□周贵勇
据媒体相关报道,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正在慢慢加深。由于原来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中国的家庭结构正在由原来的正金字塔形向现在的倒金字塔形转变。现在的年轻人正在背负着巨大的养老压力,几乎每一个独生子女头上都顶着父母、爷奶、孩子三代大山,截至2016年,养老压力已经打败环境问题成为困扰中国发展的第一大问题。如何才能安置好这些在年轻时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老人,让他们在晚年时代,也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解决好这些老人的健康问题、情感问题、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不能逃避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开展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不仅能够降低现代年轻人的养老压力,让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放手拼搏。同时,这也是事业单位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推动社会向前进步的一个表现。
由于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事业单位的退休职工在回归家庭的时候,基本上都已经进入高年龄、低精力、亚健康、生活作息紊乱、高发病的隐患时期。在退休职工身体被透支的背后,这些退休职工的心理状况同样也不可忽视。为了维持长期稳定的工作,为了适应工作的节奏,大部分职工已经将自己的社会属性转变,在岗职工通常由社会人慢慢转变为企业人。因此,他们所交往的大部分人群都是自己周围的同事、老板、下属。当退休职工从自己的工作状态中被剥离出来,跟熟悉人群的接触机会就大大减小,会产生人际关系上的不适应感。同时,如果退休职工的子女不在身边,就会让他们产生孤独感,而引发自卑感,不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每况愈下的身体状况,也会刺激到他们的心理,这样的循环往复,使得心理状态和身体状态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事业单位开展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能够大大缓解年轻人的养老压力,解决整个社会中大部分老年人的医疗健康问题、心理问题,能够推动社会向前平稳发展,同时,这也是一个负责任的单位应该有的社会责任感,应该承担的社会义务。
1.有利于事业单位树立自身良好形象。从长远来看,让事业单位承担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不仅能够树立一个有能力、负责任的单位形象,还有利于事业单位自身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事业单位平稳发展。一个单位要想实现自身发展,就必须吸纳更多优秀的人才,在未来的人才市场,一个拥有五险一金的岗位将会成为吸纳人才的最低标准。一个单位只有树立了负责任、有实力的良好形象,才能招募更多的人才,才能让自己的员工无后顾之忧,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工作,防止跳槽现象的发生。因此,事业单位为退休职工提供管理工作,是为自身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2.有利于退休职工申诉自身合理诉求。退休职工对单位内部的运营管理体系比较熟悉,当事业单位承担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能够使得退休职工减少面对陌生人群时的不适应心理,能够让退休职工大声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有利于退休职工保持良好身体状况,保证退休职工的心理健康。
3.有利于缓解年轻人的养老压力,释放社会活力。让事业单位承担起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也是给年轻人的最好定心丸。让年轻人在自己努力拼搏的同时,有一个坚固的家庭作为后盾,能够激发年轻人的工作热情和消费能力。当年轻人的工作热情大幅度提高时,就能够让社会拥有更多的活力,这也刺激了年轻人的消费能力,使得年轻人在消费时不会有养老的负担,能够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总之,事业单位管理退休职工,是鼓励现代年轻人努力工作、创造社会价值的最好措施。
事业单位的在职人员有许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当他们的社会身份发生转变,从企业人变成社会人时,他们往往会考虑回到出生地生活,也有部分退休职工会跟随子女一起生活。退休职工的居住地分散,给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
我国有5000年的历史文化,每个中国人都会受到自身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传统观念中,为父母养老送终是每一个子女的责任。俗话说“养儿为防老”,当事业单位在履行对退休职工的管理义务时,也要考虑退休职工的心理接受程度。同时,如果事业单位对退休职工的管理义务干涉了退休职工的正常生活,就会使得退休职工产生抵触心理。由于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谁也不能对单位的管理任务下一个明确的范围,从单位的主人变成被管理人这样的身份转变,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应对自如的。
退休人员在过去的大部分时间都被工作所侵占,突然从企业人变为社会人,这种情况往往会给他们带来身份上的不认同。这种不认同感,会激发他们的焦虑心理,使得他们变得不自信,过度地保护自己,不能够合理表达自身的诉求。当管理人员在对他们实行管理任务时,往往会加重退休人员的这种焦虑心理,管理人员难以得到退休人员的配合。同时,管理人员与退休人员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年龄隔阂,如何克服年龄差之间的身份不认同感,如何克服由于不同时代所引起的语言文化上的不认同感,是对管理人员提出的巨大挑战。如果得不到退休人员的配合,管理人员在进行工作时,通常也会受到冷落甚至是反对,这对退休管理人员的心理素质、组织能力也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说到管理,企业通常会认为对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是以自身管理人员为主导的一项社会义务。如果仅仅将退休职工管理工作当成一种社会义务,就忽视了实行管理工作的内容是人,而人通常会具有一定社会属性,他们需要情感上的表达。因此,事业单位在对退休职工实行管理工作时,一定要转变管理观念。事业单位对退休职工不仅是管理义务,还有帮扶义务、教育任务、引导义务、监察义务。在事业单位对退休职工实行管理时,要以退休职工的需要为工作主导,要注重精神文化和物质活动相结合,为退休职工创造丰富的晚年精神世界。只有解决了退休职工的心理问题,才算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根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退休职工的管理问题。
退休职工通常已到高龄,他们的精力已经不再旺盛,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因此,在对退休职工进行管理工作时,要特别注意关心退休职工的身体健康问题。如果在事业单位对退休职工进行管理工作时,能够构建体检制度,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疾病的发生,对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这样不仅能够减轻企业的压力,还能够让退休职工拥有一个幸福的老年生活。老年人的思想趋于保守,喜欢待在家里。事业单位在进行管理工作时,可以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特征来制定个性化的措施,比如说在合适的时间组织郊游,集体的出游能够避免不必要的花费,减少子女的经济负担,还能够减轻子女的养老压力。对老年人来说,集体的出游能够让他们见到许久不见的同事,对于他们孤单寂寥的心理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抚慰措施,能够大大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水平,让他们在老年生活中也能享受到来自单位的温馨。
上文已经提到退休人员的居住地往往不在同一个地方,甚至离单位很远,对异地退休人员实行管理工作时有较大的难度。因此,需要创新管理活动平台,让管理活动和网络结合起来。在重要节假日,可以委派专门的管理人员对退休人员进行慰问服务,了解退休职工的生活状况及健康问题,及时做好一定的预防措施。同时,利用网络的视频功能,能够使退休人员在家庭中与管理人员取得联系,让管理人员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退休职工的心理情况与健康问题,使管理人员能够有针对性地对退休人员提供个性化的管理服务。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对退休职工提供一定的管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是社会对事业单位提出的要求,也是事业单位为保证自身活力、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之一。虽然在对退休职工实行管理义务时,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但是,如果事业单位能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式,对内就能够不断提高单位自身的能力,对外也能够树立一个负责任的单位形象,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