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丽,胡长沙
(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 201318)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迅猛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资源丰富、传播及时、虚拟多元,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沟通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作为最有活力的一个群体,新媒体已经成为他们生活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7年8月发布的报告(《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职业结构上,网民中大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24.8%。大学生作为接受新生事物最快的群体,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工作与新媒体紧密相连,从贴吧到微博,从QQ到微信,从校园网到公众号,这些新媒体的应运而生,对他们思想和行为的改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然而新媒体作为一把双刃剑,它在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有些隐患甚至阻碍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良性发展。比如有的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有的大学生在网络中上当受骗,比较典型的案例为近两年出现的校园贷……所有这些问题都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挑战,需要我们及时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了解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带来的影响,引导大学生正确参与和使用新媒体,充分利用新媒体对思想行为带来的积极影响,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笔者结合学习工作实际,自编《大学生新媒体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对大学生进行测试。
大学生新媒体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包括大学生的新媒体使用时间、使用能力,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对新媒体的情感,新媒体对学习、阅读、意志力、人际沟通等的影响。根据这些内容,笔者设计出了40道题目的调查问卷,经初测最终确定包括30道题目的问卷,问卷的KMO检验结果为0.631,抽取到5个因子,方差贡献率为64.494%,这5个因子和初步理论框架的内容基本相吻合。
随机抽取上海4所高校的542名大学生进行正式测试,经整理有效问卷有472份,有效率为87%。其中男生153人,女生389人;一年级174人,二年级139人,三年级125人,四年级104人。
随机抽取上海健康医学院的50名大学生,利用自编的问卷对他们进行试测,并进行深入访谈,重点了解新媒体对大学生各方面带来的影响。
数据显示,包括手机、电脑、IPAD、电子书等在内的新媒体已经受到大学生的认可,并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数据表明,4%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新媒体的时间为9小时以上,33%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新媒体的时间为5~9个小时,49%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新媒体的时间为2~5小时,12%的大学生表示使用新媒体的时间时多时少,仅有2%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新媒体的时间为2小时以下。
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用途也很丰富,有的大学生把它作为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如61%的大学生利用新媒体来了解新闻,76%的大学生利用新媒体来学习新知识,84%的大学生利用它来查阅资料;有些大学生把新媒体作为沟通和娱乐、消费的重要工具,如90%的大学生通过新媒体与家人联络,82%的大学生把新媒体作为消遣娱乐的方式,82%的大学生在新媒体上进行购物。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学习、阅读、人际沟通、意志力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对新媒体的情感及新媒体对自己的影响也有不同程度的认知。这与我们对大学生进一步的访谈结果是基本相符的。
2.2.1 新媒体对大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 新媒体的出现,代替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图书馆查阅资料等获取知识的方式,成为现代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调查发现60%的大学生利用新媒体获取信息和知识。大学生只要拥有网络,就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获取信息,方便快捷且节省时间。
然而,新媒体在给大学生的学习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如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质量。调查发现,61%的大学生上课偶尔会用手机,26%的大学生上课、学习的时候经常使用手机上网,8%的大学生表示上课、学习的时候很少使用手机,仅有5%的大学生上课不用手机;新媒体对大学生阅读行为也会产生影响,87%的大学生更倾向于网络阅读,然而46%的大学生认为使用手机等媒介阅读会降低自己的阅读质量。
新媒体还会影响学生的思考能力,很多大学生在学术论文、专业作业、活动报告或总结等方面完全依赖新媒体,表现在抄袭资料的比率上,数据显示88%的大学生偶尔抄袭。有些教师批阅课堂小论文或读后感的时候发现,有些大学生所有的资料都是抄袭来的。
2.2.2 新媒体对大学生沟通方式的影响 新媒体的出现,使人们之间原本面对面的沟通逐渐被微信群、QQ群、视频聊天等代替。访谈过程中,很多大学生反映一个寝室里面课余时间大家都在埋头玩手机、刷微博、打游戏等,面对面的沟通很少,有些大学生由于沟通少而产生矛盾。如14%的大学生认为新媒体降低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对于最有效的沟通方式,75%的大学生还是选择见面沟通,13%的大学生选择QQ、微信等方式。
2.2.3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如今的网络信息铺天盖地,充斥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身处网络环境中,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都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86%的大学生表示社交网站上的言论会对自己认知事物的看法有所影响,会引起自己的思考。然而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纷繁复杂,有些大学生能够理性鉴别,而有些大学生缺乏防范意识,随波逐流,甚至上当受骗。调查发现,59%的大学生对于新媒体中传播的未经官方认证的信息选择半信半疑,也有4%的大学生完全相信网络信息;9%的大学生出于冲动,渴望获得关注会转载传播这些未经官方认证的信息;35%的大学生听说过自己的家人或朋友在互联网上因轻信他人上当受骗;35%的大学生表示上当受骗的事情在身边曾经发生过。
2.2.4 新媒体对大学生意志力的影响 在新媒体对意志力的影响上,24%的大学生经常被电影、电视、游戏等媒介产品打乱生活,48%的大学生表示偶尔会被打扰。
在对待网络游戏的态度上,22%的大学生认为网络游戏玩物丧志、非常憎恨;61%的大学生表示对待网络游戏既爱又恨,但不能戒掉还是每天都玩;17%的大学生沉迷网络,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他们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有些大学生对手机相当依赖,39%的大学生表示如果出门忘带手机,自己会感觉很不安,会想方设法回去取手机,44%的大学生表示会有点担心。
结合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具体影响,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和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从大学生自身及学校教育出发来对大学生进行引导。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工具,但大学生在使用新媒体之前,务必对自己及媒体信息有准确客观的了解及评价,了解自己需要哪些信息,哪些信息对自己有价值,哪些没有价值,要有明确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要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自我教育,不能一味地全盘接受,避免不合理使用给自己带来负面的影响。
新媒体信息纷繁复杂而且更新速度快,大学生如果不能正确地识别信息内容,不能从瞬息万变的信息中选取对自己有用的,没有较强的辨别能力,不能对信息有没有价值做出正确判断,就会在网络使用上迷失方向。
教师要通过介绍新媒体的知识、开展专题讲座及实践活动等形式,引导大学生区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从网络中剥离出来,不沉迷网络;同时要引导大学生对网络信息进行正确鉴别,区分信息的价值和内容,初步提高自己的媒体素养。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上课都会携带并使用手机等工具,调查数据也显示有87%的大学生上课会使用手机,这种不经意或者刻意的行为,对日常的教学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学校应形成对新媒体使用的规范管理,通过制度管理建设育人的长效机制。在手机使用方面,应明确规定课堂不可以使用,任课教师对于玩手机的行为要进行制止并教育,平时成绩中把课堂使用手机作为一个扣分的重要指标。有的教室在门口设置手机收纳袋,禁止大学生将手机带入教室,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信息传播方面,不得随意制作、传播虚假信息等。对于恶意攻击、制造谣言等造成恶劣影响的大学生,要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通过这些制度建设,让新媒体使用合理、适度、规范深入人心。
除了课堂禁止使用手机之外,高校的宣传部门应加强对大学生日常使用新媒体的监督管理。对于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内容、时间、网络安全等进行监督,对于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及时解决。特别对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学校要及时、公正客观地公布信息,做到信息的畅通、透明,避免在网络中形成不必要的猜测和负面信息。
宣传部门要利用海报、公众号等渠道广泛宣传新媒体使用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引导大学生合理适度使用网络,避免大学生在网络中上当受骗。
当然,避免新媒体对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合理规范地使用新媒体,只靠以上几点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家庭、社会及大学生自身都要行动起来,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需要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