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佩
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古县衙大堂,立有一块“戒石铭”碑,正面书“公生明”三个大字,背面则是曾任叶县县尉的宋代文学家黄庭坚亲笔所书官箴:“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笔法刚劲有力,直指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
宋治平四年(1067年),刚登进士第的黄庭坚来到了他仕途中的第一站——汝州叶县县尉。初到叶县,他便写下“白鹤去寻王子晋,真龙得慕沈诸梁”的诗句,王子晋、沈诸梁都是先秦时代的人物,与黄庭坚的时代差着一千多年,但沈诸梁与叶县有关,沈诸梁就是“叶公好龙”这个成语的主人公,在这个成语故事中,叶公成了被人讽刺的对象,但叶公在叶县兴修水利、灌溉农田、养育百姓,叶县父老对他感恩至今。黄庭坚初入仕途,即来到历史深厚的叶县,写下这样的诗句,亦是表达对勤政爱民的叶公沈诸梁的追思。
黄庭坚上任后不久,遇上河北地震,震后又发生大涝,难民纷纷拥入叶县。黄庭坚积极组织救援,主持赈济工作。怀着“邑有流亡愧俸钱”的自责,他赋诗《流民叹》,记录灾民流离失所的悲惨图景:朔方频年无好雨,五种不入虚春秋。
迩来后土中夜震,有似巨鳌复戴三山游。倾墙摧栋压老弱,冤声未定随洪流。地文划劙水觱沸,十户八九生鱼头……
黄庭坚在叶县任县尉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余韵”却很长。黄庭坚曾多次游览叶县县城北郊的卧羊山,并在此留下“摩崖题记”。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黄庭坚的江西同乡欧阳霖也来到叶县任县令,他发现“摩崖题记”后如获至宝,遂建祠以纪念,名曰“黄文节公祠”(黄庭坚谥文节)。欧阳霖为黄庭坚的爱民情结所感动,为县衙大门题写楹联“天听民听天视民视,人溺己溺人饥己饥”,表达作为一方父母官愿接受老百姓的监督、愿与老百姓同甘共苦的襟怀。
欧阳霖还辗转索来黄庭坚的《幽兰赋》,命工匠刻石立之,成碑刻十二块,气势雄浑。《幽兰赋》是黄庭坚五十八岁时的书法作品,原文是唐人韩伯庸所作。《幽兰赋》歌颂幽兰生于偏僻之地、不为人赏,却能不卑不亢、姿态端方,不为世尘所染,有君子的品格。《幽兰赋》还将幽兰和萧艾作比,歌颂忠正廉洁之贤臣,斥责弄权舞弊之小人。幽兰是古代儒士偏爱的意象,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曾撰《幽兰操》,黄庭坚书《幽兰赋》又何尝不映照出他一生的为人与为官呢?
黄庭坚的仕途坎坷多舛、令人扼腕。但可贵的是,纵使仕途艰难,黄庭坚始终秉持一个儒士的清正廉洁和热忱耿介。他高呼“民病我亦病,呻吟过五更”,他倡导“当官莫避事,为吏要清心”,他立下誓言“不以民为梯,俯仰无所怍”,他自我解嘲“我虽贫至骨,犹胜杜陵老”,这一介“冷官”(宋代将迁转滞缓之官、事务清闲之官等称为“冷官”)的为民之心始终火热。
黄庭坚清贫一生,“但愿官清不爱钱”是他终身实践的信条。像诸葛亮一样,他死后“内无余帛,外无赢财”。若问他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什么,只一句“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的家训箴言已经足够。而若问他给后世官吏留下了什么,这清廉自守、忧民爱民的廉政文化因子便是最宝贵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