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研究述评

2019-12-22 11:11隗金成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5期
关键词:革命思想大学生

张 欣,隗金成

(中国医科大学,辽宁 沈阳 110122)

习近平同志指出,“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1]。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加强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理想信念教育,这就要求高校深入开展革命文化教育,让青年学生深刻领会这一精神标识,进而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所以系统梳理革命文化理论认识,分析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现状与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1 对革命文化的理论认识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最早提出“革命文化”的概念,“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但对于革命文化的科学释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

1.1 革命文化的科学内涵

有学者认为,革命文化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革命文化是指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实践斗争中孕育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合,狭义的革命文化则是指精神形态的革命文化,即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2]。这种观点是按照文化的广义狭义两分说对革命文化进行了大致阐述,但对其深刻内涵未进行深入讨论。也有研究认为革命文化的内涵在不断适应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以及改革开放不同时期意识形态建构的需要中不断发生变化[3]。该观点对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范畴界定不明确,可能混淆了两者的内涵,没有弄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有研究从革命文化产生的时空条件出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者进行了清晰的界定,革命文化阶段之前形成的中华文化为优秀传统文化,之后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4]。然而以“五四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为节点,在时间上划分三者是否合理,还有待深入探讨。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很多学者直接将“红色文化”等同于革命文化,认为“红色文化”就是革命文化[5-6],但对于“红色文化”的界定学界尚未形成普遍认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两者内涵是一致的,而在外延上“红色文化”更广泛,“红色文化”作为重要的文化现象更加为大众所接受,所体现的是对革命文化的资源属性的释放和利用[3]。而有的研究则将所有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相关的思想内容都界定为“红色文化”[7]。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红色文化的概念是由于社会语境的变迁,由革命文化转换而来[3]。所以,“红色文化”和革命文化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仍需深入研究思考。

梳理革命文化发展的时代背景和过程,本文认为崔利萍的定义比较科学: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领导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创造的,以先进的革命理论和制度、崇高的革命伦理道德和革命作风、不朽的革命精神以及鲜活的人物形象为内容的文化形态,核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革命精神[8]。该观点明确了革命文化的本质属性,即革命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文化成果,体现了革命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党和人民,且党起主导作用,同时说明作为文化所具有的结构属性,即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的内容。

1.2 革命文化的理论来源

张军成等认为革命文化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9],李康平认为革命文化内在传承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的优秀文化传统[10]。中华民族发展历史贯穿着中华儿女的革命斗争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种朴素的爱国情怀一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革命文化中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弘扬。文化本身具有传承属性,五千多年文明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底蕴,必然对革命文化有着深远影响。

徐利兰认为鸦片战争后,面对西方列强不断入侵,国家日益衰败,先进知识分子以“民主”“科学”掀起的文化革命,推动了以救亡图存、奋发图强为主旋律的革命文化的形成[1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试图吸收西方革命思想,确定了救国的唯一道路是革命,虽然以失败告终,但革命的思想深入人心,产生了巨大影响。

“五四运动”以后,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奠定了中国革命的理论基础。雷家军提出马列主义对中国革命理论指导作用最为突出的几个重要观点包括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理论、人民群众观点、帝国主义理论、民族和殖民地思想[12]。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不断把马列主义思想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综上所述,中国革命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选择地吸收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在实践中不断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

2 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现状

新时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学习、传承和发展革命文化的重点对象,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2.1 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的实践途径

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多样,受到广泛认可的包括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加强宣传特别是网络平台宣传,加强学理性研究特别是地域性革命文化特色研究等。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无疑是革命文化教育的主阵地,高校可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工作机制、创新教育形式,将革命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相融合[13]。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及文化环境建设,营造革命文化氛围,如组织相关学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在“第二课堂”中进行革命文化教育[14]、在校园公共区域设置相关宣传栏或建造雕塑文化墙等[2,9]。建设优质革命文化宣传平台,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清华大学早在1998年就建立了革命文化教育网站,截止到2004年7月高校“红色网站”有381家。当前自媒体时代下,高校利用自媒体开展革命文化教育,福建省85.7%的本科院校通过微信开展革命文化教育[15-16]。高校思政教师、辅导员加强对革命文化学理性研究,打造专业队伍,并注重挖掘区域特色革命文化资源,增强教育的感染力[5,17-18]。已有研究提出了全面系统的革命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可见高校对革命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积极营造革命文化教育氛围的态度。

2.2 当前高校开展革命文化教育的不足之处

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有学者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融合力既体现在教育主体上,又体现在教育内容和手段上,这个过程谁来协调组织、监督评价是个难题,即融合力尚未形成[19]。

同样革命文化教育在实际工作中要形成全体教学管理服务人员的多元融合也是十分困难的,在多位学者的研究中也详细描述了实际工作中的不足之处。目前思政课堂多采取传统说教法,思政教师对教育方式方法创新性不足,对革命文化资源发掘缺乏时代性,同时对已有的革命文化资源并未充分利用,并未制度化、常态化,应用成效不明显[13,20]。另外,高校利用“第二课堂”开展相关活动,很多学生非自愿参加[14],而且实践参观类活动费用较高,参与人数有限[21]。只有少数学校开设专题选修课,尚未形成文化机制。作为教育客体的新时代大学生受多元文化影响较大,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道路不自信,社会责任意识差、思想功利化。同时,大学生受固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参与意识,陷于应试教育,很难做到在实际生活中自觉践行革命精神[13,21-24]。高校相关网络和自媒体建设存在发展不平衡、内容不够丰富、运营团队革命文化素养不高等问题[15-16]。

2.3 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认识现状

王洪叶和黄珊等的调研发现,当前大学生对革命文化认识不够,缺乏情感共鸣,表现在对革命文化未形成广泛认可、对内涵不能准确理解、不能主动学习、没有渗透到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中[23,25]。王丽君等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对革命物质文化认知度较高,对精神内涵有深刻认知,对其作用有深刻认同[26]。檀江林等调查显示,大学生认为“革命传统教育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又对革命传统教育持消极反感态度[20]。这种矛盾可能是由于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对革命文化内涵界定不同,也有可能是各高校革命文化教育效果不一样。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对革命文化有一定了解,但不够深入,且有调查显示他们更喜欢通过文学影视作品、参观纪念馆的方式了解革命历史和经典人物,不喜欢课堂传授,这种方式必然导致认识不够系统深入[27-28]。也有调查显示大学生没有把革命精神与自己的理想信念相联系,革命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不大[29]。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精神价值高度认同,对其内涵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缺乏深入认识和思考。

3 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的困境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0],这个变化反映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体现为大学生日益增长的思想道德需求与思政教学体系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有学者提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在自身领域补短板,把新时代提出的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新要求和人们精神上的新需要结合起来[31]。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工作如何应对这个变化,是当下高校思政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巨大挑战。

此外,新时代大学生处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他们是对新事物新思想接受最快的群体。当前多元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争愈加激烈,新媒体急速发展的网络时代所产生的负面效应等,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干扰和影响是当下革命文化教育所要面对的最大挑战。时代进步、国家富强让新时代大学生享受到从未有过的富足生活,这就促使其产生更加迫切的对丰富精神文化的需要。但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致使其尚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各种价值取向的文化没有准确的辨别力,容易被西方文化所谓的自由、民主、人权价值观所吸引[24,32]。另外,革命文化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新时代大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相隔较远,所以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缺乏深度认识,仅停留在对革命历史的了解层面,没有将革命精神与自身成长成才相联系,很难产生情感共鸣,难以调动主动学习革命文化的兴趣[25]。

当前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更加需要加强革命文化教育,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革命文化教育对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已得到广大学者的充分肯定,并取得了一定理论成果,为今后工作奠定了学术基础。但如何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尚未形成系统全面深入的文化机制。新的时代背景下,面对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变化,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全方位、深层次地研究和开展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革命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中国的出行革命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