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风险内控机制研究

2019-12-22 07:19:41庄森凌中国农业银行成都金牛支行
新商务周刊 2019年23期
关键词:信贷风险财会人员商业银行

文/庄森凌,中国农业银行成都金牛支行

1 商业银行风险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如何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不仅是当今社会经济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问题,也是当代经济理论界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尤其是近年来,银监会明确提出“既要加强金融监管、维护金融稳定,又要鼓励金融创新”。商业银行为求发展,普遍加快了战略转型的步伐。面对日益多元与波动的全球金融市场,就必须学习在更为复杂的风险环境中生存,随之就要寻求一个与之相适应的风险管理办法和理念。

近些年来虽然国内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方面的管理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同国外先进商业银行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如何提高国内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能力,努力缩小甚至消除和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的差距,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国际化经营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多变,我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因此银行经营者对企业财务会计控制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我国金融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因此要维护国家的金融命脉—银行,特别是商业银行的安全,应对来自的外资银行的严峻挑战,我们需要关心的不仅仅只是为银行剥离巨额的不良贷款,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目前国内银行业在信贷风险管理上与国际的差距,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在内控、信贷风险文化、风险识别与评估等方面下功夫,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和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这无疑是我国商业银行迫切的要求和必然的选择。

2 从内部控制角度分析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

2.1 会计工作不完善是引发银行信贷风险的重要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作为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信息系统,其最重要的职能就是反映该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并为该会计主体的经营提供准确、可靠的财务信息。但是,目前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还达不到这样的要求会计监督弱化。会计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手段,必须履行监督这一基本的职能,而要履行这一职能,就要求会计在核算时,依据会计的法规、制度,利用各种指标体系对会计主体的业务进行严格的监督,但是在现实当中往往做不到。

2.2 财务制度在实施中的缺陷是引发银行信贷风险的直接原因

权责发生制的实施,产生了大量的应收利息带来的风险。权责发生制是会计核算中的一般原则,它要求企业在处理收入和费用时,要把收入和费用与权利和责任联系起来,不受款项超前或滞后收付的影响。这一原则的实施,对于促进银行加强信贷资产的管理、及时追索贷款本息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应收利息长期挂账与谨慎性原则相悖。谨慎性原则要求,在对某些经济业务和事项存在不同的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应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该原则还要求合理地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风险。

税收政策方面因素。外资银行将从本企业取得的利润直接再投资于该企业,经营期不少于5年,可退还其投资部分己缴纳所得税的40%税款。另外中资银行营业税率5%与交通、建筑、邮政通信等行业相比还是最高的。

2.3 会计工作管理不到位是引发银行风险的制度根源和人为因素

会计改革不到位。商业银行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全行统一法人主体下的财会体制的严重分散,基层行、处核算混乱,使会计部门无论是从纵向上,还是从横向上,均不能有效的发挥反映、监督、预测和参与决策的功能,这自然也就使会计这一基础性的经营管理工作在防范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中发挥不了很大的作用。

会计制度不够健全。商业银行的会计制度是在其商业化的改革过程中,伴随着业务的开拓边实践边制定出来的。近年来,商业银行电子化进程不断加快,信息化管理要求核算集中统一处理,各家商业银行纷纷推出综合柜员制、大集中数据处理系统。

3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内部控制机制构建的对策与措施

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知道,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还非常不完善,这一现状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增加。因此,建立一套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内部财务控制机制是我国当前商业银行加强自身管理水平、提高其持续经营能力与赢利能力的重要措施。

3.1 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环境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企业制度告诉我们,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要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所有制对企业拥有最终控制权,董事会要维护出资人权益,对股东大会负责;董事会对公司的发展目标和重大经营活动做出决策,聘任经营者,并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发挥监事会对企业财务和董事、经营者行为的监督作用。同时公司治理的本质是解决由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而产生的代理问题。因此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是处理好作为委托人的股东代表董事会和作为代理人的经理之间的关系,包括董事会如何有效地激励和监督约束经理人员。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第十二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当建立涵盖各项业务、全行范围的风险管理系统。开发和运用风险量化评估的方法和模型,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进行持续的监控。根据这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建立起完善的风险防范和管理系统,特别是完整的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对于每项业务的重要风险点,要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和限制,努力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基本制度上保证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安全性。

建立强有力的制约机制。所谓制约机制是指一个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事务的处理,在手续上必须经过两个以上人员或部门,以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而今科学发展到计算机时代,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也发展到程序控制与授权控制等机制,这些机制必须包括在各种具体的规章制度中,而且渗透到各项业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过程中的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和操作环节,从而形成内部控制系统,达到全面控制。

3.2 提高财会人员业务素质

内部财务控制的关键在于财会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这是因为企业内部的各项控制措施都要通过财务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来贯彻落实的,同时他们又承担着监督经营者以及其他参与经营活动人员执行财务控制规范的责任,所以财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关系到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实施的成败。

建立有效培训机制。随着产品整合和创新力度的加大,以及综合柜员制和客户经理制的施行,客观上干部员工培训需求较多,因而培训工作必须转变工作方式,拓宽培训渠道,才能适应这一形势要求。分层次开发培训项目和组织编制培训教材,注重研究制定培训工作的规划和计划,并根据业务改革和发展状况及时调整和修改培训计划。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专职教师队伍远不能适应培训工作重任,借鉴国外大银行教师队伍的来源渠道,构建专兼职教师队伍的任务已显得迫在眉睫。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加强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树立诚信为本的企业形象,诚信做账,不做假账。加强与财务相关的经济管理知识的教育。面对日新月异的资本市场,财会人员都必须积极涉足,除了增强社会责任感,改善日常工作以外,还必须学习和掌握理财技能,成为理财能手。

3.3 构建防范银行风险的内部控制保障系统

为了早期预知可能出现的错误和问题,及时发现经营过程中的问题所在,防患风险于未然,减少失误和损失。商业银行应当采取围绕经营行为、业务管理、风险防范、资财安全,来建立定期业务分析、信贷资产质量评价、资金运用风险评估制度;建立定期实物盘点、各种账证、账表的核对制度以及业务活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制度;健全内部控制系统的评审和反馈;建立对带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预测,从而使业务风险降到最低。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建立合理的风险量化指标,核定科学的警戒线(点),在指标的设置上必须符合中央银行监管的要求和商业银行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的原则,内部控制目标,指标体系的设置有重点、分层次,注意相互之间的独立性与相关性。

猜你喜欢
信贷风险财会人员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管理
发力提高企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新常态下中小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探讨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21
四川农户小额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中国商论(2016年33期)2016-03-01 01:59:26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对高校财会人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山西农经(2015年7期)2015-07-10 15:00:57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当代经济(2015年4期)2015-04-16 05:57:02
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