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俊飞,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乐山市沙湾供电分公司
电力工程的具体施工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体工程的质量、安全与工期状况。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电力工程建设上,规模与数量在不断提升,而传统滞后的施工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实际情况所需。需要充分的运用高效先进的技术来提升施工效率与质量。部分单位为了节省工程成本,进而选择施工技术相对落后的合作单位,进而导致工程存在质量与安全隐患。
安全是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关键因素。但是,由于电力工程施工的技术要求较高,难度较大,因此存在的安全风险也较多。特别是我国的施工模式较为特殊,各个环节施工较为分散,因此,很难进行综合有序的全面管理。这也是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安全威胁的因素之一。值得一提的是,电力工程对于施工人员的要求较高,施工步骤复杂,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非常多。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设备也比较专业,使用这些设备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才能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一旦出现一些微小的错误,就有可能对于施工人员造成安全威胁。所以,必须在电力施工过程中规避这些安全风险,保障工程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填补好管理中存在的安全漏洞,不仅仅是为了完善电力工程质量,也是为了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对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管理的人员与电力工程部的技术人员对投资效益的认识不够深入,施工合同的法律意识较为缺乏,在电力施工工程的造价控制方面的常识也是比较缺乏.这样的状况会对电气设备的订货价格造成控制的假象,即并没有明确在订货合同中规定供应主机所包括的附属设备,到最后需要对电力工程施工所需的设配进行重新订货,其订货时所制定的价格往往要比控制价多出很大的一部分。
因政府投入资金较少,且电力企业自身在控制电力价格方面存在不足,一些企业因此而深陷危机,面临破产的可能。一方面,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者意识不强,不能很好的控制施工成本,在项目施工中存在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另一方面,电力工程决算滞后严重,在成本支出方面不及时,使工期受到影响,问题的长期积累最终增加了工程的造价。
严格落实分包单位资质准入和审查力度,特别是分包单位及其特种作业和特种工种人员的资格审核,做实分包管理“同进同出”和“分包动态监管”工作。在每天班前站班会中,除重点交待安全风险外,将质量管控措施和标准工艺施工要点进行技术交底工作。在签订分包合同和安全协议时明确落实分包质量管理责任,制定分包队伍质量惩罚措施并严格实施,从而做到分包管理合规合法,质量管理优质达标,以此提升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质量把控水平。
强化质量监理责任的落实,切实运用见证、旁站、巡视、平行检验等质量控制手段,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检查、控制、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进行旁站监理,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和提出监理意见并监督整改。开展对各监理部的综合评价,提高现场监理人员的素质、数量和资源配置和质量控制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工程结算挂钩,从而落实项目监理标准化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工程监理对施工质量的控制作用,进一步提高基建工程监理工作水平。
严格实行“四级验收”制度,坚持边施工、边检查、边记录,做好隐蔽工作、中间验收、单位工程质量验收的记录及质量问题台账管理,做到内容真实、数据准确,并与工程进度保持同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有关要求。特别是强化原材料、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和见证取样工作,确保按规定比例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验制度,对隐蔽工程督促监理单位旁站到场,提供全过程现场影像资料。
每月组织各参建部门召开基建质量例会,研究和协调设计、物资、施工等方面的工程质量管理问题,提升各业主、监理、施工项目部管理人员履职到岗到位情况,督促质量制度的宣贯执行及其通病的防治和治理工作,提升工程安全质量整体管理水平。
组织参建单位对标准工艺研究实施以来的情况进行“回头看”,找出标准工艺落实中的差距,制定落实具体措施。加强和改进标准工艺落实情况的考核,不断深化标准工艺实施效果,扎实积极做好“标准工艺”的应用策划、实施检查、教育培训、考核评价和工艺创新等准备工作,将标准工艺相关质量要求布置到施工图纸、质量文件和作业过程中,提升“标准工艺”应用效果,提升工程项目质量水平。
明确工程质量目标和标准工艺应用要求,落实施工单位质量主体责任,认真贯彻执行国网、省公司质量通病防治工作重点要求及技术措施要求,结合工程实际制定质量通病防治计划下发于各参建单位,督促各参建单位深入落实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并加大对同类质量通病重复发生单位的考核力度,充分应用“四不两直”原则每月开展现场质量检查工作,并就相关质量问题下发整改通知单及其情况通报。
电力企业的复杂性决定了在电力施工过程中要具有整体管理观念,并且要了解电力工程管理细节,明确管理者责任并发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共同作用,促进我国电力工程管理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