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洪兵,平度市引黄济青建筑安装工程公司
在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在考虑到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后,通常会在施工过程中选择流水施工的方法,并形成一套完整的应用施工技术流程。一般状况下,在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如下施工程序进行:在施工之前,要测量前期的数据,并做好相关定位工作,在测量和定位过程中,及时跟进绑扎钢筋施工;安装施工模板,在完成这项工作后及时开展混凝土浇筑;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或《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 015的规定后,方可拆除模板,并按照施工方案要求严格对混凝土进行保温保湿养护;然后是建筑主体结构预应力钢筋的张拉,这项施工环节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施工人员严格遵循施工要求进行。
在对建筑工程进行钢筋工程施工之前,施工人员需要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共同对进场钢筋材料进行全面的检查,见证取样并送检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如果发现钢材的质量不达标,那么施工人员必须弃之不用,并使其撤离现场。另外,相关技术人员在选购钢材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在选购材料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要根据工程需要达到的设计要求以及相关规定来选购;选购并检测好的钢材必须要存放在规定的场所,并对钢筋材料进行分类堆放;严禁将钢材置于潮湿不通风的地方,这样会导致钢筋腐蚀,最终无法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在进行钢筋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视情况而定,采取合适的接头方式进行施工。当前,施工人员采取的接头方法小直径钢筋一般采用帮扎连接;大直径的水平受力钢筋一般采用机械连接,竖向受力钢筋一般常用电渣压力焊接头方法。这两种方法各有其利弊,其使用范围也有很大的差异,其中机械连接一般应用在结构相对稳定的梁板中,另一种电渣压力焊接头方法比较适用于框剪结构的柱墙中,它们在其施工过程中均可以有效的节约工程造价,提高工作效率。钢筋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不仅要对钢材的质量加以重视,还需要施工技术以及施工质量达到设计或规范要求。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施工人员,不仅要拥有较高的技术能力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还需要持有相关的资格证书,经过施工单位审核之后才能进入施工现场执行工程的建设任务。
在建筑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各个施工单位应当熟悉主体结构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混凝土浇筑应当连续进行,而且应当按照施工方案的规定进行浇筑;混凝土在布料时不得集中,应当按照施工方案规定的顺序进行,一般是先竖向后水平,同时一定要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在建筑主体结构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一定要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混凝土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一般按照施工组织要求混凝土在使用时才能运到现场,而且到达现场后应当尽快浇筑,避免混凝土发生质量变化。当发现混凝土已经出现不均匀性变化时,一定要采取措施,将混凝土进行二次搅拌,使其满足施工质量要求方可进行浇筑。在建筑主体结构进行剪力墙的混凝土施工时,一定要注意防止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混凝土进行浇筑时,混凝土的出机口到地面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米,高于2米就一定会出现离析的情况,就是粗骨料与细骨料进行了分离,导致混凝土质量不能达标,严重影响主体结构的质量。另外,在对竖向的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浇筑距离地面的距离不能高于3米,如果高于3米而又不能避免时,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比如说采用溜管、溜槽、串筒或模板侧面开门子洞的浇筑方式,增加下料的长度,减少混凝土在空气中滞留的时间,从而避免出现混凝土离析的问题。
对于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处理中的模板分项工程项目施工处理来说,其同样也关系到整个结构的处理效果,尤其是和后续的混凝土浇筑操作密切相关,一旦模板分项工程处理不到位,很可能导致主体结构出现变形问题,威胁其稳定性和承载力效果。基于此,在模板分项工程项目的具体施工处理中,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必须要针对模板材料按施工方案进行检查,确保模板材料自身的承载能力满足后续施工需求,尤其是对于一些木模板材料,更是需要进行详细试验检测,在保障其承载力可靠的基础上,还需要检查其表面是否光滑平整,规避运用一些凹凸不平的模板材料;其次,在模板材料的具体安装操作前,还需要针对模板材料进行清洁处理,避免其表面存在的一些杂质或者是灰尘影响到后续的施工效果,保障表面的光洁度。
在具体的模板拼接过程中,需要确保其拼接的完整性,尤其是要规避一些较大缝隙问题的出现,能够提升其严密性,如此才能够保障其应用价值的最大化体现,对于后续漏浆问题的产生具备理想的规避效果。
在模板结构安装完成后,还需要进行详细的检验,检查工人支撑立杆是否按边线、控制线定位墙柱模板,检查支撑立杆的间距、位置,模板拆除时要符合设计或规范的要求。
主体结构的施工是保证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条件,并且外界因素也会对主体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其施工质量,保证其具有设计要求的承载能力以及稳定性,从而充分发挥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