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享 谷潇磊 张 琳 张艳秋 聂举丰 刘海平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北京 100045)
当前,国家高新区迈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新时代的新定位对国家高新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高新区要攻坚克难,采取新的举措,在深化改革上找出路,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找出路,在开放协同创新上找出路,形成国家高新区发展新优势,努力将国家高新区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
2018 年是改革开放40 周年,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40 年来,我们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毫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想,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明确要求。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创新成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支撑和关键所在。
2018 年是国家高新区建设30 周年。30 年来,国家高新区始终秉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实践,为走出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道路做出了积极贡献。30 年来,国家高新区已从最初的“星星之火”呈现出“燎原之势”。
2018 年,国家高新区持续推动深化改革创新,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主要经济指标保持总体平稳、稳中趋好态势,持续支撑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2018 年,国家高新区持续营造创新创业氛围,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坚持集聚各类创新要素,持续提高创新投入力度,创新产出成果进一步提升,有效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
2018 年,国家高新区持续集聚和培育各类创新创业主体,不断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高成长创新型企业持续爆发,小微初创企业活力明显,规模企业实力效益持续增强。
2018 年,国家高新区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创新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集群效益显现,进一步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2018 年,国家高新区持续优化战略布局,进一步推进差异定位和特色发展,系统推进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推动高新区形成特色鲜明的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之路。
以下根据2018 年全国169 家国家高新区年度统计数据,对高新区的现状和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内容供参考。2018 年有12 家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在与上年同期比较时,本报告将12 家新升级高新区情况予以剔除。本报告中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做配平处理 。
图1 2017 年、2018 年国家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图2 2017 年、2018 年国家高新区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比较
2018 年,全国169 家高新区共有120057 家企业纳入统计,较上年新增入统企业13878 家,共实现营业收入346213.9 亿元、工业总产值222525.5亿元、净利润23918.1 亿元、上缴税额18650.5 亿元、出口总额37263.8 亿元,营业收入、工业总产值、净利润、上缴税额和出口总额同比增长分别为9.4%、5.3%、8.2%、4.9%、8.1%( 参见图1)。可以看出,国家高新区经济提质增效、调结构成效初步显现,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势头。
2018 年,169 家国家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10641.2 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900309 亿元)比重达12.3%,其中高新区的园区生产总值占所在城市GDP 比重达到50%以上的为8 家,30%以上的为23 家,比重达到20%以上的为48家;国家高新区内企业实际上缴税费总额为18650.5 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156401 亿元)比重达11.9%。国家高新区在经济规模总量上持续支撑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地方区域经济动能持续转换。
同时,国家高新区经济质量效益改善。2018 年国家高新区纳入统计企业共实现营业利润27243.0 亿元,以原157 家国家高新区同比,营业利润增长11.0%;其中,服务业企业全年实现营业利润8281.9 亿元,较上年同期同口径增长18.3%。园区企业的营业利润率、增加值率和工业增加值率分别为7.9%、21.0%和21.9%,与2017 年157 家高新区同比,增加值率,利润率和工业增加值率均保持稳步提升,分别提高0.1、0.4 和0.7 个百分点(参见图2)。
国家高新区持续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式,促进生产效率不断提升,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2018 年国家高新区企业人均创造价值的能力继续提升,人均经济效益指标较2017 年稳步提升。2018 年,国家高新区人均营业收入、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净利润、人均上缴税额、人均出口总额分别为165.5 万元、106.4万元、11.4 万元、8.9 万元、17.8 万元,较2017 年同口径人均指标相比,各项指标均有所提升(参见表1)。2018年国家高新区的劳动生产率为35.2 万元/人,是全国全员劳动生产率(11.6万元/人)的3.0 倍,国家高新区依然是全国经济效率的高地。
国家高新区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遵循科技创新、园区经济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内在规律,实现了由单纯发展产业向科技、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转变,绿色发展成为园区的普遍形态。根据国家高新区问卷调查显示,国家高新区平均绿化覆盖率达到41.0%,森林覆盖率平均为29.0%;且超过80%的国家高新区出台了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政策(数据来源:调查问卷;样本量N=152),把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放在高新区建设的突出位置。全国169 家国家高新区中有81 家高新区获得国际或国内认证机构评定认可的ISO14000 环境体系认证。国家高新区积极推动园区企业节能降耗,2018 年国家高新区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为0.488 吨标准煤,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国家高新区坚持宜居宜业发展理念,着力提升综合承载力,调查问卷显示,国家高新区PM2.5 低于50 的天数平均为242天,空气质量排前10 位的国家高新区PM2.5 低于50 的天数均在350 天以上(数据来源:调查问卷;样本量N=152)。
表1 2017年、2018年国家高新区人均经济效益指标比较
国家高新区积极践行国家的全球发展与全面开放战略,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发展,通过产品国际化、要素国际化和组织国际化并行,搭建国际技术转移服务平台,深入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倡议,高新区国际贸易拓展能力、全球创新资源集聚能力和企业创新的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据调查问卷显示,近三分之二的国家高新区出台了国际化发展政策,已经开启国际化战略布局(样本量N=152)。
国家高新区积极鼓励企业开拓和利用国际市场,加快高新区企业出口贸易结构调整和优化,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和技术服务出口。从总量上看,2018 年国家高新区出口规模稳中有升,高新区企业出口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10.8%,较2017 年小幅收窄;而国家高新区出口总额占全国外贸出口(货物及服务出口181835 亿元)的比重达到20.5%,较2017 年上涨0.2 个百分点。同时,国家高新区出口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国家高新区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为21889.8 亿元,技术服务出口总额2210.1 亿元,分别较2017年同口径同比增长5.8%、16.8%。国家高新区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9374 亿元)比重为44.3%;国家高新区企业实现技术服务出口总额占全国服务出口(17658 亿元)比重为12.5%,较2017 年占比提高了0.2 个百分点;同时高新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技术服务出口占高新区出口总额比重分别为58.7%和5.9%(参见图3)。国家高新区通过调整和优化出口贸易结构等形式,不断提升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水平和层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技术服务出口表现出较强发展势头。
国家高新区积极主动地集聚、整合和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加强科技开放合作,国际一流研发机构和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云集国家高新区。国家高新区积极鼓励跨国公司设立研发机构,加强外资研发机构的技术溢出,截至2018 年底,国家高新区内共有外资研发机构3646 家,较2017年增加220 家,外资研发机构成为有效配置国际创新资源的重要平台。国家高新区吸纳大量海外高层次人才创办、经营企业,截至2018 年底,国家高新区企业从业人员中有留学归国人员16.3 万人、外籍常驻人员7.3万人、引进外籍专家1.7 万人,除留学归国人员较上年同口径大幅度增长21.0%外,外籍常驻人员和引进外籍专家较上年略有下降。169 家国家高新区中共有留学生创办企业4.8 万家,较2017 年同比增长19.6%。
国家高新区积极整合国际资本,企业通过在境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等方式吸引大量国际资金。2018年国家高新区吸引外资实际投资额为3362.6 亿元,较2017 年同比增长1.1%,占全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8856 亿元)的比重为38.0%,占比较2017 年持续提升;企业海外上市融资股本为898.8 亿元,较2017 年同比增长74.4%,其中,内资控股企业海外上市融资股本为787.2 亿元,占高新区全部企业海外上市融资股本的87.6%,内资控股企业海外上市融资继续保持强劲势头。
图3 2018 年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技术服务出口情况
国家高新区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境外投资,鼓励企业建立海外分支机构,支持企业通过境外知识产权、境外收购等方式,培育国际化品牌,帮助企业塑造全球的竞争优势。2018年,国家高新区纳入统计企业共实现对外直接投资额1297.4 亿元,较2017 年同口径同比增长15.5%,占全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7974亿元)比重达16.3%,在全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同比下降的大环境下,国家高新区对外直接投资额持续保持增长。国家高新区企业不断加快国际化步伐,“走出去”成为高新区企业抢抓发展机遇的一条重要路径。高新区企业通过加大科技研发与创新,将越来越多的高新区特色优质资源输出到国外市场,打开了国际渠道。2018 年国家高新区企业共设立境外营销服务机构5093 家,设立境外研究开发机构1374 家,设立境外生产制造基地723 家,其中当年在境外设立的分支机构1281 家。
国家高新区大力促进企业国际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支持企业申请境外专利、注册商标。截至2018 年底,国家高新区企业拥有境外授权专利10.1 万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8.5 万件,拥有境外注册商标8.9 万件,共有311 家企业参与形成国际标准的制定;其中,内资控股企业拥有境外专利8.0 万件,拥有境外注册商标6.9 万件,共有255 家内资控股企业参与形成国际标准的制定,内资控股企业境外知识产权数量占全部企业的比重均超过70%(参见表2)。
表2 2018年国家高新区内资控股企业和全部企业境外知识产权情况(单位:万件)
国家高新区持续推进“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孵化链条建设,积极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各类服务机构发展环境,促进创业服务精益发展,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有效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2018年度,超过97%的国家高新区或所在市政府出台了支持鼓励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数据来源:调查问卷;样本量N=152)。国家高新区在创业孵化、促进企业创新、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和便利的硬件设施环境等方面为园区创新主体提供了较好的服务,取得显著成效。
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国家高新区建设和培育了一批有亮点、有潜力、有特色的众创空间,并紧密对接实体经济,积极推动众创空间向纵深发展,不断发挥众创空间在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方面的积极作用。经历了数量爆发式增长后,国家高新区内的众创空间开始进入提质增效发展阶段。截至2018 年底,169 家国家高新区共拥有2868 家众创空间,其中科技部备案的众创空间为906 家,逐渐形成了创业服务机构的集聚效应和大众创新创业的规模优势。众创空间的持续发展,有效降低了双创的门槛,为创客提供全方位、全要素的服务,成为经济新常态的新引擎。截至2018 年底,国家高新区内纳入统计的众创空间共计1567 家,提供创业工位38.8 万余个,当年服务的创业团队和创业企业12.0 万个,吸纳就业49.6 万人,其中吸纳应届毕业大学生就业9.2 万人。2018 年,1567 家众创空间服务人员数量达到2.8 万人,服务收入和投资收入达24.4 亿元,当年有2.5 万家服务的创业团队注册成立为企业。高新区内众创空间为2.6 万家企业和团队提供了技术支持服务,常驻的团队和企业目前共拥有有效知识产权达9.8万项,其中发明专利1.8万项。
图4 2018 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使用面积用途分布情况
国家高新区具有创业孵化和内生增长的先天基因,在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面具有绝对的先天优势。截至2018 年底,169 家国家高新区内共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65 家,占到国家级孵化器总数的57.7%;科技企业加速器706 家。国家高新区内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总面积分别为7398.2 万平方米和5958.7 万平方米,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4.9%的面积12018年,国家高新区内的565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共有558家参与科技企业孵化器统计调查。此处数据为纳入统计的558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总面积。供在孵企业使用(参见图4)。国家高新区持续集聚和积累创新创业要素资源,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为高新区创业主体注入了鲜活动力。据统计数据显示,纳入统计的558 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内共有在孵企业5.2万家,其中当年新增在孵企业1.3 万家,累计毕业企业5.5 万家。558 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内在孵企业从业人员82.7 万人,较2017 年增长2.5万人;其中吸纳应届毕业生8.0 万人,与2017 年基本持平。
国家高新区积极落实和创新促进创业服务平台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2018 年,96.7%的国家高新区对众创空间等新型双创平台开展政府购买服务、无偿资助或提供业务奖励等直接支持政策,促进双创平台建设发展(数据来源:调查问卷;样本量N=152)。为促进创业孵化的发展,国家高新区还通过财政资金支持、税收减免优惠等政策支持双创平台建设,多数国家高新区设立了用于扶持创业投资机构的资金,其中近三成用于创业引导基金(数据来源:调查问卷;样本量N=150)。截至2018 年底,国家高新区内纳入统计的558 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共获得各级财政资助资金24.5 亿元,单位孵化器获得各级财政资助资金439.2 万元,较2017 年增长33.2 万元;截至2018 年底,国家高新区内共计128 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当年享受孵化器税收优惠政策,当年共享受免税金额1.2 亿元,单位孵化器享受免税金额95.4 万元。
国家高新区持续优化完善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建设,提升园区创业孵化能力,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截至2018 年底,169 家国家高新区内建设203 家大学科技园,其中国家大学科技园78 家,占全国总数的67.8%;各类生产力促进中心471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103 家,占全国总数的41.7%;技术转移机构1526 家,其中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07 家,占全国总数的67.8%。此外,国家高新区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为企业提供创业指导、人力资源、法律服务、金融服务等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加强对企业成长的支撑。截至2018 年底,169 家国家高新区内共有人才服务机构4200 家;会计师事务所2106 家;审计事务所1617 家;律师事务所2317 家;税务机构880 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8357家,其中专利服务机构2845 家,商标事务所5185 家。
作为典型的智力密集园区,国家高新区不断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通过人才激励、产业支持、科研支持等措施,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为园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据调查问卷显示,超过98%的国家高新区建立了灵活的引进人才政策(数据来源:调查问卷;样本量N=152),包括对高层次人才创业给予办公用房补贴、公租房配租和房租补贴,其子女在户口、教育等方面享受绿色通道;对海外人才落户创业给予相应的启动资金、股权投资等;89%的国家高新区结合园区自身产业特点和发展方向建立了标志性专项人才计划;超过74%的国家高新区试行了企业科技人员个人所得税返还政策,大大提高了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数据来源:问卷调查;样本量N=152)。同时,国家高新区不断健全完善园区人文环境建设和城市服务功能,为招人聚才提供保障,超过三分之二的国家高新区引入了优质教育资源、三甲医院,并提供便利的商业服务设施和文化娱乐场所(数据来源:问卷调查;样本量N=152)。优厚的待遇也是国家高新区企业留住人才的手段之一,2018 年国家高新区企业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36774 元,较2017 年同比名义增长11.1%,是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5829 元)的8.6 倍。
图5 2017 年、2018 年国家高新区从业人员情况比较
国家高新区以优厚政策聚拢人才、以优质服务留住人才,始终坚持以高标准招人聚才与立体化培育人才并举,逐步建立起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成为全国的创新人才高地。2018 年,国家高新区企业从事科技活动人员428.1 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总数的20.5%,占比较2017 年提高1个百分点;高新区企业中专业技术人员550.6 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总数的26.3%;本科以上学历从业人员数为764.8 万人、R&D 人员258.4 万人、R&D 人员全时人员数为189.2 万人,分别较2017 年157 家同比增长9.5%、2.2%、9.0%,相较于高新区从业人员4.5%的增长速率,可以看出,高学历和研发人才的增长速率均高于从业人员的平均增速(参见图5),国家高新区的从业人员队伍整体的结构不断优化。其中,2018 年国家高新区每万名从业人员中R&D 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为847.2 人年,是全国每万名从业人员中R&D 人员(54.0 人年)的15.7 倍。并且,超过89.4%的国家高新区都在积极培养技术创新支持人才,包括科技创业(风险)管理人才、技术评估人才、技术经纪人才、知识产权服务人才等(数据来源:调查问卷;样本量N=152)。
国家高新区在促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18 年底,全国高新区内企业年末从业人员2091.6 万人,较上年增加122.6 万人;当年新增从业人员332.7万人,其中当年吸纳高校应届毕业生68.0 万人,较上年增加5.7 万人,国家高新区企业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
国家高新区不断完善科技金融服务,逐步建立起政府、企业、社会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保障国家高新区科技创新投入资金持续增长。
科技资金的不断投入是提升创新实力的重要保障条件。国家高新区通过不断加大政府科技资金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调动社会多元化资金投入创新。2018 年,169 家国家高新区财政科技拨款总额达1057.1 亿元,占高新区财政支出比例达到14.8%,占全国财政科技支出比重达11.1%。国家高新区大力支持创新创业,为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提供多方位的科技金融服务支持,2018 年国家高新区用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达到454.5 亿元,较上年157 家同比增长24.2%,其中,用于创新券的资金达14.3 亿元;用于支持创业风险投资的资金533.5 亿元,用于支持担保机构的资金340.1 亿元;同时,国家高新区不断优化资金使用途径,其中用于支持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发展的资金达到68.2 亿元,用于支持创新创业人才的资金达到103.9 亿元,用于吸引和支持大学及研发机构的资金达到203.0 亿元。
国家高新区有效利用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及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和引导企业增加创新投入,激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2018 年国家高新区内企业通过各项优惠政策共享受税收减免2971.2 亿元,较2017 年企业享受税收减免规模增加633.9 亿元;其中,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共计1032.5 亿元、研发加计扣除所得税减免共计513.9 亿元、技术转让所得税减免共计8.7 亿元,此三项税收减免较上年157 家同口径分别增长12.3%、44.0%和-9.6%。企业使用来自政府部门的科技活动资金用于企业内部科技活动的金额为626.8亿元,较上年同口径同比增长6.0%。
图6 2017 年、2018 年国家高新区企业内部科技/R&D 经费支出情况
截至2018 年底,169 家国家高新区的12.0 万家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12675.0 亿元,较上年157家同口径同比实现增长21.3%;企业R&D 经费内部支出7455.7 亿元(参见图6),占到全国企业R&D 经费支出的48.9%,实现同比增长16.7%;国家高新区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园区生产总值(GDP)比例为6.7%,是全国研发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19%)的3.1 倍。国家高新区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处于较高水平。
近年来,国家高新区持续聚焦科技创新需求,不断加强科技供给,积极探索传统研发机构与市场经济有效对接的途径,同时充分发挥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以及科技、人才、成果和平台四位一体的创新优势,通过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有效集成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实现资源的深度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国家高新区结合企业研发中心和高校科研院所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创新科技供应体系,以新型研发机构为代表的创新创业平台化组织聚焦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为各类主体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便利条件,助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
国家高新区中集聚的众多大学机构、科研院所和相关国家级研究机构,为搭建园区创新平台提供知识载体和技术源头。截至2018 年底,169 家国家高新区内共有各类大学969 所;研究院所3497 家,其中国家或行业归口的研究院所924 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250 个,其中国家级1272 个。国家高新区累积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含省部共建)368 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15 个(包含分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8 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59 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390 个,其中,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数量占全国的比重均超过70%。
国家高新区积极推动企业技术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市场化创新服务机构的发展建设。一方面,具有较强市场优势的企业技术中心数量迅速扩大,截至2018 年底,169 家国家高新区拥有各类企业技术中心1.3万家,其中经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包含分中心)724 家,占全国企业技术中心(1564 家,包含分中心)的46.3%,国家高新区企业逐步占有全国企业创新资源的半壁江山。另一方面,具有“研发、孵化、服务和投资”四位一体功能、“实体化、资本化、国际化”特征明显的新型研发机构呈现持续发展,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新型产业技术研发机构必将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据统计,截至2018 年底,169 家国家高新区内具有各类新型产业技术研发机构1710 家,其中省级及以上新型产业技术研发机构848 家。这些新型研发机构的快速发展预示了我国科研机构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为破解我国科研与市场对接“两张皮”问题提供了宝贵路径,必将对我国区域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乃至国家创新体系的演化产生深远影响。
国家高新区通过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推动企业与各类创新要素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价值化。截至2018 年底,国家高新区内共有生产力促进中心471 个,其中国家级103 个;各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482 个,其中国家级139 个;累计建成技术转移机构1526 个,其中经认定的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07 个。国家高新区积极委托开展科技项目活动。2018 年,169 家国家高新区内企业委托外单位开展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为1353.6 亿元,占全年企业科技活动费用的9.7%;其中,委托境内研究机构支出250.2 亿元、委托境内高等学校支出52.3亿元、委托境内企业支出535.0 亿元、委托境外机构支出104.6 亿元。
图7 2017 年、2018 年国家高新区专利申请、授权、拥有数量情况
在创新驱动的时代背景下,知识产权作为创新的主要成果和载体,其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国家高新区历来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各地高新区不断出台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政策措施,积极构建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国家高新区逐步成为全国专利产出最丰硕的区域之一。2018年全国169 家国家高新区中有82 家高新区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试点(或示范)园区,占全部园区总数的48.5%,另有18 家高新区成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据调查问卷显示,超过96%的高新区出台了专门的知识产权激励和保护政策,且有超过90%的国家高新区实施专利授权的后补贴政策(数据来源:调查问卷,样本量N=152),用以鼓励和保护园区内的创新成果产出。2018 年,国家高新区企业当年专利申请数量为67.4 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36.2 万件,申请国内发明专利数30.1 万件,占全国境内发明专利申请总量(139.4 万件)的21.6%;当年专利授权数达到40.4 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4.3 万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11.1 万件,占全国境内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34.6 万件)的32.2%;国家高新区内企业共拥有有效专利192.2 万件,其中拥有发明专利为73.1 万件,拥有境内发明专利64.7 万件,占全国境内发明专利拥有量(166.2 万件)的38.9%。与2017 年157 家高新区同口径相比,各类型专利产出量增长率均在19%以上(参见图7)。2018 年169 家国家高新区企业申请PCT 国际专利2.3万件,占我国PCT 国际专利申请数(5.5 万件,来源: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41.8%,申请欧美日专利2.3 万件,欧美日专利授权超过1.7 件。
国家高新区人均专利产出量持续增长,专利成果产出效率稳步提升。2018 年国家高新区万名从业人员专利申请受理数为322.3 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受理数173.2 件;万名从业人员当年专利授权数193.3 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为68.5 件;万名从业人员拥有有效专利919.0 件,其中拥有有效发明专利349.7 件,通过比较可以看出,2016 年以来,国家高新区企业万名从业人员专利和发明专利的申请、授权、拥有数量均呈现增长态势(参见表3)。同时,国家高新区的发明专利万人产出量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万名从业人员发明专利的申请、授权、拥有数量分别是国家平均水平的8.7 倍、12.3倍和11.5 倍;国家高新区发明专利在全部专利的申请、授权、拥有中所占比重均高于全国整体水平,分别是全国相应比重的1.5 倍、2.0 倍和1.4倍(参见图8)。随着国家高新区研发投入强度的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带来的创新产出也日益明显。2018 年,国家高新区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专利产出,近三年各类型专利的亿元研发投入产出量均有所增长(参见表4)。
国家高新区各类型知识产权竞相发展,企业品牌建设成效突出。截至2018 年底,169 家国家高新区企业拥有软件著作权71.8 万件,其中当年获得软件著作权17.4 万件;拥有集成电路布图突破1 万件,其中当年获得集成电路布图2119 件。与上年同比,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的拥有量分别增长40.3%、15.8%。2018 年,国家高新区企业拥有植物新品种2126件,其中当年获得植物新品种546 件;拥有国家一类新药品种295 件,其中当年获得35 件;拥有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56 件,其中当年获得13 件;高新区每万人拥有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植物新品种分别为343.1件、5.3 件和1.0 件。2018 年,国家高新区企业当年新增注册商标数为10.4 万件,较上年增长42.7%,每万人拥有注册商标为303.1 件,较2017年提高62.4 件/万人。
表3 近三年国家高新区每万名从业人员专利产出量
图8 2018 年国家高新区发明专利产出量及与全国对比情况
表4 近三年国家高新区亿元研发投入专利产出量
国家高新区在实现创新经济价值方面成效显著,国家高新区所构建的区域创新系统较好地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实现。2018 年,169 家国家高新区企业研发的新产品产值达到80766.6 亿元,新产品实现销售收入80834.1 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6%和7.4%,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32.7%。国家高新区企业技术合同交易非常活跃,2018 年国家高新区企业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到4769.4 亿元,占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17697.4 亿元)比重为26.9%。
国家高新区积极吸纳和培育各类金融机构,打造科技金融全产业链,为区内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催化和完善高新区资本市场,加速推进科技与资本的深度融合。
国家高新区积极设立并引进科技金融专营机构,促进金融机构更好地为科技创新服务。截至2018 年底,国家高新区内共有银行4032 家,其中687 家科技支行;担保公司1481 家;小额贷款公司1318 家;科技融资租赁公司1426 家;科技金融服务机构5550家。2018 年169 家国家高新区共有创业风险投资机构5000 家,平均每家高新区拥有29.6 家,企业当年获得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投资额共计957.4 亿元,与2017 年同比,获得风险投资增长超过156%。
2018 年国家高新区内共有上市企业主体1349 家,较2017 年增加81家。按上市地点对169 家高新区内的上市公司主体进行划分,在境内上市1173 家,占87.0%,在境外上市176 家,占13.0%。境内上市的1173 家企业上市市场分布为:深交所主板上市108家,中小板上市295 家,创业板上市392 家,上交所上市378 家;境外上市的176 家企业主要上市市场分布为:香港109 家,纳斯达克11 家,纽约交易所19 家,新加坡3 家,伦敦1 家,其他境外地区市场总计33 家(参见图9)。
国家高新区在推动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方面进行了有力探索,“新三板”“新四板”等创新的科技金融业务逐步完善繁荣发展。“新三板”在国家高新区试点成功,成为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和早期创投资本退出的重要机制,目前“新三板”分层制开始实施,市场流动性持续改
图9 2018 年国家高新区上市企业地区板块分布情况
图10 国家高新区当年新增注册企业变化情况(2011-2018)
万家 家善,有力地带动了全国科技金融的发展。截至2018 年底,国家高新区有4079 家企业通过代办股权转让系统(新三板)挂牌,占全国新三板挂牌企业总量(10691 家)的38.2%,占比较上年进一步增加。同时,据不完全统计,国家高新区中还有2200 余家企业通过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四板)挂牌。
2018 年,169 家国家高新区企业的实收资本(股本)共计91130.4 亿元,较上年同期同比增长5.3%。其中:企业上市融资股本9858.4 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70.7%;企业海外上市融资股本898.9 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74.4%。2018 年国家高新区内的内资控股企业实收资本(股本)70316.6亿元,企业上市融资股本8593.6 亿元,企业海外上市融资股本787.2 亿元,占高新区企业总体的比重分别为77.2%、87.2%和87.6%。
随着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持续优化和完善,国家高新区创业活动持续活跃,创业主体日趋多元化,创新含量不断提高,创新创业创造已经成为国家高新区的价值导向和生活方式。2018 年,超过90%的国家高新区建立了创业投资引导机制,超过84%的国家高新区出台了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的专项政策。2018 年,平均每家国家高新区举办创新创业活动超过182 场次、开展创业教育和培训95 场次,较2017 年均有所提升。超过74%的国家高新区直接参与相关创新创业赛事活动的举办,另有66 家高新区积极推荐园区企业参赛。国家高新区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活动,培育创新创业氛围,促进园区企业或人员参与双创发展。超过84%的国家高新区存在大学生创业、科研人员创业、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大企业高管离职创业及连续创业、返乡就业人员创业等五类创业并存的现象(数据来源:调查问卷;样本量N=152)。
2011-2018 年国家高新区当年新增注册企业数持续提升2这里只是为了大概比较国家高新区企业注册的整体情况,没有排除国家高新区数量规模扩张的影响。2018年,苏州工业园区纳入国家高新区整体数据。此前年份数据不含苏州工业园区。(参见图10)。2018 年全国169 家高新区共有工商注册企业231.8 万家,其中当年新注册企业46.9 万家,当年新注册企业占工商注册企业总数的20.2%,该比例较2017 年相比有所趋缓。高新区当年新注册企业中有16.3 万家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型企业,占当年新注册企业的34.8%。截至2018 年底,169 家国家高新区内纳入火炬统计的2018 年当年注册企业共有1060 家,实现营业收入670.2 亿元,户均营业收入6322.2 万元;企业年末从业人员共计4.6 万人,单位新注册企业创造就业岗位超过40 个。
图11 2018 年国家高新区内企业规模分布情况
图12 2018 年国家高新区内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表4 近三年国家高新区亿元研发投入专利产出量
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促创业、保就业、活跃市场的生力军。国家高新区持续涌现和极度活跃的创业企业群体,持续为高新区小微企业队伍补充新的血液,高新区形成了大中小微型企业比例相对适宜的企业规模布局。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型标准对上报火炬统计数据的企业进行分析,小微企业仍是高新区企业的主体,占比超过总量的80.0%。据统计数据显示,2018 年国家高新区有大型企业4817家、中型企业17661 家、小型企业69664 家、微型企业27915 家,占比分别为4.0%、14.7%、58.0%、23.3%,与2017 年相比,入统企业中小微企业占比进一步扩大(参见图11)。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一直是国家高新区推动创新发展工作的重要抓手,国家高新区已经形成了有效支撑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企业群体。2018 年,169 家国家高新区上报统计数据的高新技术企业共计6.3 万家,占全国上报统计数据高新技术企业数量(17.2 万家)的36.5%,占园区入统企业总数(12.0 万家)的52.3%,较上年增长4.9 个百分点。高新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工业总产值、净利润、上缴税额、出口总额分别 为163292.7 亿 元、109741.7 亿 元、12571.6 亿元、8132.0 亿元和18066.3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占园区企业经济体量的比重均超过40%,特别是净利润占比达到52.6%(参见图12)。高新技术企业始终把创新牢牢抓住,在国家高新区的创新能力建设和创新成果产出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断引领国家高新区企业的创新发展。2018 年企业数量占比不足一半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占园区企业总体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比重均超过70%(参见表5)。
以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为代表的高成长企业逐渐成为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新引擎。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作为创新能力强、成长快、潜力大的一类企业,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这类企业已成为孕育原创新兴产业和催动传统产业颠覆式变革的引领者,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国家高新区而言,爆发式成长的瞪羚企业逐步取代了传统工业经济的大型企业,成为各个高新区创新发展的新名片。据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高新区认识到瞪羚企业的重要性,共有104 家国家高新区实施了瞪羚企业培育计划,高新区数量与2017 年基本持平(数据来源:调查问卷;样本量N=152)。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发布的《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7 年国家高新区纳入统计的13 万余家企业中,2857 家高成长企业入选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国家高新区整体瞪羚率达到2.69%,国家高新区瞪羚率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作为新经济引领者、“双创”示范基地,国家高新区为独角兽提供了优良的创新创业生态,成为全国独角兽企业的主要集聚地。同时,独角兽企业也成为高新区引领新业态能力和创新发展实力的象征。2018 年,八成以上的独角兽企业聚集在国家高新区,较2017年提高6.5个百分点。其中,中关村科技园区拥有80 家独角兽企业,是全球除硅谷之外独角兽企业数量最多的区域。在模式创新不断迭代升级的同时,技术创新越来越成为独角兽企业的核心驱动力,36.6%的独角兽企业主要依靠技术驱动。
图13 2018 年国家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规模分布
2018 年,169 家国家高新区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企业16 家,较2017年增加3 家;超过百亿元企业479 家,较2017 年增加32 家;超过十亿元企业4647 家,占企业总数的3.9%;超过亿元企业27951 家,占企业总数的23.3%(参见图13)。
国家高新区亿元以上规模企业的经济体量庞大,经济效益表现突出。2018 年,国家高新区内营业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共计实现营业收入、工业总产值、净利润、上缴税额和出口总额分别为327174.9 亿元、210483.9亿 元、23674.2 亿 元、17569.1 亿 元、35994.3 亿元,占高新区整体的比例均超过94%(参见表6),也就是说,企业数量占比不足四分之一的上亿企业贡献了园区94%以上的经济规模。同时,2018 年国家高新区内上亿元企业的净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为7.2%和12.6%,分别高于高新区企业平均水平0.3 和1.5 个百分点。
国家高新区上市企业实力强大,经济效率效益领先发展。2018 年,169 家国家高新区共有1349 家上市企业主体,占高新区企业总数的1.1%,但上市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占国家高新区的比例均超过11%,上市企业经济规模在国家高新区的占比是数量占比的10 倍以上。上市企业的人均营业收入、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净利润、人均上缴税额、人均出口总额分别为193.4 万元/人、120.8 万元/人、17.4 万元/人、10.2 万元/人、18.0 万元/人,上市企业各项人均指标均高于园区企业总体的人均指标(参见表7);上市企业的净利润率为9.0%,高于高新区企业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
表6 2018年国家高新区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表7 2018年国家高新区上市企业主要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