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海燕,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多元化经营一直是现代企业运营在战略选择上的一个重要的命题,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出现热潮在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市场上的普遍现象之一。由于多元化经营的战略选择对于经营复杂度的增加和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增加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考虑到我国特殊的制度环境,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多元化经营给我国上市公司造成的影响,国内学者关于多元化的研究,多集中于多元化与公司业绩、公司投融资、公司治理等的关系上,很少有学者从会计信息质量的角度去研究多元化的影响。多元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长期而复杂,很容易成为管理者粉饰业绩的一种手段,对外部投资者的利益造成损害。因此,本文从监管者的角度出发,研究多元化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国内外学者对多元化经营这一概念进行不同角度的阐释,根据相关文献梳理,本文对多元化经营的界定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领域在内容和空间上均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业和区域。关于多元化经营水平的度量,目前通用的衡量多元化指标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种:①业务单元(行业或地区的个数);②多元化虚拟变量D um(专业化经营取0,多元化经营取1);③赫芬达尔指数④熵指数。
2.1 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主要是指交易双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自身的限制,不可能完全掌握对方的所有信息,因此便产生了信息不对称,这使得拥有更多信息的一方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可能做出了一些举动,而损害了另一方的利益。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现代企业管理者与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管理者为了自身利益很可能会进行相应的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和决策,而在采用多元化经营策略的企业中,这种信息不对称程度因为企业组织和管理的更加复杂而更深,而且管理者会通过相应的会计信息披露造假或者进行盈余管理粉饰经营业绩,进而影响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2.2 委托代理理论。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是委托代理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不一致,代理人在信息不对称以及外部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往往会做出损害委托人利益而符合自身利益的行为。在公司治理中集中表现为投资者和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管理者在未考虑到企业发展的情况下做出多元化经营的战略选择以及战略实施的过程中调控盈余掩盖自己的管理失误是委托代理问题在多元化经营理论中的集中体现。
2.3 内部资本市场理论。该理论指出,企业集团相比于与外部资本市场更像是一个微型的资本市场,为了得到投资,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通过激烈竞争想要获得更多的可利用资金形成相应的内部资金配置机制。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形成内部资本市场,管理者可以更加自主的调配和利用企业资金,给其进行盈余管理创造有利条件。
作为企业的战略选择之一,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的发展以及企业价值的影响国内外学者观点不一。关于多元化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有两种基本假说,即“信息不对称假说”与“应计抵消假说”。本文认为多元化经营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为负效应。主要原因在于多元化经营的战略实施在某种程度上更方便管理者实施盈余管理。首先,与专业化经营企业不同,多元化企业的管理者可能有更强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企业想要实施多元化战略,在进驻新行业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进而需要对外融资,管理者会为了满足潜在债权人和投资者要求进行盈余管理;(2)很多学者认为,管理者做出多元化决策的初衷,可能就是为了攫取私利,会计操纵成为管理者为了掩盖自身的失职的主要手段之一,这一点也构成了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更重要的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程度以及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企业的业务和机构复杂程度上升,多元化给盈余管理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空间;(3)内部资本市场资金分配方面不透明也为管理者的盈余管理提供了更多的操纵和运作空间。除此之外,我国经济目前存在新兴加转轨的双重特征,法制制度、资本市场、企业的内部治理机制均不够完善,都为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更大的空间。综上所述,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策略有降低会计信息的影响。
管理者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多元化经营是目前比较热门的策略选择,对企业价值的提升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多元化经营增加了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加内部资金分配不透明程度,可能会造成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以及会计信息操纵,进而降低会计信息质量。因此,政府需要完善相关法制建设,规范资本市场,以及利用媒体监管等手段从外部监管的角度去降低多元化经营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负面影响,同时,企业的管理者需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