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
在过去,中国的企业扮演着产业链下游的制造角色,“贴牌”是这些中国企业们早期成功的来源,但“贴牌”也在后来的很长时间成为了中国企业发展之痛。
但近年来,一个清晰可见的变化是,中国品牌正在崛起,正在重新定义着“中国制造”。一个足够有吸引力的品牌,在当下不仅仅是产品的供给者,更是趋势和风口的引领者。如今的中国企业开始逐渐意识到,品牌的价值绝不仅仅是表面所理解的企业公共形象,它意味着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何种位置,定义着企业在价值链上的作用和角色,更成为当代主流公司的生产要素和核心资产。
从2017年国务院宣布每年的5月10日为“中国品牌日”,中国品牌日从诞生至今已经走过三年。从模仿到创新、从制造到创造,这三年时间,无论是人们日常生活还是面向产业链端,无论是东方世界还是大洋彼岸,中国品牌正在逐渐超越传统的“中国制造”刻板成见。“价廉质低”一度是中国制造的标签。即便“Made in China”风靡全球,一些国内消费者仍然迷恋国外品牌,以至于曾有去国外抢购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日用品的现象。
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资源。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仅要看它的经济规模有多大,也要看它有多少世界级的品牌。以我们的近邻韩国为例,资源并不丰厚的韩国,发展出现代、三星、LG等一批优势品牌,不仅贡献了韩国半数以上的GDP,而且成功实现经济转型。
当前,我国全社会品牌发展意识不断增强,品牌建设氛围日益浓厚。品牌发展的赛道越拓越宽。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表示,未来4年发明专利审查周期平均将压减到16个月左右,2020年商标审查周期将压缩到4个月以内,助力中国品牌全力奔跑。
品牌建设的法网越织越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茅指出,2018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专利侵权假冒案件5.9万件、商标违法案件2.5万件,同时联合38个单位建立知识产权领域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守护中国品牌茁壮成长。
作为品牌建设的动力源,“中国创造”正阔步前行。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截至去年底,中国发明专利拥有量同比增长18.1%,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5件,整体排名升至全球第十七位,成为唯一进入前20强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建设品牌大国,中国足音铿锵;迈向品牌强国,中国仍须更进一步。数据显示,由于缺少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我国出口商品中的大部分仍然是贴牌产品和代工产品,自主品牌的出口比例仅为10%左右。毫不夸张地说,我们赚取的都是“血汗钱”,而非品牌的高溢价价值。虽然品牌建设的道阻且长,但万险千难也阻挡不了中国品牌的前进步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三个转变”,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打造中国品牌指明了方向,对于中国品牌而言,具有非同凡响甚至划时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