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宇栋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自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在治理体系和治理格局等不同角度不断的转型优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已经明确提出:以不断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为基础,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能力以及治理体系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基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互联网的巨大影响也是着重考虑的一方面。高速发展下的新社会,已经离不开互联网的应用,社会形态也逐渐向网络空间过渡,人们的选择日益多样化。随着治理现状日益复杂,怎样准确把握新时代下的社会治理方向的转型以及途径,是社会治理版块需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截至2018年,中国网络用户已经超过了8亿,并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上涨。网络普及率已经达到68.9%,随着网民的人数不断地增长,网络化社会的规模也在进一步扩大。互联网社会网络化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交流逐渐网络化。自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让更多的人加入互联网信息传播的行列,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与数量越来越多,在信息传播的媒介或者载体上,便可以自由切换信息制造者、接收者以及传播者之间的身份。在中国网络化空间中社交网站的占比为65.7%,微博覆盖率为52.6%。对于个体而言,只要有上网的智能终端,便可以浏览或者传播信息,在社会上自由发声的机会逐渐增加[1]。
2、日常生活网络化。网民上网的时长这一数据便是有力的证据。据数据显示,中国网民每周上网的时长还在不断地上涨。随着多样化的互联网应用产品层出不穷,网络已经渗透进人们的日常工作与学习生活当中,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3、社会关系发生变化。随着互联网应用的逐渐生活化,人们的行为方式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通过微信语音聊天、视频交流以及电子邮箱等方式进行社会交往和在线沟通;娱乐活动越来越丰富,可以用在线音乐听歌,利用网络游戏打发时间,还可以获取许多的新闻快讯;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人们可以进行网络购物,电子支付等实现交易。除以上领域外,互联网已经涵盖了几乎所有的日常行为,如旅游预订机票、个人理财、日常家居服务、医疗健康等等,这些领域都可以在“线上”完成。
1、社会结构分散化。由于我国国情需要,社会治理方式是以政府为主体,以国家强制力约束为保障的、由上而下、非协商性的模式。互联网时代下的虚拟社会群体不断地扩大延伸,使得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始解构与重组。网络空间中的个体流动性较大,在网络中,每个人可以利用虚拟的角色在网络世界中发挥一定的影响。大多数的个体是不受区域影响,且存在不确定的因素,虚拟社区逐渐形成一定的规模,于是分散化虚拟社会慢慢形成,社会结构中心开始发生变化。
2、权力中心发生变化。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与普及改变了传统权利的模式,使其结构慢慢发生变化,与以往传统的社会不同的是,生活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人们容易获得发声的机会,个人言论自由表达已经成为新的社会趋势。社会阶层、群体、区域之间的鸿沟不断地缩小,增强了联系与交流,同时,人们的自由平等意识也在不断地加强。社会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互联网技术普及应用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方面是信息节点,如智能手机、电脑等,数量增长迅速,并且逐渐向便利化以及智能化的方向去发展;一方面是信息传输渠道在不断地扩大,即网络速度在不断地增强。马化腾曾说过,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最终目的便是连接一切,即连接与人类相关的所有的事物,电子设备与人连接,设备与设备之间连接,人与服务之间连接。新兴前沿的互联网技术正在逐步实现这一切,如移动互联网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真正意义上的连接地点、人以及时间,而物联网技术将物体与物体,物体与人之间连接在一起。
目前,互联网移动化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截至2018年,中国的手机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8亿,互联网应用在生活中无孔不入,悄然无息地渗透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并进一步扩大范围,各大应用的用户量依然呈增长趋势。互联网的应用加强了社会当中个体之间的连接,并进一步扩大范围,极大地推动了当代中国的发展;组织机构结构发生变化,社会活动与政府之间的形式逐步发生变化,促进了公共服务模式的创新,逐渐形成区域自治的格局,针对社会意识而言,技术的不断更新,平台也越来越多,思想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
在互联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社会正趋于开放化、平等化以及网络化。应当从不同维度去应对社会治理的转型。
随着网络虚拟社会的不断扩大,使社会治理趋于网络化,体现在治理理念、治理方式以及治理工具上,区域在发生改变,不断地延伸。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支持,“互联网+”行动已被明确提出并实施,通过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对行业进行改造,不断地产生新的模式。从社会角度不难发现,社会的连接层次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而建立新的连接关系,进一步加强了社会的联系。互联网模式下的社会服务正逐渐脱离传统的模式,逐渐被推向“线上”,使社会服务慢慢变得个性化、便捷化以及智能化,且私人订制模式逐渐变为现实,促进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成为新的社会发展趋势。在互联网经济腾飞的大背景下,由政府领导的传统公共服务模式不得已进行创新,使得公共服务更加的开放化,不管是市场还是组织以及个人,都可以成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社会结构发生的改变,大大地降低了政府的服务成本以及投入成本,使得服务质量不断地提升,也使得人们的选择不断地增加与优化,有了自主选择公共服务的机会。许多互联网企业不断地加入社会治理改革的行列当中,如腾讯企业加入公共服务的改造以及运营工作当中,通过互联网的强大技术支持,将公共服务与人以数字化的全新方式进行连接,使得社会公共服务的水平以及效率不断地提升,促进了“民生智慧”的升级转型。
随着网络终端数量的不断扩张以及网络空间的覆盖面越来越广阔,虚拟社会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并且急剧上涨,问题的严重性越来越突出。与传统犯罪模式相比,网络环境下的犯罪行为具有传播快、覆盖面广、犯罪成本低的特点。且不易追查,为公安部门的调查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近年来,网络诈骗、网络攻击等犯罪行为层出不穷,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稳定及安全。技术的不断更新,也带来了新的风险。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正被逐渐运用到国家重要行业当中,一旦被不明网络攻击的话,对社会造成的损失以及影响是无法估量的。据数据显示,一半以上的网民遭遇过网络安全相关的问题。其次,随着社会生活网络化的普及,个人隐私保护成了日益严重的问题。随着互联网平台之间的相互追逐竞争,越来越多的私人信息被公开出售,流落到网络空间当中,用户自身往往很难发现。由于相关法律尚未健全,网络安全存在诸多漏洞,个人隐私很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窃取以及威胁,隐私泄露、侵权纠纷的案件时有发生。大数据逐渐被应用到生活当中,使获取个人信息变得更加容易,每个人的安全隐私都有被公之于众的可能。因此,社会治理网络化的现状,在机遇来临的同时,也增加了挑战与潜在的风险。要加强网络安全应对措施,建立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平等化发展的社会,其体现在对社会民主表达以及社会参与权利的保障。自从社会阶层可以看出,具备中等教育程度的人数规模最大,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中国网民自由发表言论的重要场所。底层人民的声音能够突破限制,被社会上更多的人听到并关注。随着新兴的网络媒体迅速发展与扩张,人们言论表达的渠道越来越广泛。底层人民的力量越来越突出。社会监督越来越广泛化,是推动社会民主进步的动力。
社会治理平等化发展趋势,容易产生消极倾向,在没有相应的法律约束的情况下,网络舆论与网络行为自由泛滥,便有可能产生犯罪的风险,网络空间会出现道德滑坡以及行为失范的危险,影响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因此,在提倡民主社会、平等社会的同时,绝不容许社会中滋生危害社会的言论及行为。
首先应当包容开放。平等、开放是网络空间多元化组织的基础。应当以开阔的视野以及治理胸怀,积极应对社会网络问题,善于将网络空间以及现实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系统分析,综合治理。作为政府,应当改善传统的管理模式,摒弃权威式管理模式,进一步鼓励平等的社会理念。在治理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尊重多元化以及个性化的需求,保障个体合法权益。在治理过程中应具备平等性以及透明化的特点,保障人们的参与权、监督权以及知情权,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推进社会民主转型。
进一步提升法制观念。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新的社会组织形态以及对话形式层不穷。因此要加强法律的正面积极引导,鼓励正能量,尊重社会多样化需求。通过法律的强制约束,保障社会公共服务,维权等民生问题。政府要以身作则,遵纪守法,加强法制教育,依法严惩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
思维不断创新。创新的思维是互联网时代的核心思维。政府要适应互联网科技的发展潮流,不断创新思想。要注重运用信息化相关工具,进一步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作用,提升社会调查、决策评估等方面的工作效率。
第一,促进社会网络安全以及相关领域信息化统一。信息化的治理是实现现代化转型的基础。应深入推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强化改革。网络安全是互联网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应当加大网络安全的维护,提升网络安全维护技术,进一步弘扬网络安全文化。
促进社会监管与民主统一。政府应当顺应网络社会的民主趋势,尊重公民网络自由表达的权利,鼓励个体多样化的选择。但应有清晰地界限,不能扰乱社会秩序。因此在促进民主社会的同时,也要加强监督管理,做到二者有机统一[3]。
目前,社会国民参与度越来越高,公民意识不断加强,很多人在网络上具有话语权,网络空间社会逐步形成。新的社会意识形态不断地出现,因此,应该不断的改进社会治理体制,促进新治理体系的形成。创新社会协同体系,在协同建设以及管理方面,目前国内还缺少完善的制度。首先,应当明确治理主体的义务跟权利,加强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多元合作治理。其次,政府应加强管理与监督的责任,引导多元化主体依法治理,增强社会与公益之间协同合作,加强互联网企业对公共服务转型的积极作用,鼓励组织之间,个人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加强在医疗以及教育之间的分享与互相帮助。
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保障,因此应该加强网络安全治理的力度。一方面应积极完善网络安全技术,另一方面要促进社会安全防护体系的形成。应针对网络隐私以及财产安全制定相关法律,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最后,应尽快建立网络安全、公共安全等监测系统,促进现实空间以及网络空间的稳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