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浩
(中国建设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西藏 拉萨 850008)
西藏经济发展主要靠国家投资拉动,近年来区内银行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参加国家、自治区系列项目建设和国家对西藏银行业的特殊政策,区内银行发展受国家财政政策影响明显,特别是中央赋予西藏金融机构特色优惠货币政策,充分调动了银行投放信贷的积极性。截至2018年底,与2013年底相比、西藏银行业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增长了近1.8倍,各项贷款余额增长了4.2倍。
随着近年来西藏经济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对于品质化、个性化、高端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不断提升,由于物流体系、现代城市商业中心建设滞后等因素、区内消费市场现状与居民消费能力不相匹配,区外消费和网上购物成为消费特点。根据支付宝全民账单显示,2016年西藏是移动支付占比首个超过90%以上的地区,且近几年移动支付率均居于全国前列。
截至2018年底,西藏共有1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含西藏信托、西藏金融租赁),其中2011年以来成立的共有9家(分别是国家开发银行、西藏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林芝民生村镇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西藏堆龙民泰村镇银行),随着银行机构的不断增加,竞争日益加剧,但由于西藏实体经济小弱,市场主体发育不充分,目标行业和客户比较集中、导致客户和业务结构较为单一,金融服务同质化程度高,对公客户主要集中在政府、事业单位、入藏施工企业以及军警客户,而民营企业实力不强,且具有小而散的特点。
较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26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十三五”中期调整将西藏建设项目增加到197个,项目投资规模净增1841亿元,为西藏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重大机遇。作为西藏银行业机构要结合自治区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倾斜领域建设要求,抓住基础设施补短板机遇,加大对重点领域建设信贷支持,为西藏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打通国家面向南亚通道提供金融服务。
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金融支持,持续优化信贷机制,拓宽融资渠道、采用信息技术模式简化流程,推动落实续贷、循环贷等差异化信贷政策,不断优化信贷客户结构。西藏作为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西藏银行机构应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积极支持乡村振兴,向贫困地区延伸机构和服务,加大涉农及扶贫领域信贷投放,持续推进涉农扶贫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重点加大对异地扶贫搬迁的金融支持。要积极推进绿色信贷发展,大力支持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建设、环境整治、垃圾污水处理等工程项目,支持生态经济、生态产业,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美丽西藏建设。
以“移动优先”为导向,持续丰富、完善网络金融产品,推广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大力发展自助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电子银行,主动顺应互联网发展新趋势,积极搭建消费场景,将移动金融服务的便捷性、高效性嵌入到日常的衣食住行中,坚持电子银行与线下渠道融合,不断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水平。要大力推广二维码扫码支付、刷脸支付、无感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在公共交通、社区服务、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的推广应用,不断改进客户体验,打造移动支付的结算优势。
在同业竞争激烈,公司类客户以政府机构客户为主,服务同质化的情况下,要积极主动研究和把握业务新变化、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业态,打造差异化综合服务模式,大力拓展与政务、医疗、教育等机构的合作,实现金融服务与非金融服务的融合,围绕解决政府与社会痛点,服务百姓需要,积极打造公共服务品牌,以此为抓手不断深化与政府、军警等机构类客户的合作关系。
建立健全大数据工作机制,培养大数据专业团队和专业技术人才,将数据深度运用到经营管理中,为经营决策、产品和服务创新以及内部管理提供定量支持。依靠数据和数据系统,提高精细化管理的深度和广度,延伸管理的触角,提升管理的细度。通过大数据分析应用、进行客户筛选、客户细分、客户管理,实现客户精准营销,多源头、批量化拓展客户,巩固客户基础。注重使用数据资源、信息系统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解放人力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客户体验、防范化解风险、精简管理流程、延伸管理半径。
加强信用风险风控,关注低信用风险业务的操作风险。积极应对国家财政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加强政策性风险防控,通过持续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提高经营效能;认真落实新《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有关要求,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严格员工管理、培养合规文化,强化员工行为排查,加强案件风险防控。积极配合打击非法集资和网络电信诈骗行为,切实做好反洗钱工作,加强社会金融风险防控,维护西藏经济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