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稳
(安徽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务学院,安徽 合肥 231201)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兴起,政府高校越来越重视更高质量的就业,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双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口号,2015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指导性文件[2]。同时,如何在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相融合的发展趋势下,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尤其是在商贸领域,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加现实,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融入商贸人才的培养过程,提升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
目前,国际商务发展的新业态不仅使传统外贸发生变革,更使得商贸复合型人才需求成为市场主流。“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与商贸领域逐渐融合,衍生出外贸的新业态,如跨境电商的产生与发展。然而,快速发展的跨境电商行业却面临相关人才的缺口。
由于“互联网+外贸”的结合,使传统外贸与新业态的外贸存在明显差异,后者以较低的创业成本、更加公平高效的创业环境、数据化、信息化等特征,为高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就业创业平台。传统单一的商贸人才已不能满足新业态外贸行业的人才需求,随着外贸行业的发展转型升级,对复合型专业人才更加迫切需求,集创新创业知识与能力、外贸技能、数据网络技术等技能于一体的国际商务人才。为了顺应当前商贸发展的新趋势,高校要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复合型的专业人才,为企业提供专业人才,为学生就业做好准备。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也得到了全面的响应。然而对目前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现状进行审视,发现很多高校在理念上偏离原有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意见的基本原则,存在观念上的认知错误。将创新创业教育认为是一种“业务培训”或“课后教育”,偏向于参加一时的创业技能大赛,对个别学生进行专门培训教育,存在“功利主义、精英主义”误区。难于赋予外贸行业人才需求的新内涵,脱离现实需求[3]。
近些年来,高校对于教师资源的引进来源单一,多数高校毕业生直接进入高校从事教师职业,缺乏相应的企业实践经验。而双创教育需要的不仅是专业知识,还需要教师多方面多元化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指导,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教育只是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缺少实践体系的指导。
目前,虽然一些高校开设了双创教育相关课程,但是由于其教学内容与模式的限制,导致双创教育只是停留在简单的理论知识的讲授,无法与国际商务的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总体来说,高校的双创教育课程设置缺乏创新,教学滞后于当前外贸行业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高校为了推动双创教育改革,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创业大赛,有一定的促进效果,但是由于实践性不突出,很多大赛甚至只是停留在表面,脱离现实的外贸场景,形式大于内容。双创教育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效果不理想。
基于现实外贸行业的发展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基本前提是更新高校的双创教育理念。针对目前教育理念偏离本真,高校国际商务专业应及时树立正确的全面的教育理念。首先,高校要积极推进双创教育的改革,努力整合相关教学资源,为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提供保障。其次,需要将双创教育理念融入国际商务专业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只是一时的技能大赛,而是真正让学生意识到创新创业实践性的重要。
双创教育的改革离不开多元化的师资队伍。首先,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积极推进教师参与到双创教育课程的进修中,参与企业实践,吸取创业经验,丰富教师企业经历,增强教师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指导相融合的能力。其次,积极引进相关师资力量,邀请或聘请相关企业专家参与到双创教育实践中来进行指导,激励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双创教育的时效性。
从双创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构建全面的双创教育体系。具体由三个阶段层层递进,一是启蒙阶段,主要进行创新创业基础理念课程的讲授,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二是根据国际商务专业课程的设置,例如国际贸易实务部分,市场营销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相结合,注重提升学生的创业技能教育;三是实战阶段,基于外贸行业现实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运用课程知识,结合创业项目培训,提升学生的创业实战能力。
从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为双创教育提供重要载体。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引进相关实践性的专业课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案例相结合,更加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填鸭式传统教学。激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开展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对于学生考核方式上采取实践性导向的方式,以调研报告,案例分析等手段,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的提升,而不是单纯的理论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