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时岚
(广东省稀有金属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51)
新经济形势下,国家要求事业单位的核算会计要尽快向管理会计转型,促进事业单位不断完善现代化企业制度。但就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中管理会计的应用来说,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大多数还对自身的职能了解不够清晰,局限于核算会计的事后核算工作。对于管理会计的职能也只认识到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决算,无法最大限度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为了响应国家的方针和对会计的要求,很多会计从业者都主动储备知识,学习了管理会计的知识,却又不知道该如何与实践相结合,或者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书面知识无法解决的问题。虽然现如今很多事业单位都开始对财务进行预算管理,也建构了预算管理体系,但管理会计如何在预算管理中应用也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待解决的问题[1]。再加上事业单位由国家拨款建设,对会计职能的认识和观念稍微滞后,因此,管理会计在当前还无法对科研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发挥作用。
科研事业单位与其他企业不同,其业务执行的过程中有很大的风险。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时没有可以借鉴参考的完全相同的先例,事业单位需要花费很多财力和人力,且研究时间长短也不能确定,研究成果如何更是无法预知,因此其研究项目存在不确定性。需要事业单位制定精准的预算编制,一旦在科研过程中发生风险能够及时调整预算,控制风险。
科研成功与否与科研人员的专业技能有直接的关系,基于科研事业的风险性,事业单位想要提升科研成功的概率,就必须吸引更多人才。因此,科研项目中对人力资源的费用支出占据了科研事业的很大一部分。但人才的引进以及人力资源的管理都需要事业单位进行成本预算,在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的同时,也要解决科研成本,避免浪费环节带来的经济损失。
“二上二下”指的是事业单位依据政府相关部门的要求对本单位的预算进行草案编制,并于指定时间报告给上级部门;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对草案的一审,并依据事业单位实际的情况进行审核后,将草案再次返还给事业单位进行修整;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再一次对草案进行改进,编制成报告后传达给政府部门,最终由政府部门审批后下发给各个事业单位,进行贯彻执行[2]。但这一方法从预算编制程序和方法层面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科研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往往从上一期的成本角度出发,难以预估到款时间,而且科研事业单位的预算也是以最高成本支出预算,可能造成预算虚高或赤字;其次,到款预估不清也会影响科研事业单位编制现金预算,继而影响事业单位管理层的决策;最后,科研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往往依据上一年的预算数据进行,对本期的预算不足可能导致预算结果与实际不符,造成资金浪费或紧缩等现象。
当前,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改革后,开始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即预算单位所需要的预算资金都由国家统一开设账户从国库进行拨款,这一举措控制了资金使用的源头,加强了预算单位的执行和监督[3]。但实际上一些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时重视程度不够,和实际业务部门沟通不足,缺乏长远考虑,也没有注重实际的可操作性,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随意调整预算,尤其是对经济支出科目调整频繁,造成事业单位预算与年终决算时差异过大,预算管理难以贯彻落实。
在国家的大力号召下,我国科研事业单位正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单位业务,这一转型过程虽然可以促进科研事业单位的发展,但也影响了事业单位对成果转化的成本及效益的计算,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成本剥离核算。科研成果转化为事业单位生产力后,科研过程中所投入的技术成本、科研项目日后的维护费用以及项目管理经费等都无法再使用统一的成本核算方法进行核算。目前,管理会计无法成功应用于科研事业单位,这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调查发现,我国科研事业单位中的会计从业人员普遍的职业素养都还比较高,但大专学历以上的人员只占总数的25%,而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员就更少了[4]。科研事业离不开对人才的需求,而会计管理人才在科研事业中发挥着财务管理的职能,通过对资金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大对科研部分的投入,如果会计人员的知识能力不足、经验不够丰富,影响到科研事业预算管理的工作进程。
实施预算管理需要管理会计的技术支持,也需要一定的环境设施,因而,为了促进预算管理能够在事业单位中顺利开展,单位内必须要先完善管理会计体系。
我国事业单位在完善会计管理体系时,要充分借鉴企业管理会计的成功经验,再结合自身的运营特点,从管理会计理论出发,积极推动科研项目立项,并与上级部门申请科研经费。针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事业单位要加强审批程序和预算编制,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进行跟踪调查,并纳入科研部门人员的绩效考察范围之内。另一方面,管理会计相关人员也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主动学习管理会计的新知识,并应用到实践中去,给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提供最大的支持。
1、全面预算管理
科研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包括业务预算、财务预算和决策预算,事业单位在进行“二上二下”的部门预算时,要对上一年的结余和本年度的支出进行全方位预算,将绩效工资、办公费、(印刷费)等各个科目细化进报告中,降低财政赤字或预算虚高的发生概率。
2、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相结合
定期预算是阶段性预算,即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以会计日期作为预算期;滚动预算是连续性预算,指将预算期与会计日期脱离开向后延伸滚动,但要保证预算期始终为一个固定的时期。科研事业单位可以对基本支出施行定期预算,对非财政项目实施滚动预算,这样既可以克服定期预算的间断性,又可以满足项目延续性的特点。
3、零基预算与增量预算相结合
零基预算是根据预算的重要性以及预算金额进行项目确定,增量预算是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尽量选择高级的项目进行预算。按照国家政策规定,事业单位对项目支出可以选择零基预算,对于基本支出应选择增量预算,同时将特殊事项单独考虑,二者结合可以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
信息化建设对预算工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是预算定义方面,通过会计科目与预算科目电子化的对应,方便对信息数据的监管;其二是预算控制方面,即对预算内容录入电子管理库,通过系统监控,可以及时提醒某项目是否超支;其三是预算调整方面,即建立内部预算弹性机制,还要完善预算调整审批制度,设置审批流程和权限。当预算支出不符合支出性质时,可以通过向上级部门通报而及时调整;其四是预算分析方面,引用更多分析方法和查询功能,不但要加速查询效率,还要对预算执行结果与实际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为科研事业单位管理层提供决策信息。
目前,我国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还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对管理会计的应用也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但科研事业在得到国家支持的情况下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对政府拨给的科研经费更应该妥善管理。因此,科研事业单位要全面实施预算管理制度,将管理会计应用于预算管理中,促进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有效实现科研事业单位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