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圆熟与圆滑

2019-12-20 09:43董国昌
当代工人 2019年22期
关键词:公理公序良况味

董国昌

读林语堂先生《秋天的况味》一文时,我不记得是在报纸还是在杂志上,好像是母亲从别人处要来要糊墙的报纸上吧,那时我还上初中,喜欢看一些所谓的闲书、杂志、连环画等杂七杂八的课外东西,被大人们斥之为“不务正业”。

我数学不是很好,喜欢语文,按现代的流行词来说,就是喜欢阅读,也许,正因为喜欢阅读,就记住了林语堂这个名字,也记住了他在《秋天的况味》一文中对吸烟的描述,他写道:“一口一口的吞云吐雾,香气扑鼻,宛如红倚翠偎香在抱的情調。”那时,我是不吸烟的,所以,不懂他描写的是雪茄,只知道吸烟原来是这么美妙的事,对烟也有了奇妙之想。

尽管对吸烟有了奇思妙想,但父亲那时不吸烟,所以我也就没了找烟尝试这种奇妙之想的机会。

30多岁以后,我才体验了林语堂先生《秋天的况味》中描述的感觉。坦率地讲,我是上了林语堂先生的当了,无论是雪茄或香烟,我都没有找到“红倚翠偎香在抱的情调”,倒是因为吸烟遭遇了各种非议和隐喻的批评,也得到朋友“少吸烟”的劝告。无论批评和劝告都是善意,我不介意,但对林语堂先生的文章倒是喜欢得要紧。

1996年,去拜访在兰州西北师范大学任英文教师的发小建军时,他的床头放了一本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便如获至宝拿起来翻阅。发小只知我在我们曾经一起念过a o e的偏僻的乡村小学做了代课老师,并不知我那时在报章上已发表一些豆腐块之类的朦胧诗和散文,看我拿起《吾国与吾民》翻阅时,笑说了一句喜欢你就拿去看,于是,我便夺发小所爱据为己有。

如今,发小已漂洋过海,定居澳洲。《吾国与吾民》也随着我出城入村,再出村入城,然后居无定所,随我漂泊浪迹天涯20多年。

20年来,我翻阅最多的是第二章的“中国人之德行”,“人之德行”我最常看的是第一节的“圆熟”。对于林语堂先生所说的圆熟,我认为先生是采用了中国语言另一种方式的文明用语,含蓄了一些,直白地说就是圆滑。圆滑是一种处世哲学,虽不高深,却并非人人皆可悟其精义,得其要领。处世圆滑,不但需要阅历与智慧,还要有不问是非之心,善和稀泥之技。圆熟可以算作是一个中性词,而圆滑则是一个偏贬义词,所以说先生毕竟是先生,用文明词讲戳心话。

其实不论圆熟还是圆滑,都有八面玲珑的意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先生说,圆熟是人的一种消极品行,是劣行。既然是消极的品行和劣行,那岂不是我等俗人所说的圆滑?事实上圆滑何止是消极的品行和劣行,更是一种放弃人格尊严而曲迎奉承的劣性和恶行,这种认知虽说偏激了一些,但圆滑之人多是工于心计者,正因为工于心计,在是非对错问题上,不是明辨,而是始终算计自己的利益得失,有了利益得失的算计,便也就没有了自己的主张见解、观点原则,倒是多了见风使舵的投机技巧,面对权力时,可以阿谀奉承,面对金钱时,可以媚颜屈膝,长此以往,便道德沦陷,底线失守,把公理道义弃之如履。

造成这种见风使舵者的根本原因,就是圆滑,也就是林语堂先生所说的圆熟,在《圆熟》一文中,先生说“中国人的圆熟并非来自书本中所得,而出自社会环境” 。诚然如此,对于林语堂先生写下《吾国与吾民》的时代背景暂且不谈,至少目前,中国之青年的教导虽然不再进行“在长者面前缩嘴闭口,不许放肆”云云之类的教育,可“为了命运前途要学会察言观色”之类的教育还是大行其道,不论家庭,也不论学校,所谓的察言观色说白了就是迎合,在单位,迎合上级意志,在社会,迎合权贵意思。

不论是察言观色还是迎合,都使人丢弃了原有的做人原则、尊严认知,把人变成揣摩别人心思,投其所好,曲意逢迎的行尸走肉,于是个人价值扭曲,从而蔓延至社会价值观,导致信仰缺失,变成了唯利是图。

于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与金钱观同流合污,那么,就会导致公序良俗的扭曲和公理认知的偏颇,这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篇杂文《“公理”之所在》一文中的一句话——“公理几块钱一斤?”

“公理几块钱一斤?”相信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伪问题,不是用具象的数字可以作答的,更不是用价值来体现的。所谓公理,就是人类无须证明而明白的事实道理。最近追了一部剧,叫《魔都风云》,主人公叶飞在抗日战争结束,目睹国民党的军阀霸凌、鱼肉百姓、横征暴敛之后,一代魔术大王、一个杀奸除恶的抗日英雄心灰意冷,对于未来不知归处,便堕落于醉生梦死之中。当一个人失去了目标方向时,除了醉生梦死还有什么,后来,为了上海的解放,减少百姓的无辜流血,他与中统上海特务头子的同学决裂,并协助解放军成功解放上海。

因此,公理者,也是根据人类理性和愿望发展起来的共同遵从的道理,这种道理是建立在人的初心之上和社会的公序良俗之上的,就是坚守信念、坚守原则、坚守法律、坚守道德底线和独立的自我操守以及品行素养,而圆滑或圆熟的处世哲学,则是与以上坚守格格不入的。

无论圆滑或圆熟使用得再怎么炉火纯青,终究是与人格尊严违和的,哪怕再如何的飞黄腾达,也终究是丧失了灵魂的行尸走肉,见风使舵者最终难免会沦落成里外不是人的丧家之犬。只有坚守公理,方才堂堂正正。

猜你喜欢
公理公序良况味
邓瑾
《民法典》中的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是什么?
“墓碑式”银行窗口违背公序良俗
吟翁述怀(新韵)
遣怀(1)
“公序良俗”何以协调推进
公理是什么
公理是什么
公理
公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