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古老的日常,都藏在细微的文字里

2019-12-20 09:44沐逸
高中时代 2019年11期
关键词:长安城风雅时辰

沐逸

时光之美,在于不可逆转和更改,我们常常活在当下感怀过去,却无力让自己乘上时光的翅膀穿梭在那些向往的岁月中去。所以,那些描写另一个时代的精彩文字便对我们产生了极强的诱惑。在当下阅读,灵魂却可以随着文学作品飞向遥远的曾经,那些逝去的故事和古老的日常,它们或者离奇,或者真实,让我们有幸知道,曾经的人是这样活着的。

《长安十二时辰》:极尽细致地描摹整个世界

《长安十二时辰》的诞生,最初源自于知乎上的一个问答:“如果你来给《刺客信条》写剧情,你会把背景设定在哪里?”有网友针对一款热门游戏的背景提问,作者马伯庸便开了一个脑洞,信手写了一段游戏剧本:“俯瞰长安城,一百零八坊如棋盘般排布,晴空之上一头雄鹰飞过……”这段带着强烈互动感的“同人文”,最后成了《长安十二时辰》开头的雏形。小说写的是唐天宝三载,上元节当日的帝都长安。在一派歌舞升平的繁华盛景中,一群偷偷潜入的突厥人酝酿着灭城的阴谋。只有一个死囚犯能挽救长安,时限为十二个时辰。从目录开始,整部小说就被上紧了发条。总共24章,一章只写半个时辰,章章都像在倒计时。与强烈的时间提示相对应的是,几乎每一章的末尾,都附有一张唐朝长安城的地图,详细标注出角色的“GPS定位行踪”,也锁定了故事在空间上的范围。一百零八坊星罗棋布的长安城,恰似一张棋盘,每一轮见招拆招都在这之间:有人在暗处行凶,有人在明处追捕,有人在案前推演全局,还有人在深宫之中坐收渔利。在蒙太奇式的场景切换中,明线暗线纵横交错,织就一张精巧的叙事网。

谈及写作过程,作者是这样说的:“写这么一部作品,最大的挑战并不是故事的编织、人物的塑造,而是对那个时代生活细节的精准描摹。要让读者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一个活生生的长安城,作者必须要对那一段历史了如指掌:怎么喝茶、怎么吃饭、哪里如厕、怎么乘车、女子出门头戴何物,男子外出怎么花钱,上至朝廷典章制度,下至食货物价,甚至长安城的下水道什么走向、隔水的栏杆是什么形制等等,一一要描摹的,其实是一整个世界,无论写得多细致,都不嫌多。”

因为故事只发生在十二时辰内,所以作者严格控制节奏和结构,并且有意让每个角色都能与现代人的认知接近。他说:“我希望呈现出来的,不再是一个古装刺客冒险故事,而是一个发生在国际大都市的故事,只不过它凑巧发生在古代罢了。”

正因为这种严密再现整个世界的信念,让这部小说在拍成电视剧后也引起了强烈的关注,通过更加直观的视觉展示,人们看到了一千多年前那个繁华盛唐背后的伤疤。也看到了一个高还原度的长安城,以及城中的风俗、美食、街巷、服饰,这样真实的美,的确令人着迷。

《风雅宋》:用宋画呈现的生活浮世绘

“一本用宋画呈现的大宋文明,一本在视觉上赏心悦目的宋朝,一部可视的、生动的历史记录;一幅可以近距离观察的风雅宋。”由这段简短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从宋画这一新颖角度入手,结合文献记载和前人研究成果,揭示了宋朝“风雅”生活的若干侧面,让我们近距离走进大宋文明,去感受大宋文明的特征。

《风雅宋》是一部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宋代社会生活史。简单来说,就是一部大宋生活浮世绘,与浮世绘有所不同的是,它结合古书资料为佐证,加以作者独特的角度,展现出宋朝的繁荣与魅力。作者从市井瓦舍、礼仪风俗、娱乐消遣等各方面,为我们揭示宋朝的面貌。它分为日常、雅趣、社会、城市、商业、礼仪六个部分,一一解读了宋朝的日常生活细节。起居饮食、焚香点茶、赶集贸易、赏春游园、上朝议事的生活图景在这本书里都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们看到宋朝特有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更好地了解宋朝文明,走进宋朝的世界。

作者除了使用常规的文献考据,比如《东京梦华录》等,还通过《清明上河图》《西湖清趣图》等大量的绘画作品,直观、生动地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宋朝,令人印象深刻。作者对文明表象背后更深层次的分析也非常有趣,比如跪拜礼变迁背后所折射的时代精神蜕变;比如高型坐具的普及所触发的中国人合餐制取代分餐制;比如酒业发达反应的商业繁荣和生活自由等。

在这本书里,你看到的全是宋朝的故事,但它们并不是金戈铁马、尘土飞扬的英雄事迹,也不是穷困潦倒的落魄书生与闺阁小姐的爱恨情仇。如果说宋王朝的崛起和建立、著名人物的英雄事迹和杀伐战争是宋朝的骨头的话,那么宋朝的人文社会就是血和肉,组成了一个活色生香的宋朝文明,让我们看到了更加精彩有意思的宋朝画面和故事。而这里,便是从这一人文角度来诠释的宋朝的辉煌与风雅,没有战争,没有情爱,亦没有郁闷,你可以在这里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宋朝时期市井的气息。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一次对平凡历史的出色研究

文化就是在物质的一丝一毫改变间发展起来的,很多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本书就是告诉我们所以然的。文化的概念很大,大到无处不在,所以说不具体。这本书将文化从物质的角度分类讲解,细致全面。

全书分为十章,从“衣食住行”到“科学技术”一应俱全,全面介绍了中国古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让读者重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博物馆人眼中的历史和一般读者心中的历史有一些差异。读者眼中的历史往往是唐玄宗和李白、钱谦益与柳如是,但是,除了这些以外,李白写诗所用的纸、唐玄宗梨园做戏所用的道具、钱谦益的拙政园和柳如是的书画同样也有各自的历史;而这些纸张、戏曲道具、园林和书画背后,还有更多的脉络——这些就叫“物质文化”。

以往,我们听惯了非物质文化,对物质文化反而有些陌生。其实这是一个来自考古学的术语。人类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文化则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产物。比方说,一个热带居民学会利用动物毛皮制作御寒衣服,用泥土砌好厚厚的房子和土炕,下面生好火堆,就可以在寒冷地区生活。衣服、房子、土炕这些有形的部分,都叫物质文化。

我们所关注的历史记录往往充满英雄气概、浪漫情怀;但做衣服、蓋房子、种粮食、造工具才是历史上绝大多数时候发生的事情。一个世纪之前的研究者多关心文字记录的帝王将相的历史,没兴趣也没能力关注衣食住行的历史,随着考古学的进展和博物馆的出现,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机会从物质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历史。孙机先生的这本《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就是对这些平凡历史的一次出色研究实践。

这本书是孙先生的讲稿,每篇主题明确,说得很完备,虽然没有更细致的标题,但为现代人勾勒了许多熟悉的物件的来源或产生,也描绘了不同时代的中国人物质生活的大致情状。可以是一本通俗读本,也可以是一本资料书。

猜你喜欢
长安城风雅时辰
我拥有满地的落叶
长安十二时辰
十二时辰与健康
《长安十二时辰》再次加更
月相表解读腕上的阴晴圆缺
“三言二拍”对唐代小说中长安城改写的数字化研究
大圣归来
风雅起来
说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