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农村 法律援助 淮安市 调查研究
基金项目:2019 年度江苏省淮安市社科类研究课题结题文章。课题名称:淮安地区农村法律援助现状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C-19-91。
作者简介:甘渭花,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讲师,研究方向:诉讼法学、妇女儿童权益保护。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2.19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尤其是针对农村的法律援助与公共法律服务工作,都被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提到了重要的工作日程。
淮安农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等原因,外出务工人群较多,劳动纠纷、工伤、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不断涌现,但是很多人对于如何求助于法律援助,知晓不多。本文通过问卷与实地调研,對淮安农村地区农民法律援助的现状以及具体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查,为提升我市法律援助水平,振兴淮安乡村经济,提供相应的调研资料与理论支持。
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与实地走访调研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调查主要通过问卷星电子问卷方式进行。根据问卷调研结果显示,法律援助在淮安农村地区知晓度不高。78%受访者表示不知道所居住乡镇是否有法律援助工作站;96%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所在村庄是否有法律援助联络员;96%的受访者表示没有收到法律援助信息联络卡。73%的受访者表示对法律援助只是“听说,但是了解的不多”。 73%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法律援助是免费的。但是村民对法律援助的需求度非常高。74%的受访者表示遇到纠纷,如果符合条件,在花钱请律师和免费法律援助之间,选择法律援助,不用花钱。
本次走访调研共选择淮安市涟水县保滩镇、淮安市淮安区钦工镇两个基层乡镇街道办。
保滩镇位于淮安市涟水县城西南3公里,地处涟水与淮阴区交界处,镇常驻人口约四万。共九个自然行政村。村里人员大多外出务工或在淮安市区打工,平时居住人口较少,多以老人妇女孩子为主。司法所设有专门的法律援助工作站及法律援助专业工作人员,并将法律援助工作和基层调解工作相结合,法律援助工作成效显著。镇司法所的“老庞金牌调解室”,既担任了人民调解的职能,也兼负了法律援助工作。面对来访的群众涉及的纠纷,老庞工作室能调解的先行调解,调解不了需要走法律途径解决的,如果符合法律援助条件,老庞工作室会主动告知当事人,并帮助其办理法律援助手续。因此,近年来保滩镇法律援助工作成效显著,在当地群众中知晓度也较高,接受问卷调研面访的群众,都对法律援助有所了解。
钦工镇隶属淮安市淮安区,加上外来人口接近10万,共21个自然村和一个国有农场。镇司法所仅两名专职工作人员,由于人员少,肩负条线职能多,没有专职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因此,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没能真正建立,全部归口淮安区法律援助中心。当地居民对法律援助知晓度较差。在问卷调研面访中,很多群众对法律援助一无所知,也不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根据调研显示,两镇农民对法律援助需求度都很高,全部问卷均表示愿意了解相关内容。对劳动纠纷、赡养、婚姻家庭等方面的内容更为感兴趣。对法律援助的案件范围,希望能够有所扩大。对法律援助工作的流程,也希能以方便为主。希望能够建立入村接户的法律援助体系。
(一)淮安市农村法律援助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淮安市为了深入推进法律援助工作,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前提下,也推行了一系列政策法规。2016年,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在意见中,对淮安市法律援助工作进行了深入部署。意见中,有关经费保障、队伍建设、援助范围、受理流程的相关规定,均惠及淮安农村地区。淮安农村地区法律援助工作取得显著成果。根据淮安市司法局要求,推进法律援助全覆盖工程,在有条件的乡镇,都应该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法律援助组织体系不断完善。
法律援助宣传形式不断拓宽,宣传方式接地气,除采取墙体广告、公交广告、电视台、报纸、法治节目等形式外,也涌现出新的宣传形式。例如保滩镇采取的法律援助联络卡,在村委会设置的法律援助联络人员公示牌等形式,均为法律援助在农村地区的宣传普及起到一定作用。江苏省法律援助基金会在淮安市选取了涟水县、淮安区、淮阴区三个县区作为专项资助地区。该三个地区创设了法律援助大讲堂,由律师、法律援助工作人员进村进行普法宣传授课。这些法律援助宣传的方式,有效的提高了农民对法律援助的知晓度,有助于法律援助制度的普及。
(二)淮安农村法律援助存在巨大需求
随着网络的发展,农民对与外界信息接触越来越多。同时,农村生活方式、经济形态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所以,农村涉法事件频发,而且不再限于传统的纠纷形式。根据本次调研结果,村民更希望了解和劳动纠纷、婚姻家庭、借贷、合同、拆迁有关的法律知识。
另一方面,淮安地处苏北,农村劳动力转移较为明显,外出务工人员的劳动纠纷、人身损害案件较为集中;留村人口老弱病残及妇女的人群特征,使赡养纠纷、离婚纠纷等频频发生,淮安农村法律援助存在巨大需求。
(三)淮安地区农村法律援助存在一定问题
1.法律援助发展不均衡,个别地区普及度偏低
从本次实地调研的钦工镇和保滩镇对比来看,明显可以看出,无论是从法律援助案件数量,还是从村民法律援助知晓程度普及程度,钦工镇都和保滩镇存在巨大差距,工作发展明显不均衡,在个别地区存在普及程度偏低,法律援助工作处于被忽视甚至空白的情况。
2.缺少专业的农村基层法律援助工作人员
本次调研实地走访的三个镇,除了保滩镇,其他两个镇都没有专业的法律援助工作人員。从市法律援助中心了解的情况来看,全市范围内,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严重缺乏专业的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是依托于司法所设立的,但是基层司法所承担的条线职能很多。因此,很多工作人员都身兼数职,很少有乡镇能做到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配备专门的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大多数都是由司法所工作人员兼任,很多还不具备专业的法律背景,更没有进行相应的法律援助工作内容培训。因此,基层工作站职能发挥有限。身兼数职的司法所工作人员,在作为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人员时,只能发挥一个材料接受者的简单作用,整个淮安农村法律援助基层组织都缺少专业的基层法律援助工作人员。
3.农村法律援助工作缺少必要的资金支持
目前,农村法律援助工作的中坚力量是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但是由于行政体制的原因,工作站隶属于司法所,而司法部门属于省垂直管理。这种管理体制下,人事等权利属于省管辖,而经费等仍由地方财政解决。因此,法律援助工作站的经费仍来源于基层乡镇政府。由于财政困难,法律援助工作没有专业化,因此基层工作站存在非常严重的经费缺口。没有专门的资金配套来解决农村法律援助工作中的资金需求,这也是造成工作力度不够的主要原因。
(一)加强队伍建设,为农村基层工作站配备专业的法律援助工作人员
人员保障是基层农村法律援助工作开展的先决条件。针对目前淮安基层工作站尤其是农村法律援助工作站缺少专业人员的局面,初步为各镇司法所配备具备法律专业知识,并进一步培养具有法律从业资格的专业人员。
人员来源可以作为大学生村官招考的一项内容,在大学生村官招考中,针对法律专业有目的的招考一部分法律专业大学毕业生作为基层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并逐步推进培养机制,为工作站工作人员提供培训机会,鼓励其参加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或组织进行法律工作者考试。实现每个镇工作站都有具备法律工作者资格的工作人员从事法律援助工作。实现工作站接收材料、区县中心受理后,案件还能够回到原工作站人员手中办理,方便群众及时联络沟通。
(二)增加资金保障
资金保障是农村法律援助工作深入推进的基础。政府应增加对农村基层法律援助资金拨付,改变目前全部由基层财政落实的局面,配备专项资金到法律援助系统,进行定点拨付,专门用于农村基层法律援助工作,保障农村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工作推进有充裕的资金可以实现。
(三)吸引社会资源,打造农村法律援助志愿服务中坚力量
集合律师、大学生志愿服务者、社会志愿者等社会资源,建立志愿者信息库,打造农村基层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工作队,实现每个镇有一个志愿服务工作队。工作队以流动服务的形式,定期进村进户进行法律知识、法律援助的宣传。同时,工作队的建立,也能有效缓解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专业人员匮乏的问题。
在志愿服务队建立的基础上,实现每个村都有一个专业的法律援助联络员,由工作队志愿者担任。联络员的联系方式在村里进行公开,联络员定期到村里提供法律服务,发放联络卡,有效解决基层农村老弱人员的法律需求。
(四)构建新形式的农村法律援助宣传体系
在传统宣传手段的基础上,加入新媒体因素,解决平时不在家,但是根还在农村这一部分农村外出务工人口的法律需求。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形式,让每村每户有能力关注的人,都能通过家乡的公众号,及时了解相关法律援助信息和政策,学习相关法律知识。
淮安地区法律援助工作一直在全省位于前列。但是在苏北及淮安经济腾飞的今天,农村与农民的很多意识形态及法律关系类型都发生了变化。同时,农村的人口结构、经济形态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及时了解这些变化所带来的法律援助新需求,有助于政府为提高公共法律服务、构建法治乡村提供更好的决策。
参考文献:
[1]刘士国,宛锦春.农村法律援助机制的创新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3(8).
[2]李健.完善我国农村法律援助制度的思考[J].农业经济,2012(11).
[3]河南省农村法律援助制度的分析与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1(9).
[4]郑振连.深化农村法律援助工作的思考[J].学习月刊,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