惧怕交往?原来孤独都是相似的

2019-12-20 09:42马鸣
分忧 2019年12期
关键词:做好事恐惧症恐惧

马鸣

张爱玲说,“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娱。”我亦如此,较之热闹,我更喜欢独处,换句话说,我不过是害怕热闹,害怕与人交谈。意识到这个问题,是我最近在一个志愿者的活动中。

现在想来,社交恐惧症大概是从小就伴随着我的。如果旁边有人,我精神就会高度紧张,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整个人不自在。在班里上课时,只要不是坐在最后一排都会特别注意形象,因为后面、旁边的人看黑板时会看到我,在别人(男同学)的心中要保持完美的形象,以致因为过于拘束,面无表情,下课时大家嘻嘻哈哈地玩闹,我依旧绷着脸,特别怕哪个男同学注意到我,学习效率自然也差了很多,回宿舍就會变得自然多了,因为没有男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似乎越来越注意自己的形象,想在别人(异性)的心中成为完美的人,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了。上大学后,与室友一起参加公益活动,她总可以和别人聊得火热,而我,一看人多,就迅速找个人少的地方,独自玩手机,实则是避开与人交谈的机会。

关于熟人社交,我更显笨拙。一群好友同行时,我总是安静的一个,“我的话会有人听吗?”“说出来会不会冷场?”先是各种想法在脑子里浮现,然后,就是沉默。我有很多话都不曾说过,对于家人、朋友,一好友曾说,“觉得你根本没把我们当朋友,有什么事也不告诉我们,我们走不进你心里去,好朋友不是应该有事就分享吗?”,天知道,她们在我眼里心里有多重要,她们是我这辈子都最珍视、最不想丢失的人啊。后来,我们似乎有了隔阂,我越是不说,处境愈来愈糟。我不过觉得,如果我有什么事,能自己想通的就没必要告诉她们了,不能解决的告诉她们也没用,何苦还让烦恼多一份呢?社交恐惧症,说好听一点,是安静,实则是孤僻、自卑。我时常觉得自己是这样一种怪物,在热闹的人群和各种火热的群组中,我从没有过任何归属感。

我更少地使用各类社交软件了,打着“少看手机,无意义交流”的名义;我逃遁到只属于我一个人的地方,独自去跑步,独自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打着“修炼自己”的招牌。后来,我开始在图书馆里查阅社交焦虑障碍一类的书,我发现,自己的恐惧与焦虑、完美主义倾向、恶意揣测、自我的过度评价和羞耻感,每一种行为都在社交焦虑障碍的症状栏里。我回忆了一下过往和异性的交往过程,从小学到大学,我所有的同桌均为女性,也从来没有想过和男同学说话,即使有异性和我聊天,我也从来没有正眼看过对方。

我在查阅社交焦虑障碍症资料时,看到一种特殊的社交焦虑障碍症,叫异性社交焦虑障碍。为了确定自己的行为是否属于社交焦虑障碍的范畴,我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做了自查。艾森克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简称EPQ)是由英国心理学家H.J.艾森克提出的三个维度人格类型学说,对于测试社交焦虑障碍人格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其测得的结果与多种心理学实验研究结果十分接近。我的测试倾向中符合社交焦虑障碍症患者内向性与神经质的个性。那一刻,我的心咚咚地跳,我该怎么办?难道一生都要被这些问题困扰着吗?我在网络上看到一个段子:“去年参加的一个社交焦虑障碍症互助群今天终于解散了,因为没有人说过一句话!”倘若这样,我又该怎样寻求帮助?

根据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的数据,美国成人中有1500万人(约7%)有社交焦虑障碍。可见社交焦虑障碍症算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心理疾病,并非是某个人特有的隐疾。就连每年的毕业季也充分体现这一点,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多多少少会有社交恐惧,体现为焦虑,压力增大,不愿进入社交场合等。对此,英国《每日邮报》网站刊文建议,多做善事可以帮助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减轻社交恐惧。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和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们做了一项调查,研究多做好事是否可以减轻人们的焦虑,帮助年轻人更快融入社会。研究人员招募了155名有严重社交焦虑的大学生,并将他们随机分成三组。第一组成员需要做好事,比如帮助朋友提供义务刷盘子服务,给穷人施舍零花钱,以及帮助邻居整理草坪等。第二组成员不参加到做好事的活动中,但是他们需要观摩以上活动。第三组成员和往常一样生活,不做改变。

结果显示,为他人伸出援助之手的第一组成员心理上降低了初入社会时的情感焦虑,而其余两组成员则没有这样的效果。主导这项研究的Lynn Alden博士相信,做好事可以抵御初入社会时不愿意进入社交场合的消极影响,帮助年轻人更好地融入社会中。

导致社交恐惧症的原因

缺乏锻炼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人认为自己缺乏一些社交的技巧,不知道怎么和别人交流都是因为没有得到系统的锻炼,的确,缺乏社交技巧会给别人造成不好的印象,以致引起别人不好的反应,导致尴尬的处境。

自我贬低

有的患者他们在社交过程中的行为其实是恰当的,但患者却认为自己的表现不对,所以是患者对自己的评价不恰当。在社交过程中,患者的自我贬低起着重要作用。不少患者对自己要求过高,恨不能以自己超群的口才和举止得到所有人的称赞与喜欢,这就不可避免反复造成自我挫败,终于导致见人就紧张害怕。

社交动机不纯

在有的患者中他们总是认为人们和他交流都是带着不纯的目的的,而且有时候自己的目的也不是简单的交朋友那么简单,因此总是希望自己在别人心目中造成某种特殊的印象,所以才可能会感到紧张不安甚至恐惧。假如不论别人对我有什么看法,我一概毫不在意,就不会紧张害怕。

人格特性

如果一个人倾向于控制别人对他的印象,或者特别爱面子,似乎所有的人都喜欢他这人才有面子,或者完美主义倾向强烈。而且恨不得在别人面前表现得完美无缺,那么这种人便容易患社交恐惧症。

如何攻破社交恐惧症

治疗社交恐惧症可以分为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两部分,病况较轻微的人只需要接受心理治疗,医生会为病人做心理建设并在咨询的过程中了解病人产生社交恐惧症的主要原因为何,从症结点加以开导,帮病患建立起自信心。若是病情较严重,医生则会配合药物治疗。如果你的社交恐惧症不严重的话,你也可以试试这些方法。

适当放松

这样做能够缓解心理的恐惧感。将两脚平稳站立,轻轻地把脚尖踮起,坚持几秒钟,然后放下,同时,边做有节奏的深呼吸边数数,这样做二到三组,每组三十下,一般就能缓解心理恐惧。

接纳并信任自己

社交恐惧症在某种程度上是不能接受自己的一种表现。从现在开始,停止对自己的挑剔,批评,责难,也不要因恐惧就逃跑。要知道,如果自己都不信任自己,那么这个世界上还有谁会信任你呢?

让自己有事做

心理学家认为,双手空空会让人的社交恐惧感增加,而手里握着东西能够给人一定程度的安全感。台湾名主播蔡康永就总是这样,在做节目的时候,把一支笔握在手里,他说:“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手不知摆在什么地方的尴尬。”

试着看着别人眼睛说话

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如果能够勇于直视他人的眼睛,也就相当于敢于敞开心灵与人交流。开始时,一直盯着别人的眼睛,感觉可能会比较尴尬,当我们可以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比如:即使看着他的眼睛,他也不会咬我一口。又或者当成一个自己的小游戏:我就这么盯着他看,看他有怎样的反应。

自己演练社交情景

经常自己在脑海中预演,或者把板凳、桌子等当成陌生人进行社交演练。次数多了,时间久了,效果就明显了。

选择友善的人交往

友善的人比较懂得如何尊重一个人,我们也比较容易从他们那里获得认可,进而建立起我们的社交自信。

不刻意迎合

压抑自己,迎合别人和外界的做法并不可取。一方面,这样的方式让对方无法了解到真实的我们,另一方面,也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让自己排斥社交活动。

关注社交本身,而非自己的表现

将注意力转移到怎样才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怎样才能发掘对方的优点等事情上来,这样就能够自然从容了。

责编/昱青

猜你喜欢
做好事恐惧症恐惧
与内心的恐惧交朋友
想象中的恐惧
被贫穷生活支配的恐惧
我有开学恐惧症
被盯恐惧症
别笑,这些都是认证过的
诠释证件照心态度 从此克服“证件照恐惧症”!
做好事
帮大家做好事
表达恐惧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