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泓志
城市设计策略在于通过城市空间手段关注城市公共品质,关注如何建构城市的基础设施从而完善这些公共服务的供需关系。
哈德逊城市广场(Hudson Yards, New York)
从资源到资产的这段距离,需要大量的智慧和有效的行动。这是纽约最近完成的哈德逊城市广场(Hudson Yards,New York),在一个铁道厂站上面建造一个大平台,再造一个高强度的城市中心区。这个项目有很多争议,如何通过城市设计,使得城市中寸土寸金的土地的价值被放大,然后再谈如何满足各方利益。城市设计创造的不是楼板面积或地标形象,而是一种可持续利用的价值,一种可运营资产,这是城市设计策略要起到的一个非常核心的作用。
纽约高线公园(High Line Park, New York)
纽约高线公园(High Line Park, New York)。在原有的物理设计空间条件下,通过设计使得一个有问题且低价的地区,成为平均房价超越曼哈顿总平均水平75%的地区,极大地增加了政府税收和房地产收益,也就是公共收益。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这个项目利用线型的空间元素将城市中许多低效的、破碎的资源,整合成为一种可以被高效利用的资源。
伦敦“国家公园城市”计划(London National Park City)
伦敦在几年前提出了“国家公园城市”计划(London National Park City)。
什么是“国家公园城市”?伦敦作为最具竞争力的世界城市,下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必须更聚焦于人居环境品质的高质量发展上,因此企图以国家公园的高生态质量结合城市生态来塑造一个更宜居的环境。伦敦现在有47%的土地被归类为广义的公共空间或开放空间,他们希望这个比例达到50%,但是量体提升不代表质的进化,而是希望在此基础上把所有可以作为人与自然结合的资源,都转化为城市资源。一座城市的空间格局可以因价值取向而改变,城市设计的策略所起的作用很关键的是建立这种资源平衡与价值再造的引导。
纽约,布鲁克林(Brooklyn, Newyork)
纽 约 西 南 的 布 鲁 克 林 区(Brooklyn, Newyork),AECOM在这里同时进行了3~4个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通过城市设计策略,就这3~4个工程整合成一件事情交给了纽约市一本白皮书。就在几年前桑迪飓风(Hurricane Sandy)登陆美国东海岸的时候,这里是纽约市受灾最严重的地区。长期是低收入人群居住的地方,每平方公里提供不到4个就业岗位,没有税收,没有足够的钱去建造基础设施。
城市设计的目的不仅是创造形态和形象,而是在基础服务供给的层次上提供一个有目的的计划。笔者提出一套“三合一底线评估”技术(Tripple Bottom Line,TBL模型),去衡量“财务”“生态”“社会”这三个的投入产出效益,尤其是社会效益,也就是城市的设计如何带动这个地区的人口结构更多元化发展,改善职居需求与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平等的现状。例如,设计策略在创造居住地45分钟的路程范围内能接触到200万个就业机会,又如公共绿地的布局在使新旧社区同样可达而受益。纽约正需要更多可负担土地和优质服务继续吸引人才。城市设计的策略,在于如何以物理空间使得更开放公平的社会空间成为可能。
曾经的纽约布莱恩特公园(Bryant Park, New york)
纽约的布莱恩特公园(Bryant Park, New York)拥有着很强的场所吸引力,然而在上世纪80年代这里是一个犯罪十分集中与活跃的公园,也叫“针头公园”。1943年的设计改造,把地坪抬高,边缘灌木密植强调边界感,改造成一个视觉上表达强烈几何形式的一个公园。但是抬高的地坪和灌木隔绝了和外部环境的视觉联系,公园失去了内外互动的透明度,从而公园内滋生了很多犯罪行为。为防范犯罪,警察进一步把整个公园用铁丝拒马封起来,但反而让公园内部更加隐蔽,犯罪率急剧增高。
现在的纽约布莱恩特公园(Bryant Park, New york)
后来成功的改造策略,就是把边界的藩篱、植物都去掉,连通内外视线,同时大量增加周边进入公园可达性,有效解决了暗角滋生犯罪的场所问题。最有效的城市安全性来自于开放性与透明度。这个公园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私有企业以公共空间为资产成功运营的案例。城市设计的策略,通过提供更舒适安全的场所来最大化公共利益,非常重要。
伦敦国王十字车站(King's Cross Railway Station, London)
伦敦的国王十字车站(King's Cross Railway Station,London),它相信在重要的交通枢纽地区更应该为不同的人创造不同的但更便捷的服务供给和文化体验,在城市设计改造时候就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也是方法,就是创造多元的功能选项,而不仅是基本配套。我们相信城市设计有条件有必要引导城市环境去发展出更丰富多元的生活选项,这是高质量高活力的重要基础。
赫尔辛基灯光节(Lux Helsinki)
赫尔辛基的灯光节(Lux Helsinki),这个节日从20年前开始,同时带动了全世界很多城市都举办灯光节。赫尔辛基曾是欧盟甚至全世界自杀率最高的城市,也是季节性忧郁症发病率最高的城市,而今天都已经回到了正常水平。
这个活动不只是一个城市活动,更是出色的城市设计。这个设计不是以土地作为基地,没有四界的范围,不需要钢筋混凝土的建设也不需要建筑,而是需要灯光。“光”的力量是为应对这个城市最深刻的问题——这里的冬夜太长,使得罹患季节性忧郁症的人太多。
在黑夜最长的时候,赫尔辛基的市民知道,全世界的艺术家、设计师都会来到这座城市,点亮他们最黑暗的时刻。城市的原真性来自它的生活,包括好的生活条件也来自这个城市如何应对生存发展的问题。
新加坡“组屋政策”(HDB Flat)
新加坡的组屋政策(HDB Flat),希望在同一个社区里面有不同种族、不同收入、不同背景的人住在一起,通过政策促成社群的有效交融。城市设计不只是形态的设计,也应该在这种促成社群交融的价值引导下创造空间条件并支持政策环境。
哥本哈根“绿波计划”(Green Wave)
哥本哈根2007年开始实行的绿波计划(Green Wave)。通过科技集结通勤的自行车促成类似鱼群的游行,当他们时速超过20公里的时候,所有经过路口的信号灯都要为他们开路,汽车都要停下来。
哥本哈根曾经的出行危机
哥本哈根市民因为上世纪60年代石油危机而选择了自行车做为主要交通工具,几十年后形成这个城市最深刻的绿色出行文化。用反映生活选择的方式去孵育城市文化,正如哥本哈根的绿色出行,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形态和文化信仰,这个城市存在许多生活驱动设计,设计引导生活所生长出来的独特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