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燕斌
(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江西 吉安 343000)
重症颅脑损伤为临床常见危重急症,患者长时间处于昏迷状态,面临着很高的认知功能障碍以及瘫痪风险[1]。当前临床处理中高压氧舱应用较广,即为将患者置于高气压环境中,并提供与环境等压的纯氧,改善脑组织缺氧,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有效的护理配合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本研究将分析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舱治疗中综合优质护理的效果。现作报道。
自2018年1月~2018年11月我院经高压氧舱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中抽取76例分为传统组、观察组。传统组37例,男女比例23:14,年龄19~63岁,平均(40.8±5.7)岁;观察组39例,男女比例24:15,年龄20~62岁,平均(40.6±6.0)岁。两组基线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传统组予用传统护理,按照医嘱与高压氧舱护理需要提供护理服务,加强心电监护以及气管插管护理。
观察组另予用综合优质护理。
进舱前护理。核对患者信息,确保其符合治疗指征;完善检查项目,详细记录生命体征;检查患者穿戴是否与要求相符;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清除干净,使用吸痰器吸除口腔、气管中痰液,维持呼吸道畅通。
舱中护理。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呼吸幅度增大、发绀问题,协助张开患者咽鼓管;检查患者意识、呼吸以及瞳孔情况;加强保暖,对输液速度进行调整。
并发症预防。①氧中毒。严格控制治疗时间,氧敏感患者在治疗前行进行氧试验。②气压伤。治疗前了解患者存在合并呼吸道疾病,保证咽鼓管畅通;对加压速度进行严格控制,观察患者无异常后再持续加压。③气栓症。在加压时注意观察患者状态,保障充分吸氧。
1.3.1 干预前后两组意识状态。根据格拉斯昏迷评分量表(GCS)评价,分数3~15分,分数越低,昏迷越严重。
1.3.2 并发症。
干预前两组GC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均提高(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意识状态(±s,分)
表1 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意识状态(±s,分)
组别 n G C S t/P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3 9 6.2 3±1.4 5 1 2.1 5±0.9 3 2 1.1 2 5/0.0 0 0传统组 3 7 6.1 9±1.4 8 9.6 2±0.8 5 1 2.2 2 5/0.0 0 0 t 0.1 1 9 1 2.3 5 9 /P 0.9 0 6 0.0 0 0 /
观察组并发症出现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并发症出现率[n(%)]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存在严重的原发损伤,基础代谢率上升,消耗能量增加,脑组织对氧气的需求量也随着增多,导致脑缺氧与脑水肿[3]。高压氧舱治疗可增加血液中氧气溶解量,促进毛细血管中氧气向细胞中弥散,快速纠正组织缺氧,但是其为封闭治疗,对操作规范性要求较高,且容易出现并发症,仅使用传统护理很难满足其护理需要。
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GCS评分高于传统组,表明综合优质护理可促进患者意识状态的改善;观察组并发症出现率低于传统组,提示该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在进舱前严格检查设备情况,妥善固定多种导管,舱中增加生命体征记录频率,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并发症预防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注重事前预防而非事后处理,减少并发症给患者造成的痛。与仅使用传统护理相比,增加综合优质护理可增强护理人员责任意识,丰富护理内容,促进护理质量的显著改善,与现代护理理念相契合。
综上,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舱治疗中综合优质护理可改善患者意识状态,减少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