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妤,潘锦星
(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湖北 恩施 445099)
在临床中很多患者需要长期输液治疗,如恶性肿瘤患者需进行周期性化疗,如果反复的静脉穿刺,不仅会增添痛苦感,还会因为药物刺激提高穿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PICC置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在皮下置入输液通道,患者可以长时间携带,建立永久性静脉通路。不过置管期间护理不当容易堵塞、脱管,影响治疗的有效性,所以我院引入全程精细化管理,并围绕其应用效果进行深入研究,详情如下。
此次98例研究对象均是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本院救治的患者,均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随机分组方法为双盲法,各49例。参照组男女比例23:26,年龄段41~64岁,平均(50.63±5.25)岁,疾病类型:16例鼻咽癌、14例乳腺癌、11例肺癌、8例其它;研究组男女比例24:25,年龄段40~65岁,平均(51.12±5.36)岁,疾病类型:17例鼻咽癌、13例乳腺癌、10例肺癌、9例其它。所有患者以上资料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在PICC置管期间给予参照组基础性护理管理,即规范化操作、加强输液护理,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等。研究组患者与此同时,进行全程精细化管理,具体如下。
1.2.1 置管操作
选择合适型号的导管,并根据穿刺路径合理测量置入导管的长度,常规消毒皮肤,在穿刺时要保证一次性成功,回血后将导管妥善固定好,再用肝素帽封管,加压包扎24小时,每周更换一次固定敷料和输液接头。
1.2.2 冲管管理
使用盐水肝素钠液进行冲管,每次抽取20mL,同时抽取5mg地塞米松注射液,制成混合液,注满PICC管腔,剩下的混合液注入无菌盘中,将PICC管浸泡6-8分钟,以预防机械性静脉炎[1]。
1.2.3 封管管理
输液完毕要进行封管处理,若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使用20 mL生理盐水脉冲式正压封管;若患者凝血功能正常,使用20 mL 125u/mL肝素液脉冲式正压封管,以延长置管时间[2]。
1.2.4 导管堵塞管理
首先要避免导管移位弯折、血栓或药物残留,还要将不同浓度的药物分开输注,在治疗间隙期每4周冲管1次,以预防堵塞;若出现导管堵塞现象,先反复回抽、搓揉导管,如果不能疏通使用尿激酶导管内溶栓[3]。
统计两组患者PICC相关并发症,包括置管部位血液感染、置管部位感染、意外脱管、管道堵塞。
两组研究数据均用SPSS 18.0软件处理,x2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P<0.05表示差异呈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8.16%,显著低于对照要在的24.49%,两组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PICC相关并发症[n(%)]
如果在临床治疗中需要长期输注高刺激、高渗物质的药物,对局部皮肤和血管会产生较大的刺激,而PICC置管能提高输液治疗的安全性,降低患者的痛苦感。但是长时间的留置,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维护,将影响使用效果。全程精细化管理能为护理工作制定规范性、统一的护理流程,让护理更加深入、细致、精准、标准化,在管理中从置管操作开始以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为目标,置管后将并发症预防作为护理管理重点,通过冲管、封管等方式有效维护导管,避免导管堵塞,最终让患者受益。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全程精细化管理的研究组患者,与应用基础性管理的参照组相比较,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研究组仅为8.16%、参照组高达24.49%,组间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在PICC置管期间加强全程精细化管理,能及时排除各种安全隐患,做好各种相关并发症的预防,进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PICC置管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在PICC护理过程中应用全程精细化管理能提升置管效果,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治疗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