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如何进行金融开放创新的思考

2019-12-20 11:17
新营销 2019年3期
关键词:湾区粤港澳大湾

(珠海市金融工作局 广东 珠海 519000)

从2017年3月粤港澳大湾区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2017年7月粤港澳三地政府签定《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再到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出台,一个世界级城市群和国际一流湾区正崭露头角。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纲要》提出了一系列金融规划:建设国际金融枢纽、大力发展特色金融产业、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等。

一、粤港澳大湾区的现状分析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现有湾区中发育程度最成熟的。其区位条件优越、物质基础稳固、经济总量较大、开放程度较高、社会文化多元等特点为成为世界一流湾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具体的优势有以下四点。第一,粤港澳大湾区连通港澳,背靠内陆,面向世界,经济总量大、区位条件好、交通基础设施等优势明显。第二,营商环境、税收优惠、人才培养等政策优势明显。第三,产业优势明显,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自由贸易港,澳门的现代服务业高度发达,珠三角九市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并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第四,高度融入国际市场,珠三角是我国市场改革的试验田和先行者,港澳则是世界公认的经济自由体。

据可查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土地面积、人口数量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均排在四大湾区之首,GDP总量超1.4万亿美元,超过了旧金山湾区。但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第三产业占比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仅占62%,而纽约湾区的占比高达89.5%;同时,粤港澳大湾区人均GDP相对较低,与其他湾区相比仍有一些差距。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仍需不断提升第三产业占比,也需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和科技创新等产业的协同合作。随着《纲要》的落地,不断推动粤港澳三地区金融、贸易、经济的融合,充分发挥两岸三地对外开放政策和平台优势,粤港澳大湾区有望成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引擎和世界级经济区。

二、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存在的障碍

粤港澳三地分属不同关税区域,其经济制度、行政体系和法律体系存在差异,各类经济要素还不能完全自由流动,一些领域还存在资源错配和同质化竞争现象,这些障碍亟待解决,同时,在“一国两制”下,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合作陷入“制度困境” —— 香港和澳门位于独立的关税区,粤港澳大湾区整体上不可能重建一个相同制度的区域,珠三角区域也不可能成为“独立关税区”,任何经济体的合作都应在“中国内地关税区”的基础上开展。

第一,粤港澳大湾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跨境合作的障碍与制度差异。粤港澳三地在法律法规、机制和制度方面相差很大,使人才流动和定居受限。能力测试、职业技术资格等不能互认,教育和医疗等福利不能同享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跨境流通。

第二,湾区内城市分工与合作不明,各城市之间的合作互动和创新联系不足。目前湾区内中心城市分工定位尚不明确,香港、深圳和广州三大城市的龙头地位之争由来已久,对于香港和澳门的独特优势挖掘得还不够充分,创新要素之间的流通互动暂时低于世界发达湾区的平均水平。如何破除区位成见,在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发展的过程中既顾及每个城市自身的发展前景,又达到协调发展的效果,是大湾区发展战略布局的重点。

第三,有限的资源与空间,严重限制了粤港澳大湾区“两头在外”的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模式。除水源保护、农田耕地等不可建设用地外,湾区内建设用地总量有限,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土地不断被开发利用,受限越来越严重。此外,矿产资源和能源的相对匮乏也将制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合实际,联系《纲要》,小议粤港澳大湾区如何进行金融开放创新

(一)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定位应是中西金融联系的纽带

通过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对比分析,可以得出,湾区内互补性的融合发展、湾区与国际市场的互动,将推动金融业成为中国与世界联系的纽带。具体来说,第一,要以内地与港澳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为切入点,对标国际一流湾区建设,借鉴境外资本市场发展的经验。第二,要在粤港澳大湾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从长期看,人民币国际化是解决当前中国融入全球化过程中种种障碍的关键环节,大湾区独特的监管结构,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制度条件。第三,要不断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国际市场嫁接中国动能,推动资本要素跨境高效自由流动,助力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第四,从金融的视野支持企业进行跨境资源配置,适应产业发展中资源全球化配置的需求,增强湾区内企业的资源整合和配置能力。

(二)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模式应从单一城市各自为战转向城市群协调发展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各城市按照金融业增加值来划分,已经初步形成了三个层次的金融城市群。第一梯队是香港、深圳、广州,其金融业增加值均超过1000亿元,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枢纽城市。第二梯队是东莞、佛山、澳门、珠海,其金融业增加值大概在200亿元至500亿元之间,金融业相对发达,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第三梯队是中山、惠州、江门、肇庆四市,其金融业增加值不足200亿元,且惠州、江门、肇庆的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均不到5%,四地2018年GDP均在5千亿元以下。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的发展过程,需要从以前单一城市的各自为战向城市群的协同发展转型。一是发挥港澳资银行跨境业务的经验,推动三地银行机构跨境协同发展;二是借助澳门葡语系的优势开展金融合作,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结构协同发展;三是积极推进港澳保险业在内地适当性开展财险和医疗保险业务;四是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创新潜力巨大,为粤港澳金融机构协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五是稳妥发展绿色金融,是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三)利用临海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海洋金融

粤港澳大湾区有着天然的海洋属性,“湾”是其金融发展的重要特色优势。虽然粤港澳大湾区坐拥多个世界级的港口,有着十分活跃的海洋经济活动,但是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的绝大多数海洋金融活动并不在湾区内完成,而往往需要转移到伦敦等其他国际金融中心。当前,海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海洋金融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杠杆。在发展海洋金融方面,需要加强三地协同合作,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共同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基地,同时,支持湾区内的各城市通过加强金融合作来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探索在境内外发行企业海洋开发债券,鼓励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海洋综合开发企业和项目,依托香港高增值金融服务和海运的优势,发展船舶金融、海上保险和再保险等特色金融业。

(四)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创新应从法律层面和制度设计入手

自《纲要》公布以来,创新一直都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点,但是在金融创新方面还有三点值得关注。第一,推出的金融创新具有明显的局部性和随机性,尚未形成一个清晰完整的金融创新体系。第二,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创新过程中,主要注重政策宣传、吸引金融企业注册等指标,未来应该把重点放在金融企业进驻后业务开展的服务和督导上。第三,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创新过程中,目前主要注重金融产业本身的发展,未来应当更加重视金融与产业的融合发展。

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从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入手。例如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大背景下,应以适度监管为原则,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发展状况,遵循金融市场化运行的经验,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的总体竞争力。在金融风险防控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出台差异化的监管措施条例,以监管评级来设定不同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如果一家区域性的金融机构与大型国有银行获得的监管评级是一样的,那么在分支机构设立、业务开展等方面应当享受同样的市场准入权利。

(五)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开放创新可以从保险业着手突破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跨境保险成熟市场,具有强烈的“阳光化”和“合规化”的要求。境内居民对港澳保险产品的需求旺盛,在港澳地区境内居民的“地下保单”已经达到一定的存量规模。据可查数据显示,2005年起,内地居民赴港澳购买保险产品数量暴增。到2014年,内地居民共购买了近16万张港澳保险保单,占比21.4%。2015年,这一比例急速攀升到24%。直至2018上半年,内地访客新造保单总占比26.6%。十多年间,内地居民购买的港澳保单比例提升了近14倍,内地访客赴澳门、香港购买保险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内地保险市场和港澳本地保险市场。目前内地居民在港澳购买的保险产品,大多数带有投资、储蓄属性,同时具有意外、大病等保障型功能。

2019年,中国保监会发布了《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保险业监督关于开展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等效评估工作的框架协议》,香港的保险业开始在内地合规化经营。未来可以考虑允许香港的保险公司在粤港澳大湾区内设立保险服务中心,便利内地客户的续费、理赔,提升香港的保险公司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服务能力。通过保险业的互联互通,内地客户会逐渐加深对国际保险的了解,对保险产品的选择也会更加理性,从而会推动内地保险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六)从金融、技术和产业的关系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发展

金融是为产业服务的,不能仅从金融机构的协同发展来谈创新,还要从产业的高度、趋势、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来寻求突破口。粤港澳大湾区高科技企业密集,也有大量活跃的金融基础设施(如深交所、港交所),有不同金融子行业的各类机构。从银行的角度来看,可以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个角度来支持高科技企业发展。高科技企业的特点是高风险、轻资产、高流动性,银行要的是重资产、高信用,低风险。银行需要根据高科技的特点做出创新调整,如果做的好,可以和产业相得益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技术=信用”赋值,从而打通“技术=信用=资金”的前一部分。而在“信用=资金”环节,又可以将银行的间接融资和创投的直接融资结合,做好专业分工。创投机构有专业人才但是往往缺乏资金,银行可以提供资金,这时可以设置“优先-劣后”的科技产业基金,政府引导基金也可以入场,信用备存制度和信用担保制度也需要建立。这样,就形成了“技术=信用=资金=企业发展=产业发展=金融创新”的完整链条。

总之,金融创新是贯穿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始终的主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应该以开放的思维,立足《纲要》,从“9+2”市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推动金融与产业的融合发展,创造性得将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协同发展推向一个更好、更新、更大的台阶。

猜你喜欢
湾区粤港澳大湾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湾区一起潮:时代中国深耕湾区22载 与湾区共成长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广州南拓 发现湾区新机遇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