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 西安 710119)
我国当前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刻,城乡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农村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但当前实际情况下,不仅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十分明显,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之间的农村自身内部发展的差异也相当明显,解决内部发展差异问题是补齐农村发展“短板”的重要一步,能够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实现共同富裕做好充分的基础准备工作。从西部农村整体发展来看,呈现出不同区域的农村之间、同一区域内的不同农村之间和同一村落内不同农户之间发展存在阶梯式差异发展态势。
西部地区的地理条件决定了西部农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同时也决定了其需要大量劳动力要素的投入。地理位置的不同使得各地的自然资源禀赋存在巨大的差异。以陕西省为例,以西安市作为分割界限来看,西安市以南的地域大多属于平原地带,地势平坦,这种“地势禀赋”使得该地区的农村在传统的农业种植方面就占尽了“地利”,在现代农业的推广下,这些地域的农村很容易实现种植的现代化。种植现代化引起农业劳动力要素投入的骤然下降,引发劳动力要素的“溢出效应”。反观西安市以北,是典型的高原地带,显然没有“地势禀赋”优势。但这里的部分地区存在大量的煤炭,“矿产禀赋”使得该区域内的农村经济处于飞速发展的状态。这种不同区域之间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造成区域间农村发展不均衡。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使得农村与农村之间的交通、通讯、经济发展等方面呈现不均衡态势[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展战略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粮食产量战略”“农业和乡镇企业并举战略”“农业结构调整、减负增收和小城镇战略”“三农统筹和城乡统筹和新农村战略”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乡村振兴战略”[2]。这些战略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农村的发展,但也有部分战略只在局部起到了作用,使得农村发展之间的差异变大。“农业和乡镇企业并举战略”和“小城镇战略”本质上都是发展乡镇企业,进而带动辐射范围内的农村发展。一部分有煤炭、天然气等资源的地带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很快就实现了经济的发展。但对于那些没有资源依靠的地带来说,尽管城镇战略提出了很多年,依旧是原地踏步,甚至是“一句空话”。政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不同区域农村的发展出现差别的同时,在同一地带的农村也造成了发展的差异。“新农村建设”在西部地区的实施并不是全覆盖的,而是局部化的、带有试验性的建设。同一区域内,部分村落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建设了新的房屋,部分村落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支持。农村水利工程、道路工程等都存在类似的情况,加剧了村落之间的不均衡发展。
农村地区“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的比例并不在少数,国家实施精准扶贫的意义正是基于此。同等的地理条件、政策环境中,这些客观因素会造成农户与农户之间出现贫富差距。常年的“病、残”会让这种差距不断地扩大,逐渐出现断层式的贫富差距。这种需要“输血式”扶贫的贫困家庭,很容易掉进“贫困陷阱”和深度贫困状态,产生农户家庭之间的贫富不均衡。
国家早在2015年就对扶贫工作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强调做好“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脱贫攻坚工作。几年来,精准扶贫工作在各地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就西部农村而言,进一步深入推进扶贫工作的进展仍旧是实现脱贫的最有效途径。推进过程中,应将重点放在发展生产、易地搬迁和社会兜底上。发展生产做到资金使用精准,异地搬迁做到项目精准安排,社会兜底做到扶贫对象精准、措施精准。在短期内实现贫困家庭减少到脱贫数量增多的量的转变,这也是解决因地理要素、残疾等原因致贫的最快速和有效的方式。同时实现对教育和生态的长期投入,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以期在长期内实现脱贫到致富的质的转变。
城乡二次元结构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发展阶段,当前我国也处于严重的城乡二元化结构中。打破城乡二元化结构是是缩小农村之间差距的有效途径,着力于城乡接合部的建立,利用城市发展的“辐射作用”带动辐射范围内乡村的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就是要将城市和乡村结合起来,建立一条稳固有序、分工明确的产业链,将城市的部分工业生产转移到乡村,实现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同时将乡村特色带入城市,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工业企业、新兴企业主体转变。这一过程中需要加大对乡村环境管理的力度,避免进入由经济增长环境污染到治理环境消耗财力的错误循环。同时也要做好乡村自身特色的保护工作,不要“顾此失彼,本末倒置”。
政府加大对贫困农村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对公共产品的投入可以很大程度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条件。对交通、文化的投入更是可以让一部分受限于客观条件的贫困人口和村落实现脱贫。资金的投入应以公共产品、新型农业主体、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为主,尽量避免将资金投入到个人身上。各地已经多次出现扶贫返贫、越扶越贫的状况,究其原因,是部分人群对政府产生依赖,产生不想脱贫、抵抗脱贫的思想。政府应该做“造血式”扶贫,而不是“输血式”扶贫,是“扶智、扶志”的扶贫[3]。同时,政府在制定和实施政策的时候,应更加注重引导人民的思想,引导人们自觉实现价值的创造与自我选择财富创造的方式。
受历史发展和传统文化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大部分农村以玉米、高粱等农作物作为代表,不同的区域因地理差异稍有区别,但主要都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的食用植物种植。有很多地方,依旧种植着与本地气候条件不相符合的植物,只为自己自足,因而造成土地种植收益大打折扣。政府应加强引导,派遣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对相关农村土地进行测量,因地制宜,种植适合当地气候的植物。加强对农民思想文化的引导,实现从传统种植到药材种植、果园培育等多方式的种植转变。西安周至县的农村因地势平坦已经逐步实现向产业化的果园转变,实现了创收方式的转变。各地农村也应该根据自身优势,多方协调,逐步实现创收方式的转变,包括改变作物种植种类、农转牧养、土地出租、合作化生产等。
我们要建成的小康是全面的小康,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人文等一系列事物的全面发展。由物的振兴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由人的全面发展带动物的进一步振兴。同时,一个全面的小康就是不能落下任何一个人民,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务必要立足于人民的根本利益,从人民的实际需求出发,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均衡问题,实现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