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谷源,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近些年来,美国公共选择学派代表人物奥斯特罗姆(下面简称奥氏)的公共池塘资源自主治理理论受到了经济学家们的广泛关注。但由于政治体制和国情原因,无论何时政府都会在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已有的研究包括奥氏本人都对政府在自主治理过程中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自主治理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因此,本文尝试对奥氏理论作进行延伸,思考政府在公共池塘资源的治理过程的定位,及其与自主组织之间可能存在的互补性关系,弥补现有的自主治理理论的欠缺,使之为更加契合经济发展转型阶段的中国国情。
“公共池塘资源是一个小型自然的或人为的资源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排斥使用资源而获益的潜在受益者的成本很高,并且资源系统的产出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就资源的规模和占用者的数量而言,奥氏的案例中只涉及规模较小的公共池塘资源,未将规模较大的共有资源纳入(在这里我们有理由怀疑奥氏刻意回避了政府的重要性,因为自主组织对于大型公共资源系统很可能无能为力)。也就是说,奥氏所说的的公共池塘资源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存在较大的差别。在书本中她举了包括原始森林、公共牧场,近海渔场,灌溉系统及地下水流域等在内的五类公共池塘资源系统。从资源系统提取资源单位的过程称为“占用”,该提取的主体便是“占用者”,个人从资源系统占用的流量称为“资源单位”。
可以认为在公共池塘资源环境中,人是需求者,环境是供给者。只不过这里的供给无法根据需求进行调节,只有需求能够根据供给进行调节。而在制定管理规则的情况下,无论每个地区的初始禀赋是什么样的,需求根据供给进行调节都是受到强制的,在供需均衡的情况下,最终环境的均衡结果都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部分地区由于人文宗教等因素的干扰,公共池塘治理的某些规则例如占用规则、供应规则、集体行动或监督受到干扰或无法实施的时候,政府对控制人口政策的变更一定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在一个大型公共池塘环境中,政府可以通过国家机器成为自主组织成立的牵头者,同时其制定的人口策略可以对公共池塘资源环境中的供求关系进行灵活调控。所以,政府在公共池塘资源环境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奥氏从一开始将国家与自主组织理论完全割裂开的行为,是有失偏颇的。从整体上来看,现实中没有任何东西是完全不相关的,更何况在经济社会中无处不在的国家。
必须承认政府并非万能,它在解决自主治理问题上存在不足:政府与当地居民相比,不熟悉公池资源治理中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也难以精准估算公池资源的实际承载能力,因而也就无法制定有利于促进合作的各种规则。另一当面,公共池塘资源的自主治理也同样存在问题:从自主组织培育成本由谁承担、各方利益发生大规模冲突时如何协调、执行人不信守承诺等等。在政府和自主组织各自都存在缺陷的情况下,在自主治理原有的框架上,将其改进为政府和自主组织双主体的治理结构,以自主治理为基础、政府强制力为保障。取长补短以此增强自主治理理论在现实中的实用性。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深水区和转型发展攻坚期,奥氏的理论无疑可以为我国社会改革和制度安排提供指导,但无论是经验的研究还是理论研究,都还没有能为制度构建或者改革与发展提供清楚、明确的指导。我国应该在自己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积累下开发出与中华传统相一致的发展制度,而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
在我国,体制改革与社会发展也并非简单的政府与自主的博弈。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党和政府在制度建设与经济发展中地位的仍然至关重要。同时市场作为奥氏理论中为自主组织提供服务、传达信息的一个重要载体,其发展也是一个漫长的培育与完善的过程。各种基层自主组织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既可以构筑起对个人权利的保护,又可以培养人们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能力。这些基层社区的自主治理有助于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弥补市场失灵,也可以限制政府权力,矫正政府失灵。
因此,社会的繁荣昌盛需要不断完善中央政府、自主组织和市场的功能,三者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互补作用。政府在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的过程中作为制度供给的起草者、自主组织的培育者、利益冲突的仲裁者,其发布的命令可以与自主组织出台的规则相互补充、相互配合,以使公共池塘资源达到长期供求均衡的条件。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需要在进一步强化党中央(政府)集中统一领导的前提下,继续完善市场职能与准入框架,着力在社会治理中嵌入居民自主组织的治理模式,形成政府与居民协同的治理框架。
奥氏在运用新制度分析方法对公共事务治理过程进行分析时,主要通过列举小型公池资源环境的例子来突出自治权的重要性,却回避了自主组织无法应对大型公池资源的真实情况。新时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下,社会治理结构日趋复杂化和严密化,以政府为主自治为辅的治理结构在现阶段更加符合实际,公池资源自主治理过程本身也需要政府的参与,政府与自主应相互结合,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