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传统工艺创意产业开发策略

2019-12-20 05:29:57白鸽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14期
关键词:传统工艺精准民族

白鸽

(南宁师范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引言

“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1月,到湖南湘西考察时最早提出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1]。2015 年 10 月 26 日至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正式把“发展特色农业与民族传统手工艺”作为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着眼点与落脚点。2015年11月 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正式提出了“精准扶贫”。扶贫脱贫要把民族地区特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因地制宜、精准扶贫关键在于全面认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生态优势、特色农牧资源优势、民族风情、民族村落、民族医药、民族手工艺等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做好资源转化,找到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新生长点,从而实现内生式发展,并进一步修复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传统工艺及其产品是民俗文化和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集聚了民族同胞的精神文化,体现了民族同胞的勤劳和智慧,极具保护和开发利用价值[2]。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已发生变化,尤其是消费意识和生活观念变化显著,传统工艺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一、传统工艺创意产业开发现状分析

富有特色的传统工艺资源大都存在我国贫困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但存量丰富且生活根基深厚的传统工艺资源还未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极富特色的传统工艺并没有对民生补给和文化效益产生积极影响,贫困地区虽然资源很丰富,老百姓却不富裕的局面。由于得不到有力发展,相当比例的传统工艺资源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相关文化传承能力不断下降,未能充分推广应用及与现代生活结合。已开展的传统工艺资源开发利用、生产加工等,收益较低,艺人收入较低,没能充分发挥脱贫致富作用。

民族贫困地区由于残疾造成劳动力缺乏导致贫困加剧;妇女在受教育机会、营养状况和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局限导致减贫难度增加;老年人生产能力的逐渐衰退陷入贫困等。

二、传统工艺创意产业开发必要性

(一)抢救传统工艺的紧迫需要

传统工艺是重要的、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资源。在“互联网+”环境下,拥有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未能较快的融入到当前的市场节奏以及和现代化生活的脱节,导致很多珍稀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手工技艺濒临消失和断层。它们集聚了民族同胞的意识形态和精神文化,体现了民族同胞的勤劳和智慧,极具保护和开发利用价值,迫切急需抢救性的政策保护与开发。

(二)传统工艺创意产业开发的紧迫需要

传统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具有区域性文化品牌效应,还具有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开发传统工艺创意产业,实现传统文化基因保护、传统工艺传承人培养、信息化技术再现、传播与传统商业模式的嫁接,是文化传承与产业开发的紧迫需要。

(三)精准扶贫的紧迫需要

民族地区的居民至今仍然处于贫困状态,如何发掘传统工艺等珍贵的文化资源,着力解决通道贫困乡村地区村民就业创业问题,吸引外出打工者返乡建设家园,脱贫致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是民族贫困地区居民的紧迫需要。为当地培养一批兼具创意能力、制作能力和现代意识的新型传统工艺传承青年才俊,可持续传承与发展传统工艺文化,这是依托传统工艺精准扶贫的迫切需要。

三、传统工艺创意产业开发策略

(一)成立传统工艺文化研究中心

传统工艺是绿色产业,工艺原材料及产品可再生、可降解、可循环利用,是生态高效的绿色文化产业。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介入传统工艺文化的研究,综合运用艺术学、民俗学、民族志、文化人类学,尤其是文化生态学和文化变迁的相关理论,对传统工艺进行文献收集、技艺影像记录,对第一手资料进行甄别、整理、分类与研究。通过田野调查等方式,对传统工艺文化资源构成的地域特色民族文化生态体系展开研究,提出传统工艺文化生态生产性保护与空间再造策略,完成传统工艺研究中心场地建设。

(二)利用“互联网 +”机制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供与求”关系的满足,传统工艺创意产业具有满足市场需求的唯一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发展传统工艺创意产业关键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借助于营销平台,满足潜在的目标客户群体的消费需求,“互联网+传统工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最有效的营销平台[3]。“互联网+”的新型模式将是新时期实施文化扶贫的有效手段。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工艺产业的联合,以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等途径来完成对传统手工工艺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可重点建设基础设施,如网络通讯、互联网平台。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大数据”的背景下,建立手工艺品网店试点,与此同时,在“体验经济”背景下,开发体验式旅游,整合线上服务和线下参与,打造亲身体验式“淘宝工艺村”,为寻求新的发展生机探索创新思维模式和商业模式。

(三)创建传统工艺文化产业园

对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及民俗民风进行前期深入调研,完成传统工艺从业人员的技艺水平与生产、创业情况的统计和分类分项工作,通过第一手资料掌握传统工艺者技术需求与创新创业现状,建造现代设计师与民间工匠技术对接平台,建立传统工艺创新保护与创意转化生产基地,大力开展织造工艺技术培训与跨区域、跨行业、跨学科产品孵化。成立民间工匠工作坊、艺术家创意工作坊,成立旅游商品交易市场,建设人文深度游及特色民俗项目,进行产业化成果会展以及搭建电子商务交易中心,实际解决贫困家庭经济困难,扶持贫困村民脱贫。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建传统工艺创意产业发展实体,促进民族产业提升与民族经济发展,适时解决留守儿童、妇女及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与依托等问题以及有效扶持当地贫困经济。

(四)成立农村传统工艺合作社

在传统工艺资源丰富且村民贫困区,可聚集发展手工工艺生产,给予优惠政策鼓励村民从事传统工艺制作,具体可采用家庭作坊的形式,前面开店后面作坊。组织建设基层的协调工作,成立农村传统工艺合作社,扩展融资模式,比如:集合贷款、信用贷款,以此来解决传统融资难题;实现共享资源,排除恶性竞争,避免生产反复;依据相关地方标准或产业集群联盟标准,约束生产经营行为,保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政府监督并对价格做出指导,制定统一价格基础,作为同外商合同洽谈的标准;实施传统工艺行业工资标准,针对手工艺人、产业农户要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在此基础上可分别就其熟练程度和创新程度给予工资奖励,保证手工艺人收入,防止人才流失,工艺遗弃。

四、结语

精准扶贫,是民生工程,也是文化工程,具有重大意义。从动态的创意产业开发角度来推动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不仅传承与保护了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在发展文化产业新业态、延伸文化旅游的产业链结构、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为当地政府提供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制度设计与实践指导价值。

猜你喜欢
传统工艺精准民族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玩具世界(2022年1期)2022-06-05 07:42:38
我们的民族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当代陕西(2020年21期)2020-12-14 08:14:36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精准的打铁
NBA特刊(2018年11期)2018-08-13 09:29:22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6:48:02
精准扶贫二首
岷峨诗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26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
刍议现代工业设计对传统工艺的发展性继承
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 04: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