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秀平
(河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沧州分行,河北 沧州 061000)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政府人员逐渐重视起了扶贫工作,其主要可表现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大力推广贫困地区贫困人群的脱贫工作,并且在不懈努力下使得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纵观我国近三十多年的扶贫开发工作可发现,中国政府人员在扶贫开发工作上不仅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而且在经验的不断积累上,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发展、高效的扶贫政策组合。金融扶贫就是众多政策当中的一种。对于中国金融扶贫政策而言,金融政策扶贫主要强调的是对特定对象的金融服务供给。通俗来讲就是:在政府领导人员的指导下,各级政府或者是金融机构等社会组织需要积极参与扶贫开发,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员提供综合金融服务,让这类人群从根本上摆脱贫困,通过自立更是,提高自我在现代化社会中的地位。由此可见,加大对中国金融扶贫实践、成效及经验的分析,促使中国金融扶贫在后续工作中得到更好的推广,并发挥金融扶贫最大化价值尤为重要。针对该方面内容,本文首先将对中国金融扶贫实践进行阐述,其次在分析中国金融扶贫实施带来的长效,最后金融扶贫实施经验进行总结,以供参考。
中国金融扶贫作为由政府制定的一种全新扶贫开发政策方式,具有很强的政府主导色彩。在近几十年的扶贫工作中,中国金融扶贫的实践表现主要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所谓扶贫贴息贷款而言,其主要指的是为提高扶贫人员整体收入水平,改善扶贫人员生活质量,由金融机构发放财政给予一定离析的补贴的扶贫贷款。目前,扶贫贴息贷款项目在实践中包含的内容主要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农村扶贫贴息贷款。农村扶贫贴息贷款政策作为中国财政资金投入量最大的专项扶贫计划,主要是以贷款到户、贷款给企业等形式实施的。另外,在该政策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该政策实践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过去救济式扶贫存在的不足,但与此同时会让政府主观意愿与信贷配给问题突出。再加上,贴息贷款规模、瞄准机制等存在限制等问题,所以,农村扶贫贴息贷款政策的实际的实用效率和社会效益并不是特别显著。另一方面,小额担保贷款。小额担保贷款作为由政府财政部门提供贷款贴息,地方政府担保机构提供担保方式,引导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人员提供创业贷款支持的政策之一。根据小额担保贷款的实践分析可了解到:该政策自实施以来,在各方面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以得到了完善,且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当前,由金融机构开展的金融扶贫实践内容主要有:1、政策性与开发信金融机构。通过对国内外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分析可了解到,要想从本质上解决贫困问题,就必须加大对政策性金融的重视。首先,国家需要开发银行。中国在银行的开发上一直是依托其扶贫金融事业部,实现对开发新金融扶贫的推进,并通过与各级政府之间的密切合作,实现了产业扶贫与教育扶贫等的提升。其次,中国进出口银行实践。中国进出口银行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仅给予了我国外贸事业大力支持,而且给我国走出去战略带来积极作用。在金融扶贫实践上,进出口银行必须全面贯彻落实我国发展金融的决策部署,并且需要从中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产业扶贫路径。2、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就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而言,其在中国已经拥有将近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公益性小额性贷款机构的存在不仅促进了中国小额性贷款模式的完善,而且给中国扶贫工作开展带来了新思路。但由于法律等因素的影响,公益性小额性贷款机构会受到长期限制,因此,为了促使公益性小额贷款机构能够得到不错实践,近年来我国政府人员随之加大了对新路径的探索与转型。3、互联网金融扶贫。互联网作为现代化社会的主要代名词,互联网金融扶贫工作实践,不仅让许多农村地区及弱势群体的潜在金融需求有效释放出来,而且增强了金融服务对民众的可得性,为中国金融发展开启了一段全新发展途径。
伴随着中国扶贫工作效益日益提升,中国在扶贫工作开展上随之发展成为了由政府主导,各级政府与金融机构相互参与的金融扶贫主体,这些主体将在政府领导人员正确的引导下,发挥自身优势,帮助中国扶贫工作,让中国在金融扶贫上取得不错的成就。当前,中国金融扶贫实践带来的积极成效主要可体现在以下几点:
在政府领导人员的主导下,中国金融管理部门通过定向降准以及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完善了正向激励机制,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地区,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融入。另外,政府人员不仅在扶贫工作开发上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互联网金融、农业保险等,而且为贫困地区扶贫推出了全新政策,增加了贫困地区扶贫领域与扶持力度,让更多扶贫对象得到有效扶贫。
根据相关的研究调查可发现,截止到2015年的时候,中国已经为贫困地区设置了五千多个县级银行金融机构,四万多个服务网点,一百多家证券分支机构,以及五千对家保险分之机构。同年根据人民银行所统计的数据可了解到,贫困地区人民币各项贷款的余额为4.15万亿元,同比增长百分之十八,而扶贫贴息贷款余额为四百多亿,同比增长百分之四十七。由此可见,中国金融扶贫实施带来的成效不仅在于完善了贫困地区金融机构体系,更在于提高了信贷投放增长率。
金融扶贫政策的实践不仅使得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变得越发稳定,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乡镇服务盲区的问题。另外,随着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进一步完善,贫困地区支付体系随之变得越来越完善,且在极大的程度减少了数字鸿沟的问题。
由上述可见,中国金融扶贫的实践对扶贫工作效益提升有着直接影响。优质的金融扶贫不仅有利于扶贫工作效益提升,而且对促进我国经济与扶贫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在金融扶贫实践上仍存在有些许不足,因此,必须重视扶贫经验分析,总结经验,进而更好的完善中国金融扶贫体系。在该扶贫体系的完善上,需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政府领导人员需要不断强化金融扶贫模式在扶贫开发中占据的重要地位与发挥的作用。因金融扶贫有着不同程度的政策性,坚持可持续性有利于弥补财政投入存在的缺口问题,克服财政支农规模限制问题,所以,需要在财政支农等引导下,重视可持续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开展高效的金融扶贫工作。其次,重视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作为高校金融扶贫工作的基础条件。在此过程中,政府人员首先需要做的是完善以政策性或者是商业性等金融机构为主体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通过财政银行协调机制,发挥出良好的政策性金融引导作用与资源优化配置功能,在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扶贫业务的同时,为互联网金融开展金融扶贫工作创造有利条件。最后,需要处理好政府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在该过程中,先要明确政府与金融机构彼此之间所扮演的角色。除了需要加强财政直接支农力度之外,政府还需要通过优惠政策的制定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等的建设,另外,在金融扶贫开展中,为了避免因对金融机构的过度干预导致诸多不良问题出现,需要对金融机构进行引导,让金融机构合理参与到其中。
总而言之,随着新时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扶贫工作作为中国发展中一直所重视的一部分。通过上述对该方面内容的分析可了解到:中国金融扶贫政策的有效实践对提高中国扶贫开发效率有着积极作用。因此,有关人员必须加大对金融扶贫实践工作的重视,并通过对其实践经验的总结,进一步完善金融扶贫工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