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红
(山东济矿鲁能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阳城煤矿,山东 济宁 272502)
济宁能源集团除了陕西朱家峁地质条件较好外,济宁周边煤矿均属于防冲击地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地下矿井,目前阳城煤矿开采深度已经达到-1050米,随着推采的深入,矿井面临的压力也比较大,如何在确保矿井安全的情况下,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实现人、财、物配比的最优,财务人员在矿井生产经营管理中该发挥什么作用,下面谈下成本管控有关内容。
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财务管理制度越来越完善,管理方式越来越现代化,但生产与经营还没有完全结合起来,仍存在不计投入成本的粗放管理方式。
如何实现经营最优配比,核算有效的生产定额,煤矿企业缺少详实的数据分析。从事煤炭生产,产量与投入成反比,但是缺乏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如何进行有效投入的基础数据。例如2016年煤炭销量为196.69万吨,材料费投入为8324.97万元;2017年煤炭销量160万吨,材料投入为10081.67万元;2018年煤炭销量为115万吨,材料费投入11520万元。根据三年的地质条件,如何判断材料投入的是多?还是少?是浪费了还是节约了?没有具体的可执行标准,也就无法判断是否合理。
随着矿井服务年限的增加,投入的材料费、维修费等相关的费用也会随之增加,矿井已经服务超过十年,加上井下环境阴暗、潮湿、顶板压力大等不利条件,设备维修保养比较困难,部分长期投入的井下设备陆续进入使用末期和淘汰期,折旧额逐年增加。
工艺浪费主要表现在,井下掘进生产工艺设计方面,根据巷道不同情况设计不同工艺,但是在材料型号的投入上,由于设计的型号太多,很多掘进工区所使用的材料不通用,彼此之间无法实现转换,一个工区用完,其他工区无法再用,导致剩余的材料只能闲置,设计源头多头管理,造成了工艺浪费。人为浪费的现场屡见不鲜,表现较为明显的主要是掘进工区,采用传统的炮掘方式的巷道,浪费现场较为普遍,部分材料由于现场使用监管不严,随意放、随意埋、随意消耗的现象仍旧存在。
定额核算员应由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基层管理人员担任,他们既懂得具体的施工工艺,又会算账经营,事先做好施工工程预算,工区每个班、每个职工该做哪些工作,需要多少材料,需要多少人,需要多少工时,都能清晰的核算出来,根据核算出来的施工数据,逐层上报审核,根据机电部、生产部和综采部等归口管理部门最终审核的数据,及时下达到工区按照施工工艺执行。最终依据事先编制的预算和实际工程进行核查比对,制定出符合施工现场的定额消耗管理制度,核定出最优经济配比,从生产设计施工源头控制各类成本费用的投入,纠正不计成本投入的粗放管理方式。
内部市场化概念出台时间较长,阳城煤矿曾经试行过两年,但是却没继续逐步完善,并逐步推广使用,在成本费用节约方面虽有一定成效,但没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它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从每个部门的业务开始到最终,中间各个环节的成本费用核算工作由内部市场化部门进行逐一核算,并模拟市场交易的价格进行分配。目前新汶集团、岱庄煤矿均已实行内部市场结算方式,济宁周边的很多煤矿形成了成熟的内部市场管控模式,大体思路如下:
建立归口部门—区队—班组-个人的四级内部市场,一级对一级核算。按分线管理、分块核算的原则,建立阳城煤矿归口与区队的一级市场;按归口部门管理、按归口核算的原则,确立二级市场运作的工区;按班组管理、班组核算的原则,确立三级市场运作的基层班组;按照不同的班组工作性质分配到每位职工,明确每项工作具体管控负责人,作为四级市场核算,从而形成煤矿模拟市场主体体系。
按照运作单位的工作性质,依据工作面、工作性质、劳务性质、费用计量方式确定一级市场的核算模式(例如内部市场化、维修费包干、业绩考核等),在一级市场的核算模式下,确定二级市场、三级市场、四级市场的核算办法,形成模拟市场管控核算体系。
以三级、四级市场为载体,形成“横向到区队、纵向到归口”覆盖全矿各个部门的内部价格体系,以职工的劳动成果体现劳动价值,逐步形成以价值为导向的科学分配机制。以人工定额、材料定额、维修定额和其他定额为基础,以成本费用为对象,在充分考虑模拟市场可控性的前提下,对工资、材料、用电、修理、内部租赁价格及其他各类费用等项目及各类工作量进行测算,形成内部各项中转产品、劳务、维修和人工的综合价格,制定三级和四级市场体系的内部市场价格系统,编制每项中转产品的价格目录。
完善计量统计体系。结合当前矿井推行的自动化、智能化开采工作,可以在井下汇总形成原始的科学运行和消耗数据,并且不需要人工就可以自动统计出来,这样就大大节约了统计的成本。对于目前还无法实现自动统计功能的项目,这需要建立适合考核的计量体系,如计量工具的选择,每个机台电费消耗数量,水量的计算等,均需要共同认可的工具,并形成全系统的计量统计体系。
阳城材料费这几年不断攀升,除了井下地质条件复杂、冲击地压大、顶板破碎等原因外,浪费的数量也是非常可观的,很多物料可能都没投入使用,就被埋在地下了。虽然矿下发了废旧物资回收的考核,但节约的阳城不是靠考核指标就能完成的,根本的原因是井下职工、班组、区队没有建立起全面的成本费用管控体系,职工也没有回收旧料的意识,这项工作干与不干,对他们没有任何影响,从薪酬分配上体现不出来任何成本管控的效果。材料费不够了,就着急找要,不问为什么不够,为什么材料费投入不断增加。问题的解决需要靠核算制度的约束,需要归口部门的严格考核,需要矿经营班子研究讨论,需要给工区核算使用成本,只有建立起科学的考核标准,实行物料浪费与区队、班组和职工三个级层的效益挂钩,从职工根本意识上改变,才能慢慢减少物料浪费。
随着国家煤炭去产能、超千米采深矿井核减产能等一系列转型升级政策的下发,国家环保管控力度的加大,给煤炭行业带来不小的压力。过去依靠价、量优势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煤炭市场,需要由原来的发展方式向精细化、纵深化方向发展,向深化成本管控模式、严控成本费用方向迈出坚实的步伐。谁能控制好成本,谁就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不断扩大经营成果,不断提高煤炭产品的竞争力。在市场价格趋于稳定的情况下,如何在确保煤矿安全的情况下降低吨煤成本,煤矿企业仍旧大有可为。
成本管控工作不仅仅是财务部门或者领导者们的工作,财务部门在成本管控中属于事后核算,如何将事后核算的关口前移,做好事先谋划,事前管控,需要一线职工、二线职工的全员参与,成本管控的重点在矿井生产,从井下巷道进行开拓、采掘规划实施前需要植入成本管控的理念,让基层职工摸清什么是成本,该如何管控,管控好了与职工如何挂钩等问题,充分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参与到成本管控工作中去。
做好生产规划、设计。巷道和采掘工作面的设计和施工关系到人、财、物的投入,而人、财、物的投入也就组成了成本费用,专业部门要对生产设计施工反复进行论证,力求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做好人财物的优化配置,减少浪费。
目前综采工作面有3306工作面和1316工作面。两工作面均为综采放顶煤工艺生产,工作面平均倾角28°-30°,平均煤厚7.2米。3306接续工作面为3305工作面,预计11月份投入生产,现正在进行智能化改造的最后公关工作。
清洁采煤,清洁利用不仅是当前环保的要求,也是煤矿精耕细作并为之努力的方向,通过对原煤的洗选,提炼污染小甚至完全没有污染的精煤产品,并对剩余的副产品加工再造,形成环保原料,更好地为社会贡献光和热。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去产能政策的逐步落实,煤炭产量和煤炭价格在未来会保持平稳运行,因此煤矿企业只有刀刃向内,严控吨煤成本,凸显成本优势,自我加压,向自动化、智能化和高端化发展,不断迈向先进煤炭企业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