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娟娟
(贵州交通技师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财务管理是单位管理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有序运转的保证,是合理使用财务资金服务于社会的基础。由于事业单位属非营利性质,无需向企业一样进行盈亏核算,因此容易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被忽视,管理效率低下,不能有效地发挥财务的监督管理职能。
通常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时,要求的时间短、任务紧,使得财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不能充分有效的沟通。领导在进行决策时,也主要依赖于财务部门提供的以前年度数据,思考时间有限,对下一年度业务拓展所需资金不能有效统筹,这种做法导致预算编制与实际情况相脱节,不能有效实现编制预算的目的。在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中不够严谨细致,安排项目支出预算时,缺少对单位整体业务的考量,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不应安排的项目人为安排预算资金,或盲目跟风上马一些单位当下并不急需的项目,致使应该安排的项目预算资金不足,影响了预算编报的准确性和资金的有效使用,同时也导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追加预算的情况普遍存在,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也给后期项目的绩效考评带来一定的影响。
事业单位的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和自身的业务收入,整个经济业务的核算也仅只是收入支出的归集和使用。由于事业单位的非盈利性质,致使管理层对资金监管不严,造成使用上的浪费,也阻碍了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对专项资金申报和使用管理把关不严的情况。事业单位需要发展、拓宽业务面,仅仅单纯依靠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核拨的预算资金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存在一些事业单位跟风上项目,以获取专项资金来补充单位的运行经费。事业单位在申请项目时因缺乏必要的前期论证,一方面申请来的专项资金由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种种问题迟迟不能开展业务,形成资金的积压;另一方又出现有急需上的项目确实必要的资金,但有相关规定不能再进行项目申报而受阻,严重影响到事业单位业务开展。
在一些事业单位存在往来款项的账面余额占流动资产的比例较高的情况,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呆账、坏账。主要表现在:单位采购商品物资的预付货款因不及时清算形成呆坏账;单位工作人员借款不能及时归还,长期挂账,甚是出现人已退休但仍未结清挂账的情况,以及一些业务往来单位因人员变动未对经手的业务进行清理形成的呆账。此外,还有单位财务人员调整未对挂账事项及时清理结算或进行交接,导致长期挂账。由于疏于日常的监管,时间跨度一长往来款项也就变得无法理清,形成呆账坏账。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大多依靠财政划拨和项目资金,对单位日常经费的使用影响不大,因此造成固定资产购置随意性大,特别是办公设备,缺少严格的监管体系,使用又分散在各个部门,管理起来较为零碎且繁杂。加之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大多不具备基本的财务知识,资产管理意识不强,导致固定资产毁损、流失现象严重。
每个单位或多或少都会建立一些管理制度,用于规范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但是由于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也随之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原有的管理制度已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管理需要。严守旧有的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就只能凭经验处理业务,这样做的后果是给外界造成管理混乱的印象,不利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
由于历史及诸多方面的原因,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从未接受过正规专业教育的不在少数,这部分人员的知识结构、业务水平、职业判断力相对较差,再加之平时又疏于学习,因此,即使单位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也难以实现有效管理。
编制预算是事业单位合理使用各项资金的重要依据,反映事业单位各项经费收支、业务活动及事业发展的规模和方向。因此,这就要求编制预算应以单位的实际业务量为基础,做好统筹,细化各项支出,完善各业务部门经费开支统计工作,实现预算编制与实际经费支出相统一,以达到预算编制的真正目的。财务部门应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将预算数据装入账务系统,在编制记账凭证时同步核销相关预算项目,这样就能随时掌握各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并将结果上报管理层,单位领导也能透过资金使用情况更加清晰地看到单位各项业务的开展状况,以及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规范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提供完整的基础数据,也能为领导的决策提供资金上的保障。
财务工作的有序运行依赖于完善的制度体系。虽然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也只是对会计事项作框架式的规定。具体到各个单位由于面对的状况不同,会计人员在办理业务时就必须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处理,这就需要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以使各项会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此外,由于其他部门的人员对财务工作不甚了解,对各项常规业务制定业务操作流程也便于其他人员了解财务部门的运作方式,可以更好地提高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也有利于财务工作的良性运作。只有完善制度建设,修正原有的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管理制度,建立起合理规范的制度体系,才不会造成精力和才智的内耗,也将更加有力地促进事业单位的高效运转。
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体系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对固定资产实施有效管理的保障。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用制度来强化对固定资产的监管,改变重购置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的现象,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固定资产的闲置浪费。
完善固定资产日常监管制度,规范管理流程,将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到人,通过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来增强职工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从而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财政部于2017年底颁布了新的政府会计制度,新制度引入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做法,现在事业单位也可以根据情况对债权计提坏账准备,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对债权债务和固定资产的管理,规范了防控债权出现坏账,完善了固定资产使用过程的价值转换,以利于固定资产在到达有效使用期限时,可以顺利更新,而不会在到期时,突然增加财政负担。
财务人员素质的高低将决定着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虽然按照财政部的要求财务人员每年都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但是由于培训的时间短,难以进行系统的知识更新。要提升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还需要通过吸收接受过正规专业教育的年轻人充实到单位的财务部门发挥鲶鱼效应,同时还要鼓励有上进心的财务人员参加职称考试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以便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
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仍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的财务运作方式下,财务管理意识不强。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事业单位管理力度的增强,新的管理制度不断推出,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改进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参与到单位的整个经济运行中去,确实发挥财务部门事前参谋、事中监督、事后核算的作用。
逐步构建事业单位财务考核指标体系和预算资金运行成本等考核指标,定期对单位的财务管理、资金运行等情况进行考核,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促使单位各业务部门合理统筹预算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加大对财务人员培训管理的力度,现有的继续教育培训和考试不能有效地提高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能力,单位应有针对性地提供不同情况、不同层次的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有效地提高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