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立勇:扎根赫乡教育 传承民族文化

2019-12-19 02:30沙海
新青年 2019年11期
关键词:赫哲族民族教材

沙海

爱岗敬业,奉献青春,锻造教师灵魂

1990年8月,毕立勇踏上了离家30里的卫垦村小学之路。当时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来回上班都是步行,一星期走一回,上班时期都在村里住。教学复试班,一个班30名左右学生,每天除了认认真真的教学,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让原本只知道疯玩的很多“野孩子”拿起了书本,有了走出大山的愿望。学生庄庆利有病一个多月,毕老师每天放学后都来他家补课,使庄庆利一家极为感动,孩子从此发奋读书,考上武汉大学,目前已参加工作。农闲时许多家长也不时地来听课,家校联动促发展,在那样的年代,他所任教的卫垦村掀起了尊师重教的热潮。

1992年毕立勇又来到离家16里地的卫华村小学任教。山路崎岖,上坡下岭,每天骑着自行车往返。一到冬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山里有些地方就得扛着自行车。即使这样,他始终都是第一个到校的老师,他要为孩子们生起暖暖的炉火,竭尽全力为孩子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感受家的温暖。

由于辛勤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毕立勇于1993年7月报考齐齐哈尔市民族师范学校,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他百感交集,高兴的是进入师范专业学校学习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学专业能力;愁的是刚刚结婚一年半,还有一个刚出生的孩子,上学就意味着切断了经济来源,本来一贫如洗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但为了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他毅然把妻子和孩子交托给亲属们照顾。两年的艰苦求学圆满结束,他毅然决然地放弃留在城市工作的机会,继续回到街津口赫哲族乡任教,他知道那里的孩子需要他,那里的教育离不开他。

抓住机遇,开创未来,打造民族文化

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中心校,成立于1950年10月1日,是全国仅有的赫哲族5所学校中的1所六年制小学。赫哲族是一个只有民族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过去赫哲族人几乎全是文盲。解放后党和政府把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纳入日程,赫哲族人民得到了接受教育的机会,赫哲人把改变落后面貌的希望寄托在广大教师身上。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民族事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在赫哲族文化课程的开发与教学中做了大量的工作。街津口赫哲族乡学校在2003年开始就有计划地推进赫哲族文化课程走进课堂,涉及的校本课程内容包括赫哲族语言、传统体育项目、历史、歌曲、物产知识等。毕立勇兼职小学赫哲族语言教学,同年把《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作为同江市“十五”期间重点教育科研课题进行研究。2005年底课题顺利结题,在同江“十五”期间教育科研总结会上被评为优秀课题组并做了典型专题汇报。毕立勇在“十五”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中,积极努力、勇于探索、方法科学、成果显著,被评为课题研究先进个人。毕立勇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赫哲族人的需要就是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为了这份责任和使命就要虚心学习,认真探索,勇于创新,无私奉献。

2005年开始毕立勇辞去班主任工作,专门从事街津口赫哲族乡中心校中小学赫哲族语言教学。面对传统教学理念封闭、形式单一、学生学习劲头和效果不佳的现状,他把有趣的故事、儿歌、顺口溜、谚语用赫哲族语言来传授,达到学生乐学的目的。

几年来,毕立勇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材。2008年底完成了第三版校本教材。其中的《赫哲族语言》被同江市民宗局确定为街津口、八岔两所学校共用教材。2013年初,以同江市教育体育局为主管,同江市进修校主办,以街津口民族语言教师毕立勇和进修校教研员为主研对象,以毕立勇参与编写的校本教材为基础,对赫哲族语言课本进行重新编撰和修改,命名为《赫哲族语言小学教材》。教材共分四册,在每课前后都配有小知识、小问题,生动活泼。全书以汉字、汉语拼音、国际音标相结合来学习赫哲语,适合小学生、教师、学者使用。赫哲族文化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将会在毕立勇等人的继续努力下达到:学科体系健全,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活动有师资,有教材,有教具,有教研。在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国发〔2015〕46号)文件中,要求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开展教学和研究,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抢救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怎样有效地传承赫哲族语言,开发民族校本课程,让赫哲族优秀文化得以继承、传播、发展和创新是毕立勇长期的任务。

扎根教育,不忘初心,弘扬民族文化

俗话说:在其位,务其职,思其政。毕立勇作为一名民族乡的教师,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只有对学生付诸真正的爱心,对工作奉献全部的热情,对职责倾注全部的精力,才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2015年8月18日毕立勇作为赫哲族教师代表在北京参加了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俞正声副主席会前做了重要讲话,肯定了与会人员的工作成绩,对今后的民族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刘延东副总理在会上做了讲话,党中央对民族教育工作非常关心和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深入开展,双语教育全面推进。作为129万专任民族教师之一的毕立勇听了国家领导讲话后非常振奋,会后亲自把自己参与编写的《赫哲族语言》教材交给了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回来后把会议精神和相关材料传达给了同江教体局局长和街津口赫哲族乡中心校校长。之后同江市进修校成立了民教部,毕立勇也在本校主抓起了民族教育工作。

精益求精,研究探索,建造民族基石

“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是长流水。”为了适应日常教学工作的需要,毕立勇从不放过进修学习的机会。1996年通过4年的努力毕业于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获得大专学历。2001年被评为小学高级教师(中小学一级)。2009年又通过3年的努力毕业于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获得大学学历。2015年获2013年度嘉奖奖励,2016年获2015年度师德师风先进个人称号。这些年毕立勇经常参加民族教育教学活动:2012年12月28日在2012年全省民族双语教学朗读技能大赛活动中荣获一等奖。2013年9月28日《童年》赫哲语言一课在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教育研究會东部地区协作区第九届年会微型课评比中被评为二等奖,民族文化才艺表演赛中荣获一等奖。2017年5月19日,在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教育研究会东部地区协作区2016—2017年度教研活动中,成绩突出被评为教研先进个人;在第十届年会上进行的小学教师素养大赛中荣获壹等奖;撰写的《论赫哲民族文化的传承途径》一文在十届年会上被评为一等奖。2017年4月毕立勇在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参加文化部、教育部“2016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班(鱼皮技艺)”,圆满完成培训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2017年5月,学校建立民族综合活动室,毕立勇任负责人,为了展示和传承赫哲民族风情和赫哲民族文化,毕立勇精心设计,把民族综合活动室分为“三壁四模块区”展示赫哲族特有民族文化:“三壁”为东面墙壁展示赫哲族濒临灭绝的语言,以国际音标为发音标准,传承赫哲族语言;南面墙壁突出赫哲族“萨满”在其宗教信仰中的神圣地位;西面墙壁展示出赫哲族日常赖以生存的渔猎工具。“四模块区”分为赫哲文化传承模块区;鱼骨、桦皮制品模块区;鱼皮制品模块区;赫哲族生产生活工艺制作区,师生可以在这里学习制作赫哲族鱼皮鱼骨画和生活小物件等。2017年12月在黑龙江省赫哲族语言保护传承基地语言学习培训班学习,圆满完成全部课程。街津口学校是省民族教育先进集体,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培训基地,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文化(赫哲族语言)传承示范点,佳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佳木斯市标准化建设先进学校。

耿耿园丁意,拳拳育人心;身于幽谷处,孕育兰花香。他用爱点亮学生心灵的灯光,用全部的力量让学生羽翼丰满,使之有了飞翔的愿望。任凭岁月更迭,世事沧桑,任凭青春流逝,鬓染白霜。做教师的楷模,学生的引路人,他把自己28年的青春韶华奉献给了民族教育这片热土,为家乡的教育发展倾尽全力,他是赫哲的骄傲!

(编辑·李军)

猜你喜欢
赫哲族民族教材
我们的民族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多元民族
赫哲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