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俊怀二次入狱,这个“乳业教父”有点惨

2019-12-19 02:24
看天下 2019年32期
关键词:牛根生伊利乳业

时隔11年,曾经的“乳业教父”郑俊怀再度入狱,此时他的身份是黑龙江红星集团董事长。

2019年11月4日晚,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公告称,依法撤销对郑俊怀的两次减刑,并在該裁定送达同日,对其收监。《执行通知书》显示,此次收押时间从2019年11月4日持续到2022年2月16日。

郑俊怀曾带领伊利股份从一家小食品厂发展为中国乃至世界乳业巨头,一时风光无限;也正是在伊利董事长任上,郑因为挪用公款,在年过半百时锒铛入狱。他是一些人眼中的“缔造者”,也是另一些人眼中的“罪人”。

2008年9月4日,郑俊怀提前出狱,几天后,三聚氰胺事件爆发。2019年11月13日,在他再次入狱九天后,中国飞鹤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交易。飞鹤以发行价计市值超过670亿港元,成为港交所历史上首发市值最大的乳品企业。

除了伊利、蒙牛,中国乳业的第三把交椅一直不缺有力的竞争者。待到两年后郑俊怀出狱,这位昔日的乳业教父似乎更难有立足之地。

赢球赛,发明专利,种黄瓜

郑俊怀怎么也想不到,他早就逃离的牢狱,会以这种方式将其召回。就像他此前并没有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违法”一样。

郑俊怀是呼和浩特人,1974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中文系。他想当记者,因为热爱写作,读书时就写了许多作品。他还想当律师,因为哥哥受迫害含冤离去,想替老百姓伸张正义。很遗憾,这两个梦想都没有实现。

上世纪80年代,郑俊怀被分配到当时业绩最差的红旗牛奶厂,任副书记,后任厂长。红旗牛奶厂后来改名为回民奶食品总厂,也就是伊利的前身。1992年,红旗牛奶厂在郑俊怀手里成为呼市最好的企业,他组织班子去深圳考察并对伊利进行股份制改革。1996年,伊利顺利登陆上交所,成为全国乳品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

郑俊怀一跃成为中国乳业教父级的人物,也多了一些不该有的心思。根据媒体报道,2004年2月17日,伊利集团一如往日忙碌而平静,办公室突然接到市政府的一个电话通知:下午3时,伊利集团中层以上领导干部集体开会。最终留下5人被自治区公安厅以“涉嫌挪用公款罪”刑事拘留,其中就有郑怀俊。

2005年12月,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郑俊怀作为国家机关委派到公司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担任伊利公司董事长、总裁的职务便利,秘密成立外部公司,并先后挪用伊利集团1650万元购买伊利的社会法人股票,从中牟取个人利益,以挪用公款罪判处郑俊怀有期徒刑六年。

彼时,郑俊怀在法庭上辩解称:“所为一切均是为了解决管理层持股的来源问题,至今不明白我的行为已经犯法。”

在法庭上的最后陈述阶段,郑俊怀见到了一年多没见过的妹妹,顿时失声痛哭,“我没有拿过一分钱,我一直把公司(伊利)当作自己的孩子。”

郑俊怀拿伊利当孩子,可伊利却从不认为那是郑俊怀的家。郑俊怀被带走调查后,伊利集团中高层管理干部中有500余人先后离开。案情逐渐明朗。法院判处郑俊怀有期徒刑6年后,郑俊怀从看守所被转入包头市萨拉齐监狱,在服刑期间,伊利没有一个人来探望过郑俊怀。

在监狱里,在押犯人都要从事一些体力劳动。狱警看郑俊怀岁数大,先是让他去当库管,看一个放五金电料的仓库。第一次去的时候,里面摆放的物料杂乱无章,电线堆得满地都是。郑俊怀看得直嘀咕,“这要是在伊利,我早把库管开了。”

郑俊怀花一周时间整理好了仓库。没过多久就外出做了胆结石手术,还在监狱医院住了两个月。按规定,服刑超过半年的郑俊怀可以保外就医,可相关手续迟迟批不下来。保外就医办不了,郑俊怀想提前出狱就只剩减刑这一条路。

郑俊怀在监狱里还负责种菜,擅长种黄瓜和西红柿。据他自己说,他种得最好的一株黄瓜秧上一次结过16根黄瓜。

有据可查的是,服刑期间,郑俊怀总共获得5次记功奖励和一次重大立功奖励,这帮他换取了两年多减刑。在这其中最重要的两次奖励分别是2007年国庆节期间,郑俊怀参与球队比赛,表现突出获得一次特别记功奖励,并借此在2007年被评为年度监狱改造积极分子,减刑一年;另一次是2008年8月16日,郑俊怀凭借一个节能阀门装置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获得一次重大立功表现,再次减刑一年零四个月,于2008年9月4日出狱。

临出狱之前,监狱干警对郑俊怀管理菜园子的能力表达了高度赞赏,“你走了,明年这菜谁种啊?”相处得久了,郑俊怀和干警也很熟络,“咋的?我还得在这儿再种一年呗?” 不知道郑俊怀会不会后悔和干警说过的这句话。

突然失去了主心骨

刚出狱时,郑俊怀沉寂了很长时间,行踪不定,甚至没有固定电话号码。在他服刑的包头市,当地政府有意劝他留下创业,但郑俊怀觉得自己在这儿折戟沉沙过,再东山再起怕是有点困难,便婉拒了邀请。

牛根生

有接近郑俊怀的人透露过,出狱后,郑俊怀一直在帮几家小公司做顾问,每月拿几千块钱顾问费养家糊口。2010年8月,郑俊怀突然召开记者会,宣布自己要二次创业。2011年5月,在做过调研之后,接受老部下秦和平的邀请,郑俊怀前往牡丹江,加盟红星集团。

迫于《公司法》压力,郑俊怀先期只能以顾问身份示人,一直到2015年1月,才正式成为红星集团董事长。他给红星定下一个规矩,伊利的人再好,红星也不能挖。

彼时外界认为,郑俊怀是要借此东山再起。但郑俊怀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从一个濒临倒闭的作坊,一路打造成国内乳业巨头,在伊利的22年宝贵年华完全说明了一切,还需要证明什么吗?”

他透露,起码要干到70岁以后,直到股东不需要他为止,并强调自己这么拼并非是想以东山再起来证明什么,只是想带着大家一起做事,“人生总要做点事情嘛!”

郑俊怀也默默地做出了一些成绩。2017年8月,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首批注册名单,红星有6款奶粉入围。2018年5月,红星旗下有机巴氏鲜奶正式上市,红星集团逐步向奶粉、液奶等综合性乳制品集团方向发展。

郑俊怀在黑龙江的牡丹江蛰居8年,事发后,红星集团电话始终处于无人接听状态;郑俊怀原代理律师则向“野马财经”表示,郑是在红星集团总部被带走的,没来得及向包括律师在内的任何一人说明情况。与此同时,郑的家人和红星集团都十分意外,突然失去了主心骨,正在商议应对措施。

除了打造红星,出狱后,郑俊怀也没少和“老东家”打交道。一方面,他将伊利集团告上法庭,要求对方支付数百万的税后工资、董事津贴,以及补缴养老保险等。他还状告呼和浩特市政府所属的国有投资公司,希望拿回一笔当年违规所得的有价证券。另一方面,郑俊怀与老部下反目成仇,2013年底,秦和平以隆瑞食品的名义起诉黑龙江红星和郑俊怀,诉其侵害股东对公司的知情权。

一颗不知何时引爆的定时炸弹

因为和伊利之间的“恩怨”,郑俊怀此前的减刑也像是一枚定时炸弹,让他不得安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炸。

事实上,郑俊怀此番再度入狱,导火索可以追溯到一年半前。2018年4月,坊间有传言称,伊利董事长潘刚或“失联”。随后,伊利执行总裁張剑秋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予以了否认,并明确指认是由一名集团前高管策划的有组织事件,矛头直指郑俊怀。

虽然郑俊怀否认了自己与前述事件的关联。但伊利对自己的“老董事长”丝毫没有手软,进行了坚决反击,并揭露了郑的一系列犯罪事实。其中有一条就是对其减刑的质疑:在狱中,犯人减刑一个月都很困难,而他却能获得两次减刑一共减了2年半。“郑俊怀为大专学历,中文专业,从未学习过机械等理工知识,其何以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在监狱的环境条件下发明出节水设备并获国家专利发明?”

潘刚

就在人们即将淡忘这一事件时,2018年10月24日,伊利通过官网、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等再次发布了实名举报公开信——《常年屡遭破坏伊利苦不堪言 被迫公开实名举报信 恳请彻查郑俊怀及其保护伞》(以下简称“实名举报信”),举报公司前任董事长郑俊怀。

在“实名举报信”中,伊利列举了郑俊怀的多个犯罪事实:动用最高检某原副检察长等人施压,长期造谣迫害伊利;原国家级领导、多位省部级、厅局级领导充当郑俊怀保护伞,人为抹掉2.4亿犯罪事实,运作假减刑等。

2019年2月12日,包头市检察院向萨拉齐监狱发出检察建议,认为萨拉齐监狱工作人员为达到使郑俊怀尽快减刑的目的,捏造虚假事实、编造郑俊怀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虚假材料给予其两次特别记功奖励。

2019年5月23日,根据检察机关建议,萨拉齐监狱撤销对郑俊怀的五次记功奖励、一次监狱改造积极分子奖励以及一次重大立功奖励。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经重新审理,于2019年11月1日依法撤销对郑俊怀的两次减刑裁定。2019年11月4日,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将裁定向郑俊怀送达,同日,对郑俊怀收监。

师徒情尽

“郑俊怀先生,在你几十年的职业生涯里,凡是和你合作过的副手或搭档,几乎全部与你形同陌路或者成为你的仇人。”2018年4月,伊利在反击“潘刚失联”事件中指出,“胡某、卢某等前后十几任你的副手或被你赶走,或弃你而去,有些人赋闲在家,有些人另立门户成了你的竞争对手。”

郑俊怀不仅和自己的副手闹得不愉快。此前,潘刚和牛根生都曾是其得意门徒,交情甚笃,而如今,师徒已成陌路人。

牛根生是郑俊怀一手栽培的门生,伊利创立时的骨干员工。早在1996年便靠广告营销把伊利推出的苦咖啡雪糕卖出3亿元的销售额。

1998年,伊利集团分管生产经营的副总裁牛根生第三次向集团提出辞职,郑俊怀在会议室里背着牛根生怼了他一个小时。数日后,牛根生被派往北京学习,住宿费240元一天,自理。学习回来之后,牛根生从伊利离开。半年后呼和浩特大街小巷的灯牌统一印上一行字,“蒙牛乳业——内蒙古第二乳业品牌”。

郑俊怀和潘刚的故事始于1992年。彼时,22岁的潘刚进入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总厂,郑俊怀是厂长。科班出身的潘刚从一线质检员起步,颇受郑俊怀器重。

伊利“重臣”牛根生出走后,不仅培养了一个劲敌,而且还让伊利陷入了混乱,伊利第一乳业品牌的地位亦开始动摇。这时潘刚的能力凸显出来。1999年,潘刚组建了伊利液态奶事业部,随即兼任了液态奶事业部的总经理,2002年,伊利液态奶业务实现从6000万元到24亿元的跨越。也是在这一年,32岁的潘刚出任伊利集团总裁、董事,是当年全国520家重点工业企业中最年轻的总裁。

潘刚上任的同一年,郑俊怀亲手埋下了自己后来锒铛入狱的祸根——违法进行管理层收购(MBO)。其实,当郑俊怀进行MBO时,他已通过内部职工认股成为公司股东,只是股份较少。而当时潘刚还没有公司任何股份。

随着潘刚的高升,他与郑俊怀的矛盾不断激化。在“实名举报信”中,伊利集团称,“潘刚总裁带领着这样一个一心为伊利拼搏、屡创佳绩的团队,却莫名其妙遭遇来自时任伊利董事长郑俊怀的打压。”“实名举报信”也代表着伊利现任掌门人潘刚正式向前任郑俊怀宣战,师徒关系恩断义绝。

据《环球企业家》杂志此前报道,“知情者称二人的交恶内情源于2003年的奖金分歧。潘刚担任伊利液态奶事业部总经理数月后升任伊利总裁,当时伊利管理层奖金与职务挂钩,郑要求依照任职的实际工作月份确定奖金,而潘希望全年依照总裁职务计算。”

郑俊怀入狱后,2005年6月,35岁的潘刚全票当选为伊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当年伊利业务收入突破百亿。

如今,随着郑俊怀再度入狱,他与伊利的这段恩仇也终于告一段落。郑俊怀应该算是中国现代乳业的“创一代”企业家,在创二代甚至创三代企业家执掌天下的当下,他显得有些老迈。

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允许任何一位企业家有一瞬间的“溜号”,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褚时健;少壮派一统天下的今天,商场如战场,老一辈企业家得不到一丝一毫的“同情分”。因为,江湖不相信眼泪。自己犯下的错,最终还是要自己埋单。待下一次出狱时,郑俊怀已是70多岁的老人,“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资料来源:《第一财经日报》、微信公众号:野马财经、《环球企业家》杂志、《北京青年报》等

猜你喜欢
牛根生伊利乳业
伊利的万科式恐惧
伊利升至全球乳业八强
“计算机先生”
伊利:陈年旧事
伊利:陈年旧事
82.7%
悲情牛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