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罗国波
不同的战线,共同的信仰。隐蔽战线的革命前辈生前大都默默无闻,却为共和国留下了一座座历史丰碑。
作为一个农村孩子,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村的事、农村的景,历历在目;同样,农闲的欢歌笑语也索绕耳畔,从学校毕业后,来到一个山间小学任教,整天接触天真的农家娃和朴实的山里人,自认为对农村生活十分了解。2016年2月到石莲镇新华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通过与新华村干部、新华村群众的共同工作和深入交流,才真正对农村有了那么一点点了解:当下的农村,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也没有现实中的那么坏,一切都朝着正确的道路发展着……
未来农业的发展应当告别单打独斗,《小岗村的故事》里有这样一句话:大包干让小岗村一年踏上温饱路,几十年未进小康门。同样,在新华村,收入高,达到小康生活标准的,几乎都不是以农业生产为主,有的甚至全部放弃农业生产。而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老弱病残,形象地称之为“386199”部队,让这样的人从事农业生产,其结果可想而知。
在现行的农村经营模式下,干多干少都是自己的,国家减免农业各种税费,还进行了相关补贴,从理论上说对农业发展是好事,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干多干少都是自己的,农民没有了来自外界的生产压力,反正有国家补贴,收多收少不管,至少吃穿不愁,于是,很多土地被人为地放弃,造成从土地上获取的收益有限,农民对土地的依赖也大大减少。其二,任何一个农民若要从事农业生产,不得不与种子商、肥料商、农药商、农具商和收购商等进行谈判,牵扯了农民的大量精力。其三,农业生产是面临高风险,单打独斗的农户,面临突如其来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是束手无策的。其四,机械作业的成本高,难以全面普及,新华村多数农户家中都有小型或者微型的山地农业机械,一年到头也使用不了几天,造成资源浪费,另外,由于在操作过程中不当,还会造成意外伤害。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亟需抱团发展、合作经营,以新华村为例,虽然山多,山与山之间将新华村的土地分解得支离破碎,但为新华村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的多样性创造了条件。2016年村里成立了黄平种植专业合作社,以种植辣椒等有机蔬菜,并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对接,经过一年的试验经营,有过教训,也积累了经验,为今后的合作经营奠定了基础。
抱团发展、合作经营要选好有头脑、懂经营、能力强、有正义感的带头人,成立合作组织,村委会以及乡镇等上级组织要对合作组织进行跟踪服务,争取项目,对所经营的内容进行技术指导。
新华村以山地为主,山与山之间把可耕种土地分解得支离破碎,增加了山地劳动难度,但同时也因为山地间地形多变,林地相间,农作物相互影响较小,生态良好,没有来自外来的污染,从而保证了山地农产品的品质。比如,去年7月,来自贵阳的客商考察新华村古民居时,发现田边土角的小西红柿,如获至宝,采摘了一大袋,带回去当水果吃;我在朋友圈发了一群鸡蹲在树上的相片,被不少朋友惊呼“飞鸡”。
然而让人痛心疾首的“好东西买不出好价钱”,刚才所提到的小西红柿除少量自家食用外,多数任其自生自灭,“飞鸡”的价格也不高,其他农产品也一样。交通、信息等因素制约了山地农产品走向市场,造成消费者拿着钱买不到好东西,而优质农产品埋没深山。
如何让优质的山地农产品物有所值,通过组建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以合作经营模式,建立一套合理利益分配方案,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懂经营、会管理、敢闯市场的人在外找销路,保障山地农产品的出口畅通;懂生产的人在家安心发展生产,保障产品的质量,做到市场与农户无缝对接,让山地农产品精品化,卖出好价钱,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一个曾经住着12户人家的自然村组,悉数搬走,在外购房,安家立业。如今只剩下苏桂花和他老婆一家,而他家也在新华街上购买了门面和住房,年迈的父母亲与正在上学的孩子住在街上的新房子里,自己与老婆在老家种地、搞养殖,一年的收入还不错。
苏桂花家对面的沙岗组,以前住着20多户,已有16户在新华街上或县城购买了住房,剩下的4户人家年轻的都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在家耕种。其实,这是现在偏远山村的正常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都向往生活条件好的地方发展,留下了大量的土地、房屋、山林。
人走了,留下的土地如何经营、谁来经营?未来农村将走向何方,如何才能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这是当下农村面临的一个沉重话题。
苏桂花一家的生产生活模式给我一种启示:建设适度规模的山地农村社区,约2000到5000人左右。通过政府配套修建基础设施建设,让山地农村社区拥有城市功能,保留乡村特色。城市与农村相比,有着丰富的就业岗位、优质的教育资源、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等。而农村人口密度低、地域广、生态好,地缘和人缘关系融洽的熟人社会等。在尊重群众的前提下,发挥起农民的主观能动性,规划完善社区功能,修建起农民文化广场和文化服务中心,让农民有健身娱乐的活动场所;配优配强小学和幼儿园,让社区孩子同样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修建起功能相对完善的社区卫生室,满足社区居民基本卫生需求。完善好交通、通讯、供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农民的主要劳动对象是土地,因此,随着农民搬进社区后,将原有的通村通组路改建成机耕路,延伸至田间地头,便于集中连片种植,发挥好现代高效山地农业的优势。形成住在农村社区、享受着城市的功能,劳动在土地里,不失农民本色,让农耕文明得到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