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探讨

2019-12-19 21:47:05张启东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24期
关键词:国库行政事业单位

张启东

(桦甸市财政局,吉林 吉林 132400)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与内部控制概述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当前被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财政支出管理模式,其根据各国的实际政策与社会情况的不同,其表现形式也各有不同。而在我国,其对于国库有集中支付制度的概念还不具备一定的规范性。且当前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含义具备以下几个层面:

其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组成部分。

其二,国库集中支付便是改变现有的财政资金支付程序,由国库在制定机构开始国库集中支付专用账户,其财政资金支出直接从此账户进行支付。

其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基础,其属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生过程。

且综上所述,国库集中支付是国库集中收付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通过对现行的财务资金支付方式进行改变,并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为目的。并由国库在指定银行开设集中支付专户,在进行财政经济往来的时候通过相关审核,审核通过后直接从集中支付专户进行支付业务。

(二)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InternalControl)是指某一个单位为了实现经济贸易最大化,并保证经营资产的完整以及财务会计信息精准,并保证经营决策能够落实,一保证企业在经济贸易往来中的经济性、效率性与效果性,而在企业或者事业单位内采用的自我约束、调整、控制等一些手段与措施的统称。

其主要的构成具有以下层次:

1、进行内部牵制

内部牵制是指让多个部门以及多个人员对会计账目的数据以及经济往来活动进行互相监督、核查,以达到提高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以及资源合理配置的既定管理目标,而在企业内部管理实行的各种制约与调节的手段。

2、内部控制

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其发展是由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从单一的内部控制逐渐发展为内部对于职位职责、财务活动处理、人员能力配置以及内部审计等具有综合性的内部控制体系。

3、内部控制的结构构成

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包含有授权、各部门职责、资产的管理与审核等。且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主要从会计环境、内部控制程序以及会计系统等三个方面入手。

4、内部控制的要素

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来看,其具备内部环境、有关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信息共享、目标既定、业务控制以及系统监控等要素。

综上所述,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当前的内部控制体系以从单一的会计控制发展为了全面的内部控制体系,且结构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保证单位的合法性,同时也能够保证单位财产、数据等安全,并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进而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

我国在2000年发布并实施了《会计法》,其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了初步的规定,且在02年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规范进行了统一,直到财政部印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正式出台,并对内部控制的相关体系进行了有效的补充。但是我国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行政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不足

我国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都缺乏一定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其主要原因便是没有充分地意识到内部控制对于行政单位的重要性,进而没有建立能够符合行政单位现状的内部控制体系与制度;或者是过于注重制度的建设而缺少对于制度的执行,导致行政单位制度仅仅是处于表面工作,进而失去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既定效果。

(二)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完善

我国大部分的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在设计构建初期由于缺乏科学、符合现状的各项因素,从而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不完善,或者仅仅只是处于单一方面,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经济往来管控都较为简单,对日常工作问题的处理没有形成规范,从而导致内部管理较为随意,进而使员工的日常工作状态也较为涣散。

且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制定与执行,但是由于制度构成过于落后,其无法适应单位的发展现状,进而使财务人员对于自己的职责不明确,进而无法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难以发挥出既定效果。

(三)行政单位的外部监管力度不足

一般我国事业单位内部的审计部门与业务部门是平行的,从而其缺乏相应的独立性与权威性。而行政单位的内部控制外部监督力量主要来源于审计与财政等部门,但是其大多数主要注重对于财务部门的资金使用是否符合规定等常规性问题进行检查监督,而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以及其制度是否进行了有效落实缺乏相应监督管制。

三、基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策略

(一)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环境建设

要在基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现既定管理目标,其前提便是要建设符合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良好环境,其主要便是强化事业单位管理层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同时行政单位可以通过建立相关绩效责任制来将绩效、责任与内部控制的工作考核相结合,并对相关人员以及部门的职责进行合理分工,并明确责任以及绩效,同时对各个部门适当地进行授权,从而实现事业单位内部部门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合作、制约、协调。并且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全体人员进行岗位知识、专业技能、业务能力、职业素养以及道德规范等进行阶段性的培训,进而使行政事业单位能够满足现代化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要求。

(二)强化财务风险控制

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学习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内部控制理念及方法,并结合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现状以及现代化的技术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监控、评估、预测,进而建立一套成体系的财务风险控制系统。继而根据系统的数据反馈以及同时期数据比对来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而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进行有效化解,从而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提供一定的便利性。

(三)完善内部控制管理流程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其前提应当完善内部控制管理的流传,例如将经济往来业务人员与内部管理工作人员的职责进行合理分配,将其职责进行分离从而形成相互制约;且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重大投资项目、资源配置等各种资金活动项目要进行科学严谨的审核,从而制定有效的决策,并且审计部门应当在决策的制定以及执行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督;同时事业单位应当要明确内部财产清查的范围以及期限,并且定时对财务会计信息的数据以及相关档案进行整理与核对,从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流程。

(四)强化信息共享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构建中应当要建立完善、且具备效率的开放性信息共享系统,以便相关管理部门以及监管人员的及时收集与运用,并且对于相关重要信息要实时对管理层与相关合集领导部门进行传递,进而实现内部控制需要的信息能够实时共享,达到单位相关管理信息数据高效调配的目的。

(五)健全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制度是企业内部管理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其能够起到规范单位内部行为的作用。而想要达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既定目标则需要制定一套科学严谨,且切合实际且行之有效有效的制度体系来作为内部控制的支撑。根据其特点来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体系,从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完整性,并不定期的对其进行有效的检查监督。

(六)强化单位的组织控制能力

在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中管理者占据了其主导地位。且按照相关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当是单位在财务与会计工作方面的第一责任主体,并且对其所在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的数据完整性、真实性,以及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与制定的合理性、效用性负主要责任。且需要对单位负责人及相关领导进行内部控制相关事宜的培训学习,进而强化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效用性与内部环境。

(七)强化预算控制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仅仅只是支付方式得到了优化,但是其前提的交易却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例如经济往来中的预算成本控制等等。所以事业单位应当对于部门财务预算进展完善,并且强化预算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中的功能性作用。

而部门的预算制度完善,其首先便是需要对部门的预算范围进行扩大,力争将所有与经济、资源配置相关的环节以及活动全部纳入到实施范围,并且建立严格的预算追加系统;其次便是将单位内部的责任预算控制与部门预算相结合,从而加大预算体系的责任控制力度。最后便是对项目考核机制与预算控制编制质量的建立进行严格的审核,从而达到内部控制的基础要求。

四、结束语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仅仅只是优化了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在支付环节的统一性,但是对于其预算控制以及各项制度并没有完善。所以事业单位应当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通过其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有效减少来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力度,进而使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升。

猜你喜欢
国库行政事业单位
行政学人
行政论坛(2022年5期)2022-10-25 04:47:00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关于我国进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思考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1:34
全国各地财政厅局国库处、国库支付中心负责人名录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40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人民调解(2019年5期)2019-03-17 06:55:34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26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08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车迷(2015年12期)2015-08-23 01:30:48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全球化(2015年2期)2015-02-28 12:3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