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对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9-12-19 21:47:05吴洁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24期
关键词:企业财务财务人员财务

吴洁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随着现今世界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云计算和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已经被大多数企业使用。大数据的广泛使用一方面实现了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工作带来发展机遇,但是在另一方面也为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挑战,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完善以及其在经济社会领域的广泛运用,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内容以及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职能定位也在逐渐地发生改变,这就要求企业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通过不断地完善和创新企业财务管理内控手段,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对企业的会计工作进行规范,完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

一、大数据概述

(一)大数据的概念

大数据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不仅是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也给企业内部管理提供了更多思路。由于大数据种类多样并且具有无比大的发展潜力,所以被人形容为煤矿,大数据在一定意义上与煤矿有很多相似之处,经过好的发展可以发挥出无比大的潜力。对于大数据本身而言,它自身存在的价值以及潜力远远大于其数量蕴含的价值,它的“有用”将更能现代企业的预测决策需求。

(二)大数据的特征

1、数据存储量庞大。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下所采用的芯片处理技术所能储存的数据信息数量越发庞大,并且计数单位可达百万亿级别;

2、数据类型繁多。随着社会的发展,数据的类型和结构也随之增加,除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数据的类型也不只局限于网络数据、图片、信息等等,新增了一些视频数据、地理位置数据等等;

3、处理速度快。面对瞬息万变的数据,数据集处理技术能够高速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为数据使用者及时提供高价值的数据。

二、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工作的开展机遇

(一)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工作观念革新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对于企业财会人员来说,是一个提高财务管理内控工作效率、减轻繁杂的人工操作强度的好机会。此前,部分企业的财务内控体系老旧,更多地依赖于财务人员的人工监控,这不仅要消耗更多的人工成本,也难以保证内控管理的效率。基于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财务管理内控工作。企业构建大数据企业财务内控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处理速度快的特性,及时高效地处理财务内控数据,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和预警机制,提升财务管理中内控工作成效。

(二)优化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流程

大数据技术可运用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完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的工作流程。企业的财务风险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营发展,是企业内控工作中重要监控内容。大数据技术可用于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构建,出现风险及时预警,提升企业财务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大数据技术不仅可以提供海量的信息资源,帮助归纳整理信息资料,还可以完善企业内控中的监督职能。企业可以有效发挥大数据技术的力量,加强内部控制。例如利用监控、多媒体等可视化工具,严格监管资金的流向,监管资金管理工作是否合规。

三、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理念老旧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运用,传统财务内控理念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企业。当前国家大力推进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财务管理工作内容不再是传统的会计核算,而是更多地参与到风险管理、战略决策、预测预算等领域。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开始转型,从传统的财务领域开始渗透进企业管理决策领域。然而,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制度沿用多年前的体系,并未及时更新,内控工作视角局限于传统会计核算。

(二)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成效差

当前财务管理都是以财务会计为主,内控工作成效较差。当下,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人才需求是,具备风险把控与战略决策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达成财务信息共享,帮助企业做出各种合理的内部控制决策。而目前我国多数企业财务内控信息化建设速度进程缓慢。企业内部信息交换效率较低,企业财务内控人员不能及时了解各个部门的具体管理情况,财务内控工作的成效也随之降低。

(三)信息化水平不高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通常是基于会计核算来监督是否合规、是否具有财务风险。然而,对于信息化水平较低的企业,这种方式并不能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可能会发现不了相应的财务风险,不能及时发现风险则会影响企业财务内控工作有效性的发挥,难以为企业投融资决策、资金管理、风险管控发提供充足的决策数据。

四、大数据环境下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创新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模式

在大数据时代,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人为的财务风险监控模式已经不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在此背景下,企业需要创新企业财务内控的管理模式,财务内控工作不再局限于会计核算,而应当统筹全局,从企业管理战略层出发,制定适宜于当前环境的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制,加速企业信息化进程,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发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平台,加强平台开发与维护的重视度。此外企业通常都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这究要求企业财务内控工作要做到公开,避免企业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等二制约企业长久目标的实现。

(二)完善企业信息化安全管理

要想保证企业财务数据的完整与可靠、财务信息安全,企业财务人员和IT部门应当相互配合,保障企业信息安全,确保财务内控工作的成效。首先,针对企业现有的信息化环境可能的风险点,采取风险评估,针对风险点做好风险应对方案,防止内部人员、黑客和竞争对手等窃取信息,加强保护企业核心机密数据的授权权限。其次,提升安全防范机制,依据企业运行中信息化安全风险的发生情形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做好内部信息加密工作,一旦出现风险漏洞,及时启用数据自动备份,提升防火墙等级,遇到黑客袭击及时预警保护。

(三)提高财务人员素养

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成效与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会计准则、管理会计指引等知识更新速度快,大数据技术发展也十分迅猛,这对财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十分重要。在财务人员专业素养方面,仅仅具备财务知识已经不符合大数据环境下的企业需求,财务人员应当具备财务技能、管理技能以及大数据应用技能。因此企业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加速引进人才引进,在招聘工作中做好对应聘人员的知识和大数据应用技能考核;另一方面,针对企业现有财务的人员,定期组织技能培训与讲座交流,定期组织技能考核,提升其大数据下财务内控工作的能力,保障财务内控工作的成效。

(四)严格把控数据信息的真实性

财务数据是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依据,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体量大,信息繁杂,这就对数据信息的真实性有了更高的要求,一旦数据的真实性产生给你了偏差就难以保障财务内控合作的顺利进行。在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中,数据信息的筛选、甄别显得尤为重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财务数据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真实性把控,然后将甄选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风险点,采取适宜的内部控制措施。

(五)设立风险动态监督系统

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相关策略的制定,内部控制系统是能够保障企业内部控制方向安全发展的重要机制。企业应当结合当前信息化环境和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对企业内部风险监督体系做出符合现状的改进。例如,建立多层监督组织结构,多层级的动态监督体系将有助于保证公平公正。此外,应设立风险动态监督系统。监督系统的构建中引入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出现财务危机及时预警,再利用大数据分析,结合企业生产运营情况给出风险控制方案辅助内控管理。

五、结束语

企业的良好运行发展离不开完善的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在大数据背景下,针对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理念老旧、财务共享性较差、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企业应当顺应时代潮流,创新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模式、完善企业信息化安全管理、提高财务人员财务综合能力和素质、严格把控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以及设立风险动态监督系统,以此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猜你喜欢
企业财务财务人员财务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7:57:18
关于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几点探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去杠杆与企业财务绩效
智富时代(2019年2期)2019-04-18 07:44:42
关于企业财务分析的探讨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经营者(2018年24期)2018-12-07 17:45:22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中国盐业(2018年13期)2018-10-26 01:13:04
水利财务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