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奇
(昆山市巴城人民医院,江苏 昆山 215311)
本文的数据采样于某市J医院,J医院是一家二级精神病专科医院,在当地专科医院中,床位数及业务量均为地区平均水平,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研究价值。J医院固定资产占比高达74.32%,是管理建设的重点难点,但是仍存在很多问题,会影响医院的长期发展。本文将基于全流程管理理念,将固定资产管理细分到各个环节,研究专科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论文第一部分将首先阐述医院固定资产的概念,以及全流程固定资产管理的概念。
《政府会计制度》所称固定资产,是指政府会计主体为满足自身业务开展活动需要而控制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规定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医院固定资产归纳为四类: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和其他固定资产。以J医院为例,2018年度各类固定资产占比情况为:房屋及建筑占56.56%,专用设备占32.00%,通用设备占10.60%,其他固定资产占0.84%。可以看出,专用设备占比很高,且专用设备直接服务于患者,日常管控的潜在风险较大,所以本文研究的固定资产主要是专用设备。
首先,固定资产全流程管理设想是基于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将固定资产视作生命体,从生命的不同时段进行管理。其次,全流程管理区别于生命周期管理,在于更注重管理流程中的规范化设计,旨在将过程管理精细化,以便于更好的实践操作。
J医院和其他专科医院一样具有独特性,首先,医院是事业单位应区别于企业。在我国,医院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医院的固定资产核算应遵循《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规范。其次,专科医院应区别于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只做某一个或少数几个分科,医疗设备种类比较单一。由于J医院是一家精神病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特殊性在于精神病人的日常损毁。
按照固定资产管理流程,J医院固定资产日常管理还存在很大的不足:
差额拨款的医疗单位资金筹措有其特殊性。以J医院为例,财政要求其根据每年的财政预算,申请下一年度运营经费(人员经费)以及资本项目经费(购置资产、科教及基建),财政难以补足部分,则依靠医院的日常业务收入。所以,在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筹措环节,会产生财政拨款资金与自筹资金两种不同的账务处理方式。
首先,自筹资金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时,医院决策层往往会因为需要考虑人员经费和日常运行的经费,而过分担忧固定资产产生的采购成本。在采购审批时,要么由于资金安排困难而迟迟不审批,要么选择过分廉价的固定资产而不考虑性价比。纵观目前我国的医院运营现状,庞大的人员经费是压垮医院资金链的一个原因,保证人员的开销,则会缩减固定资产的采购资金。
其次,财政资金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时,财政部门往往全盘考虑年度预算,宽松预算和紧缩预算会对拨款产生不同的影响。财政拨款过多,医院会购买超过自身业务能力范围的设备,导致资源浪费;财政拨款过少,医院必须重新规划采购预算,采购的设备往往达不到要求。综其原因,是财政预算和医院自身预算不联动造成的,编制两种预算方案时常常有两套口径,财政预算不符合医院发展实际。
J医院的采购流程是:每次采购前科主任自行申报可行性论证,经采购招标委员会投票通过,向上报给院部,决策层同意后进行三重一大公示,公示结束后进行招标、购买。单就采购流程而言,还是比较符合规范的,但是从内控角度看还是能发现几个比较明显的问题:
一是成本效益分析缺乏依据。科主任在购买设备时,大多参考了周边医院收益,盲目乐观而忽视了其他因素,没有考虑自己医院的实际情况。由于人口基数、医院规模以及科室水平的不同,不同医院在同一设备上的收益会不同,效仿采购会使得成本效益分析无参考价值。
二是招标不公开,无财务人员参与。虽然有流程和制度,但是执行的过程中,采购人员往往因为公开招标复杂、公开渠道不明,最后自行寻找几家单位进行形式上的招标采购。并且过程中无财务人员参与,无法对最后的成交价格进行把控,导致超额支出发生。
设备验收及使用是固定资产流程管理的最重要部分,也是日常管理的难点,流程中产生的问题也比较多:
1、没有正规的验收手续。送货商直接将固定资产送至相关购买科室,验收时无设备科专业人员在场,无移交手续,导致新购置固定资产的质量难以把控,同时未经验收的固定资产无法制作标签,盘点时难以分清购入日期及金额。
2、买入后闲置。由于缺乏相应的操作人员,或者是有操作人员但专业证书未取得,在J医院中有部分新购入设备未投入使用。还有专科特有设备如经颅磁治疗仪,由于场地限制未设置临近病房的抢救室,导致设备闲置。
3、使用效率低。2018年J医院固定资产净值率为54%,固定资产增长率较低(低于1%),固定资产已使用年限长,老旧设备多、新设备少,年维修费用递增,固定资产收益降低。
4、设备地点变更无手续。J医院在资产清查时发现,固定资产账面登记地点与实物地点不匹配。这是因为J医院的固定资产转移十分草率,无移交手续,不上报设备科(总务科),特别是桌椅、电脑等更换地点频繁,造成账实不符。
5、多部门管理,互相推诿。由于管理流程的缺失,固定资产在科室使用过程中往往无人监管,在固定资产产生问题时,设备科、总务科与维修科室之间缺乏沟通、相互推诿,甚至需要财务科协调解决。
6、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较低。J医院的一般固定资产管理员为总务科人员兼职,专业设备管理也是临床护理人员兼职,不具备专业知识,难以对固定资产进行系统管理,与财务的配合程度也较低。
7、信息化缺失。J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比较原始,电脑系统无法联网,与财务数据无法进行有效比对,管理难度增大。
固定资产处理管理也存在几个问题:首先,报废不及时。报废固定资产转移至仓库后,管理员由于惧怕烦琐的报废手续而迟迟没有报废,导致财务账面虚高;其次,固定资产无盘点制度,盘盈或者盘亏都无法预计,有可能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再次,J医院部分固定资产遭到精神病人损毁,损毁责任难以界定,后续无人处置;最后,固定资产管理无绩效考评,科室中存在不爱惜固定资产的情况,电脑等电子产品维修频繁,责任无法落实到个人。
针对专科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论文第三部分针对以上分析的问题,提出基于全流程的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J医院应该建立健全资本预算制度,成立多方参与的预算管理小组,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自筹资金、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在每申报资本预算时,要经过更为充分的论证,以全院的发展为基础,集体讨论后做出决策。当资金筹措环节不能满足预算需要时,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资本预算进行调整,附上调整说明及变更清单,重新上报主管部门审批。
一是细化成本论证的过程:首先,收集科室意见,对合理的采购要求进行讨论;其次,进行事前论证,形成论证意见,特别是加入医政科、财务科、设备科、总务科的意见或者建议,结合自身实际对同类级别医院相同设备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对于成本效益难以确定的大型设备采购,可以寻求外聘专家组的意见和帮助。最后,论证结果上交采购委员会进行投票决议,并报告给监察科备案。
二是强化医疗设备的招标过程:严格履行招标程序,设立招标小组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应有:设备科、总务科、财务科、医政科、监察科等,在招投标中全程参与,力求公开、公正、透明。未达到公开招标范畴的设备,也要求设备科(总务科)和监察科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充分调查,选择货真价实的优质供应商。
第一,规范验收流程。为了简化流程和方便操作,可以由使用科室的负责人与供应商一起对购入的设备进行实物验收,由设备科的工程师对医疗设备进行技术验收,验收后各方都在验收单上签字,并及时上交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固定资产卡片制作和标签粘贴。
第二,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闲置率。一是加强设备的事前审批和论证分析,充分考虑患者群体,合理安排资金,保证设备切实可用,降低资产闲置率。二是严格把控招标环节,优先考虑设备质量,减少后续的维护成本。加强科室人员操作技能培训,严格按照规范使用,降低因人为操作失误而产生的维修费用。三是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设备检查、使用情况形成台账记录,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另外对于已经闲置的设备,及时上报设备科及院部,统筹安排人员及场地,尽快投入使用。
第三,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转移制度。转出部门需要提交固定资产转移申请,科主任审批后,报设备科(总务科)进行现场勘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转移,最后告知财务科进行账面地点变更。
第四,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科室责任,提高管理人员素质。J医院需要理顺固定资产在各科室的管理和分工,转变固定资产由财务科管理的错误观念,重新明确科室职责。首先,使用部门负责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建立科室内固定资产台账,对固定资产无端损毁及未按要求使用纳入绩效考评。其次,设备科(总务科)负责固定资产采购、日常维护、盘点、报废等工作,配备具有财务知识的固定资产录入人员、具有专业技能的固定资产维修人员以及具有管理经验的科室负责人。财务科负责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协同盘点、账务清查等工作,及时收集固定资产的新增、地点变更、报废等情况,进行相应账务处理。最后,有条件的情况下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素质。
第五,学习先进管理模式,实现信息化建设。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固定资产管理手段,如ERP系统、二维码标签、固定资产远程定位技术等。当然这些方式都需要庞大的资金作为支持,在医院发展成熟时,可以考虑信息化技术。
建议增设专业人员,对报废前固定资产出具鉴定意见;同时完善内部审批程序,及时按照财政规定的相关流程进行报废处理。财务也需要时刻关注固定资产账面价值,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后续的固定资产账务清理工作。
随着医改的全面深入,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也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不仅关系着医院未来的发展,也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只有对固定资产施行全流程细分化管理,才能剖析出各环节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固定资产管理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