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木刻版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就已有成熟艺术品问世。自民国始,中国古代木刻版画文献渐为收藏者所关注,陈大镫、吴梅、马隅卿、王孝慈、郑振铎、傅惜华等一批藏书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收藏、整理及出版道路上取得不俗成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及出版界日益重视中国古代木刻版画文献的整理与出版工作,相关出版物大量涌现,为中国美术史、艺术史、文学史等相关学科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本文对此简述之。
[关键词] 古代木刻版画 年画 郑振铎 新中国成立以来
[中图分类号] G23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9) 05-0119-05
[Abstract] Woodcut enjoyed a long history in China,and mature art has been available since the Tang Dynasty. the ancient Chinese Woodcuts started to attract the collectors attention since the Republic of China. Some collectors have achieved a lot in collecting, sorting out and publishing the ancient Chinese Woodcuts with great efforts,with Chen Dadeng, Wu Mei, Ma Yuqing, Wang Xiaoci, Zheng Zhenduo, Fu Xihua as represents. The academic and publishing circles have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llection and publication of the ancient Chinese woodcuts since the founding of PRC , and especially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refore relevant publications emergince, providing a wealth of inform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rt and literature. This article would summarize the length of history.
[Key words] Ancient woodcuts New year painting Zheng Zhenduo 70 years
我国木刻版画出现甚早,刊印于唐咸通九年(868)的《金刚经》扉页即印有释迦牟尼向众弟子宣讲佛法像,构图繁简得当,线条圆润流畅,应为成熟期之作,故学者推测木刻版画初次出现时间当远早于此[1]。此后一千多年时间里,木刻版画在中国社会得到广泛应用, “诸如宗教宣传品、出版家的广告、科技图书(包括医书和动植物、武备、建筑、营造等等)、连环图画、人物肖像、名胜导游、通俗读物、美术专著(如画谱、笺谱、墨谱等等)、赌具(如叶子)、酒牌、进行封建道德教育的读物、黄色画册……”[2]。可惜囿于偏见,传统社会少有人对之进行专门收集与整理。民国肇兴,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情况才有所改观,陈大镫、吴梅、马隅卿、王孝慈、郑振铎、傅惜华等一批藏书家,以及北平图书馆等文化机构开始着手中国古代木刻版画文献的搜集与出版,成绩颇丰,典型者如郑振铎,“二十余年来,倾全力于搜集我国版画之书,……所得、所见、所知自唐宋以来之图籍,凡三千余种,一万余册,而于晚明之作,庋藏独多;所见民间流行之风俗画、吉祥画(以年画为主),作为饰壁与供奉之资者,亦在千帧以上”[3]。凭借其丰富的收藏,郑氏先后编辑出版了《中国版画史图录》《中国古代木刻画选》《中国古代版画丛刊》等图籍,开启了中国古代木刻版画文献出版的先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古代木刻版画以其雅俗共赏逐渐受到现代社会的珍视,明清时期版画出版更是受到学界的重视与关注[4],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与出版活动繁多。鉴于中国古代木刻版画文献主要以书籍和年画形式存世,故本文亦主要介绍此两类文献的出版情况,疏漏之处尚请方家批评指正。
1 中国古代木刻版画书籍的整理与出版
中国古代木刻版画书籍大致可分为全图和插图两类,全图者就是完全以图画为主,虽然可能也有文字,但主要是解释图像之用。而插图则种类较多,相关术语也五花八门,有“全像(相)”“出像(相)”“绣像”“绘像”“合像”“图像”等不同的表述,它们或出现于扉页,或置诸目录,或署之于正文卷端等处[5]。因此,对中国古代木刻版画书籍的整理或出版主要以两种方式进行:一是进行全书影印,如《十竹斋书画谱》《芥子园画谱》等;二是集腋成裘,从各书中搜选相关插图编辑成册。
(1)1949—1978年
这一时期中国古代木刻版画的出版物数量较少,仅见1957年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出版的《陈老莲版画选集》、1958年荣宝斋出版的《中国版画选》以及1961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古代版画丛刊》三种。究其原因,除去这一领域小众、冷门外,更重要的还是环境使然。解放初期出版业主要服务于当时的时代需要,出版机构更多考虑出版的政治风险而非其他,如1957年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出版《陈老莲版画选集》时就搬出鲁迅来为其出版正当性背书,“鲁迅先生早在壮年就着手于陈老莲作品的收集,……曾经计划过把陈老遵‘九歌图‘水游叶子和‘博古叶子重印介绍出来。”[6] 1958年荣宝斋出版《中国版画选》以及1961年中华书局出版《中国古代版画丛刊》则都与郑振铎有关,前者为郑振铎编选,后者为郑振铎主编,郑振铎历任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是中央文化部门的主要领导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郑振铎,其编纂出版古代木刻版画也受到“厚古薄今”“宣传封建迷信”的批评,导致《中国古代版畫丛刊》出版计划最终只能半途而废[7],中国古代木刻版画文献的出版环境可见一斑。
(2)1979—2004年
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中国古代木刻版画文献的整理与出版工作进入快车道,这一时期有关中国古代木刻版画的出版物主要如下表所示。
不难看出,这一阶段可谓中国古代木刻版画文献整理与出版的繁荣期,无论是出版物数量、质量,还是收载古代木刻版画的种类及珍稀程度都远超上一阶段,其中有两点尤为引人瞩目。
①集成之作频出。例如《中国清代宫廷版画》《清宫殿本版画》《清殿版画汇刊》等书,主要针对清代宫廷版画,尤其是武英殿刻书中所刊版画进行结集,除了收录各类图版外,还对全图类版画书籍(如《避暑山庄诗图》《圆明园四十景诗图》《墨法集要》《耕织图》《棉花图》)进行影印,全面反映有清一代宫廷版画的成就。再如周心慧主编《古本戏曲版画图录(第2版)》,辑录上起元末、下迄清季的中國古代戏曲版画作品2000余幅,涉及古代戏曲版本240余种,基本上将我国古代戏曲版画的精华完整呈现。
②珍稀文献大量影印。其他暂且不论,单就少数民族木刻版画而言,对德格印经院所藏木刻版画进行系统整理与出版尚属首次。据统计,德格印经院现有印版20余万块,保存了藏族文化中70%的古籍,在众多藏传佛教印经院中所藏经版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属首屈一指,尤其是其存藏的376块木刻画版对公元18世纪以后藏区各地的唐卡创作产生深远影响,是藏区唐卡艺人创作的范本和准则[9]。《德格印经院藏传木刻版画集》选择192幅珍贵版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加以出版,并对每幅版画中所有神佛、人物等进行考证注释,完善和提升了德格印经院藏传木刻版画的历史、文化、学术价值,该书也因此获得第六届国家图书奖。
(3)2005年至今
相较上一阶段,这一阶段对古代木刻版画文献的整理与出版热度降低,主要原因是经过前一时期的开发,国内相关机构所藏古代木刻版画文献基本都已出版,短时间内难有新文献、新材料出现。不过,在研究者和出版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此阶段的整理与出版活动与前一阶段相比,亦有不少亮点。
一是地方性古代木刻版画文献整理与出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下,各地重视乡土文献的整理与出版,其中包括古代木刻版画文献。如《武林古版画》一书收录历代武林版画版本160余种,图版约1000余幅,内容包括宗教、戏曲、小说、画谱、山川及日用科技类等。《徽派版画》一书收录明清徽派版画作品彩色版与黑白版一百余幅,包括宋、元、明、清四朝著名的杂剧、传奇、戏曲、说唱、小说、传记、诗词插图、方志风景画、画谱、课徒稿、民间组画、木版年画、独幅画及纸马等。这一类出版物中典型者还包括《苏州古版画》《湖湘木刻版画》等。
二是私人收藏古代木刻版画文献的整理与出版。在“收藏热”带动下,一些私人收藏也被纳入出版的视野。如学苑出版社出版的《吴晓铃先生珍藏古版画全编》,共收录吴晓铃先生所藏刊本中版画四千余幅,时间自明迄清末、民国。涉及版本155种,其中明刊本30种,清刊本及民国刊本计123种,日本刊本3种。再如中国书店出版的《周绍良藏明清小说版画》,收录明清小说版画41种,300余帧,虽数量不算众多,但大多质量精良,可窥明清时期木刻版画的基本面貌。
三是对于佛教木刻版画文献的整理与出版。如翁连溪、李洪波主编《中国佛教版画全集》,全书共82册,分为“各大藏经版画”“佛教专题版画”“佛经版画”“单幅佛教版刻”“佛教民俗版画”等数编,收录自北周至民国的佛教版画近万幅(其中绝大部分是木刻版画),是迄今为止收录最为全面的一部佛教版画集成。再如《智化寺藏元明清佛经版画赏析》收载北京智化寺所藏元明清及民国时期刊印佛经版画58种,其中元代1种,明代56种,清代1种,民国1种。所载版画不仅有大量的官刻本,如元《大金色孔雀王咒经》、明《永乐北藏》、清《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外,还有大量民间坊刻本,可窥明清时期北京社会民间宗教的盛行[10]。
2 木刻年画的整理与出版
木刻年画最迟在北宋末年即已出现,据沈括《梦溪笔谈》所载,“熙宁五年,上令画工摹拓镌板,印赐两府辅臣各一本,是岁除夜,遣入内供奉官梁楷,就东西府给赐钟馗之像”,学者认为这是木版印制钟馗题材年画的最早文献已载[11]。而据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述,北宋末年开封的年画市场已是异常繁荣,“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12]。在此后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木刻年画以其独特的题材、风格成为一种特色鲜明的美术门类,同时也以其雅俗共赏成为中国民间艺术中最流行的形式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毛泽东提出“年画是全国老百姓老老少少特别是劳动人民最喜欢的东西.应该引起注意,文化部成立要发一个开展新年画创作的指示”。随后《人民日报》公开发表《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得到全国美术工作者的积极响应,一场新年画运动迅速兴起[13]。鉴于传统年画可供新年画创作者借鉴与参考,“在技术上,必须充分利用民间形式,力求适合广大群众的欣赏习惯”[14],因此整理与出版传统木刻年画文献便有了一定的空间。以1957年为例,当年就有朝花美术出版社出版毛再生编《杨柳青年画》,收录《耕织全图》《闹学》《庆顶珠》《白蛇传》等在内的清末天津杨柳青年画19种;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出版张映雪编《杨柳青木刻年画选集》,收录《麒麟送子》《双美图》《公冶长作雁词》《刘提督克复水战得胜全图》等杨柳青传统年画40幅;朝花美术出版社出版李静森编《中国民间木版年画》,收录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潍县杨家埠、四川夹江、河北武强、陕西凤翔、福建等地古代民间木刻版画20种。此后数年间亦不乏传统年画集出版,如195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王树村编《杨柳青年画资料集》,1961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刘汝醴、罗尗子编《桃花坞木版年画》,1962年朝花美术出版社出版王角编《民间木版年画选》,1963年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阿英编《杨柳青红楼梦年画集》,等等。
改革开放后,古代木刻年画的整理与出版工作进一步提速,为方便行文计,笔者将从上述出版物归为综合性与专门性两类概述之。
(一)综合性年画集。如王树村先后编纂的《苏联藏中国民间年画珍品集》《中国民间年画史图录》《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年画》,上海图书馆近代文献室编著《清末年画汇萃》,范迪安主编《中国美术馆藏年画精品》,郭思克主编《山东省博物馆藏年画珍品》,孙长林主编《中国民间年画集》,邢振龄主编《中国美术全集·年画》,冯庆豪等编《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文物选粹年画》,马志强主编《中国民间孤本年画精萃》等。最值得一提的还属王海霞主编的《中国古版年画珍本》,该书共12册,以“古版”和“珍本”为原则辑录了明清两代至民国时期北京、天津、河北、陕西、山西、山东、河南、四川、重庆、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古版年画珍品近4000幅,可谓我国传统木刻年画的集大成之作。
(二)专门性年画集。随着“人文城市”理念被地方主政者逐渐接受,出于塑造地方品牌、提升地方文化形象的目的,地方历史文献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也逐渐受到各方重视。以年画而言,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潍坊杨家埠、开封朱仙镇以及河北武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年画产地,因此上述地方木刻年画文献整理与出版工作很早就已开展。如天津杨柳青年画,自1980年代就先后出版《杨柳青年画》《中国杨柳青木版年画集》《中国杨柳青年画线版选》《中国杨柳青木版年画选》《杨柳青年画选》《杨柳青木版年画》《杨柳春风:中国美术馆藏杨柳青古版年画精品展画集》《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馆藏》等。再如潍坊杨家埠年画,自1980年代亦先后出版《潍坊杨家埠年画全集》《潍坊民间孤本年画》《潍坊民间孤本年画:续集》《中国潍坊清末年画》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全国各年画产地的人士和国内权威学者共同从事,由冯骥才总其事,历时9年完成的《中国木版年画集成》,分地区系统收录了杨家埠、朱仙镇、滩头、杨柳青、绵竹、滑县、武强、高密、佛山、平度及东昌府、绛州、凤翔、梁平、漳州、上海小校场、桃花坞、平阳等地生产的传统年画代表作,以及存藏于俄罗斯、日本的传统年画精品,是对中国各地区木版年画家底的集中展示,意义重大。
3 下一阶段中国古代木刻版画文献出版工作的关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有关中国古代木刻版画的整理与出版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未来整理与出版工作又将如何推进?笔者以为关键之处在于加强对中国古代木刻版画存藏情况的调查。具体而言,一方面是对国内存藏情况进行调查,以期寻找新的存藏线索,例如几年前中国国家图书馆就曾在地库发现一大批古版年画,最终有500余幅编入《中国古版年画珍本》[15]。除馆藏机构外,国内个人收藏者也应给予足够重视。如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的《刘洪川木版年画收藏藏版集》,其中收载的一百多套明、清以来的木版年画都是来自收藏者刘洪川的个人收藏。另一方面是加强对海外机构或个人收藏情况的调研。海外保存中国古代木刻版画较多,据言在俄罗斯的私人、研究机构和博物馆中,收藏中国古代木刻年画作品大致有六千幅左右,且都是清代或清代以前的作品,其中以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广东佛山的作品为最多也最全[16]。再如建立于1759年的大英博物馆,不仅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收藏于此,首卷插画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木刻版画,而且拥有包括原版木板印成的《十竹斋书画谱》《芥子园画谱》等精品。据该馆亚洲部研究员史明理在上海博物馆讲座时称,大英博物馆还拥有苏州丁氏刊刻于18世纪前半叶的28幅多版彩色版画,“其他类似版画作品还收藏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德国德累斯顿图书博物馆和日本,就我们目前所知,在中国没有收藏”[17]。这些海外藏品能补国内古代木刻版画收藏之阙,仅以姑苏木刻版画为例,以收藏中国善本书及版画知名的冯德保(Christer von der Burg)一人就收藏了150多张明清时期的姑苏版画[18]。 “仅在日本,个人和美术机构收藏的早期姑苏版作品收藏达千余幅,多为康熙、乾隆时期的,而在国内,这些作品几乎不见”[19]。不难看出海外藏品是未来中国古代木刻版画文献整理与出版的一大“宝库”。国内出版机构亦看到这一点,如冯骥才就注意收集俄罗斯、日本存藏的中国古代木刻年画,其主编的《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专门辟出两卷予以收载;2017年湖北美术出版社启动《海外藏中国古版年画珍本》出版项目,拟出版11卷,精选海外存藏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木版年画,除必要的经典作品外,以未曾出版的作品为主,着重于体现“珍本”的概念[20]。
注 释
[1]据唐末冯贽《云仙散录》卷五引《僧园遗录》云:“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众方,每岁五驮无余。”玄奘卒于公元664年,故有学者认为这是中国史籍上明确提到版画刊印的最早記载。参见周心慧.中国古版画通史[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22
[2]黄裳.插图[M]//榆下说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118
[3]郑振铎.《中国版画史图录》自序[M]//郑振铎全集(14).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236
[4]李冰洁,王弓.明代与文艺复兴时期木版插图的比较[J].出版科学,2015 (5):92-96
[5]赵林平.明清戏曲出版中的插图术语及其演变[J].出版科学,2018 (5):124-128
[6]黄涌泉. 陈老莲版画选[M].北京: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7:13
[7]向敏.中国出版家郑振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92-298
[8]本表系笔者查阅国家图书馆馆藏目录,并参考马文大《中国古代木刻版画资料的整理与研究》一文制成。
[9]伯果,土旦才让.藏传佛教美术简史[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13:138
[10]北京文博交流馆.明元清佛经版画赏析综述[M]//智化寺藏元明清佛经版画赏析.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7:2
[11]潘鲁生,唐家路.年画[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9
[12](宋)孟元老撰,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943
[13] 邹跃进,邹建林.百年中国美术史(1900—2000)[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长沙:岳麓书社,2014:139
[14] 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N] .人民日报,1949-11-27
[15]刘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古版年画珍本》(11卷)编辑出版纪实[J].中国美术,2016(1):121
[16]王镜.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民间木版画收藏及价值研究[D/OL]. [2018-10-10].http://kreader.cnki.net/Kreader/CatalogViewPage.aspx?dbCode=cdmd&filename=1012046894.nh&tablename=CMFD201301&compose=&first=1&uid=WEEvREcwSlJHSldRa1FhdkJkVWEyZnAyYmI0VSt0M2JTOW4zWGIvSEZBMD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IQMovwHtwkF4VYPoHbKxJw!!
[17]佚名.收藏中国历代版画全多最全的海外博物馆[EB/OL]. [2018-10-10] . http://www.henanci.com/Pages/2015/08/21/20150821042931.shtml
[18]恺蒂.冯德保谈中国善本书及版画收藏[N/OL]. [2018-10-10].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72803
[19]佚名.流失海外的姑蘇版画[N/OL]. [2018-10-10]. http://haiwai.hexun.com/2016-02-04/182185950.html
[20]《海外藏中国古版年画珍本》出版项目启动[N] .湖北日报,2017-02-10
(收稿日期: 2019-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