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边疆行”的广西故事

2019-12-18 07:15李圣船
21世纪 2019年12期
关键词:靖西京族边民

本刊记者/李圣船

新圩中心小学学生在靖西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中心法治大厅

2019年11月1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司法厅、民族委三单位联合启动举办“2019年中国宪法边疆行”活动。

司法为民,心系群众。广西始终结合边境区域特色的普法背景,持续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普法的模式不断创新,普法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迎来了边境乡村社会治理的“法治”新格局。

广西壮族自治区司法厅厅长雷震指出,在法治新时代下,广西要在实现一村一人民调解委员会全覆盖、一乡镇一法律援助工作站全覆盖、一村一法律顾问全覆盖的基础上,持续不断地加强农村基层法治特色宣传建设、下沉公共法律服务,要让每一位群众都做“法律明白人”。

法治红利下的壮美广西,美在自然、在人文、在风情,更美在法治。从边陲靖西、凭祥、宁明到东兴,由30多名记者组成的“观察团”,兵分两路,沿边境线0~3公里范围,展开为期6天的采风活动。“千里南疆边关行,八桂法治处处兴。”无论在界碑、口岸、零公里处,还是边境贸易互市点、边民村屯、市县街区,一路前行中,各市县的普法特色,争奇斗艳。一处处法治文化建设阵地,亮丽巍峨;一阵阵普法山歌,嘹亮动人;一个个普法先锋人物的故事,感人至深。无不生动地把法治红利下的新广西扮得愈加壮美动人。

靖西:要把“五个一条”的山歌唱到底

壮族人民爱唱山歌,刘三姐是壮族的“歌仙”,每年的“三月三”人们都会聚在一起唱响山歌来纪念她。同时,年轻的姑娘们,也会向自己的心上人抛去示爱的定情之物——绣球。

地处桂西南边陲的靖西市,“鸡鸣闻四县、花开香两国”,因盛产绣球而获得浪漫色彩浓厚的名字——“中国绣球之乡”。同时,这里更是山歌之乡。居住在这里的11个民族共67万人口中,99%是壮族,群众对山歌的喜爱,似乎是与生俱来。为此,靖西立足本地民族风情,大力推进壮民族传统艺术,如山歌普法等。

初冬的早晨,靖西市新靖镇的中山广场,古朴典雅的“靖边台”四周,温柔芳香的晨风吹过红花绿树,也吹在歌舞晨练人群的欢乐中。明亮的阳光下,靖西市司法局依法治理股股长巴耀文穿着蓝黑制服,见谁都很熟悉,不时停下来笑着打招呼,散发手中那沓印着二维码的普法手册。

巴耀文自1988年起,就坚持战斗在基层普法战线上,经历了“一五”到“七五”各个普法实施阶段。获得过很多荣誉和表彰,今年3月份还获得广西新时代司法为民榜样(普法为民榜样)提名奖。

巴耀文说,自2013年以来,靖西开始创造性地实施“在以靖西市府所在地新靖镇为中心,沿着靖西通向乡镇的公路沿线,建一条‘边关普法平安和谐长廊’;在新靖城区打造一条‘边关普法街’;在新靖城区与乡镇间,开辟一条‘边关普法客车线’;开通一条‘手机普法网络’,在靖西辖区乡镇内构建一条‘普法骨干队伍链’的“五个一条”普法模式,现已形成了靖西普法的品牌特色,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凭祥市境外边民务工管理服务中心里的普法志愿者

善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普法,是迅速、有效推进普法工作开展的“法宝”之一。巴耀文介绍说,靖西会不停加大采用“三月三”山歌等“普法宣传+文艺巡演”的手段。

靖西市义务普法员、70岁的壮族老艺人李西克,现场给“观察团”用田螺笛演奏一曲后,巴耀文微笑着说,“老旧的山歌虽然好听,但现实中对年轻一代人吸引力不够强大”,所以,唱山歌等传统文艺普法形式,虽然效果明显,但对年轻人而言,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为此,巴耀文说,“靖西已开始对青少年进行精准普法”,靖西首个“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已于今年10月建成使用。

立足“五个一条”普法品牌,唱响山歌特色,靖西普法一路向前,从靖西武平镇仙奉村被授予“全国民主与法治示范村”,到靖西古龙山大峡谷旅游调解委员会的设立,靖西伸出的普法触角已不留死角,且成效斐然。

凭祥:增大境外边民法律服务的国际性

进入与越南一省三县山水相连的广西凭祥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街道两旁红色的“城门楼”路灯,浓浓的喜气如同佳节氛围正烈。

近年来,凭祥市立足边关普法特色,创新开展对外法治宣传交流活动,为沿边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自由贸易区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让中越边民共享“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红利。近些年来,凭祥市根据边境实情,加大了边境贸易、以及跨境务工等领域内的普法,且取得了较好成效。

当天的凭祥市境外边民务工管理服务中心大厅里,有数以百计青年男女,黑压压的一片。站在大厅咨询服务台里的穆晋玉律师,是受司法局委派前来做法律服务咨询的律师之一,刚给一个越南人介绍完相关办理程序事宜,转身递给记者一册《凭祥市跨境劳务法治宣传服务手册》,微笑着说:“这大厅里都是从越南来的务工人员,所以我们的手册,包括全部法治宣传资料都是用中越双语印刷的。”

记者看到,大厅LED屏上正滚动播放着中国法律相关内容,解释所用的红色文字也全是中越双语,LED屏幕画面,像一页带着拼音字母的小学生课文。

自2017年境外边民务工管理服务中心组建成立以来,这里已成为凭祥市针对境外务工边民进行管理服务的阵地之一。凭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张天俊说:“对前来凭祥务工的越南边民,还要进行由劳务公司、用人单位和政府层面的三级培训。”张天俊透露,在服务中心还开辟建设了“广西中越法治文化展览馆”。

凭祥市浦寨边境贸易区,目前是中越边境规模最大的边民互市点。边贸纠纷时有发生,而复杂性在于主体分属于中越两国公民,若通过诉讼途径解决,必然上升到两国的司法协助层面,需耗费相当的人力、财力与时间。与诉讼制度相比,人民调解制度具有独特优势。为此,在2015年3月,浦寨边贸区涉外人民调解委员会(简称浦调委)正式挂牌。

浦调委主任周梅初原本是在浦寨自贸区内做生意的一位湖南籍老板,在商界有着很高的威望,是历届湖南商会副会长、副秘书长。自2015年被聘为浦调委人民调解员后,周梅初调解工作繁忙,生意上的事情全落在儿子小周两口子肩上。

周梅初常跟儿子小周说:“做生意不能只顾自己赚钱,不顾社会效益。”周梅初依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成功为中越生意人之间化干戈为玉帛,最大化地为他人维护利益、减少损失,换来的是人们的敬重。在浦寨自贸区,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越南人,提及周梅初都竖大拇指。

在调处边贸矛盾纠纷时,周梅初始终坚持“两个结合”:一与法律宣传结合,二与法律服务结合。“在调解过程中,我们要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去阐明两国政策法规,释法明理,这样才能最终得到中越客商的认可。”周梅初说。

老放映员韦柯和他的电影机

宁明:小小电影队解开村屯普法大“疙瘩”

宁明县这片土地上,阳光明媚雨水充沛,自然山水景色秀美,是广西境内三大国家级旅游胜地之一。

宁明在1995年就被原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宁明县峙浪乡“爱民固边”电影队队长韦柯对记者说,1980年前他们这里的边境山区,山高林密,路不通电不通,“出门靠走、通信靠吼”,群众文化娱乐生活极度缺乏,平常想听清楚收音机也要爬到树上。能看上一场电影,对他们来说就是奢侈的享受,比过年还兴奋。

1981年,韦柯向亲戚借钱东拼西凑了3700元,买来一台16毫米的电影放映机,并把自家老屋打通作为“电影院”,成立了广西最早的农村电影放映队——峙浪“爱民固边”电影队。

韦柯说,如果单纯的就是想让乡亲们能看上一场电影,那“爱民固边”电影队也不可能坚持40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项必须要完成的普法使命!”

电影队成立之初,虽然影片翻来覆去的就是《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等片,但每天电影院都是满座,有时夜里还去其他乡村免费放映。后来,彩色故事片多了起来,加上电视机、录像机及光碟等出现,对电影队放映冲击很大,1997年“电影院”关门,但“爱民固边”电影队不但没解散,反而现在还增加了13个志愿者。

近40年来,峙浪乡“爱民固边”电影队行程30多万公里。穿过高山密林,抵达村屯古寨,一直坚持在边境线上,义务为峙浪、爱店、桐棉等3个乡(镇)共29个村237个屯的乡亲们放电影。尤其在开展“宪法宣传进乡村”“法律进校园”“宪法宣传进校园”等普法活动中,播放了18600多场次,惠及部队官兵、当地群众等50多万人次,被誉为“活雷锋-——普法知识传播者”。各种荣誉奖牌、锦旗及奖状挂满屋墙。其中1989年原中央广播电影电视部颁发的“先进集体”奖牌重达12斤,尤为醒目。

韦柯自豪地说:“放电影虽然免费,但电影队却成为老百姓的知心人。”他介绍说,边境山区很多人家没有走出过村屯,对国家法律不理解,平常在村屯里遇到事情也不会用法律思维沟通。后来他们把电影队当成了家人,什么话都愿意说也愿意听。

为什么电影队如此受到群众的喜爱和拥戴?韦柯说,电影队真心想着群众。只要哪个村有看电影的需求,总会如期赶到。从前是8个人肩挑手扛,后来换成了拖拉机,近些年换成了面包车。2018年,有一次他为了如期赶到放映地点,天黑在路上出了车祸,自己的腿被撞断住院,也没有耽误放映。同时,片子要让群众看得懂。韦柯说,他们经常放的片子尤其是法治宣传片子是壮、汉双语的,不但岁数大的能听懂,年轻人也觉得亲切。

针对边关农村普法的实际情况,相关司法部门也看到“爱民固边”电影队是一个“招牌”,便赋予了电影队一项普法使命,每放一场电影,司法局就给他们补助200元钱。虽然补助的钱还不够车的油钱,对电影队的活动经费来说就是杯水车薪,但韦柯表示:“农村太需要法律了,他们的期盼也是我们这么多年坚持下来的理由,我们不能让农村成为法律的死角和盲区。”

东兴:打出京族文化资源普法王牌

初冬的夜雨之后,这座祖国大陆海岸线最南端的城市,行走在格外清新的街道上,却如盛夏刚离。这里是“观察团”的最后一站——广西东兴市,因这里有我国京族主要的居住地“京族三岛”,被称为“京族之乡”。生活在这里的京族民众,世世代代,面朝大海,四季花开。南国红豆树下,“独弦琴”声悠扬,“竹杠舞”步伐潇洒,与壮、汉等其他民族一起,在法治阳光下过着美好的生活。

李拔群向记者介绍文化园情况

站在东兴市东兴镇北仑河边西南望,越南芒街市屋影隐约,鸡犬之声相闻。因为特殊的区域特点,中越边民因气候洋流等原因,海上捕鱼时经常发生纠纷,尤其因一河相隔的地理原因,跨国婚姻纠纷尤为频繁。设在这里的东兴镇司法所涉外调解工作室,承担起了处理纠纷和边民普法的责任。

2017年8月,正是海蜇捕捞的季节。这天,东兴镇某村渔民林某望着空荡荡的渔船,沮丧地蹲在大海边。原来昨夜他在海上捕捞海蜇时,越南籍渔民黎某借口海蜇群是他们先发现的,仗着人多把林某的渔船抢夺一空。

东兴镇司法所所长兼涉外调解工作室主任崔万君说,林某和黎某的纠纷发生后,中越纠纷预防调解团员分别向双方解释说明中越民间商议的海上作业约定,让双方共同遵守,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破规违约损害长期的和平共处,并向他们宣传了关于边境管理的相关法律。经最后商议双方达成协议,黎某将当晚海蜇捕捞收入的10%分给林某等人,且双方以后要共同遵守中越双方渔民约定的渔民作业约定。

事先建设中越纠纷预防调解团,成为调解成功的重要保障。崔万君说,平时司法所积极参与和鼓励沿边中越渔村建立友好关系,每年开展交流,共同商议相关约定,防止纠纷发生,如遇纠纷互派村里有威信的人组织双方进行调解。

崔万君介绍,目前越南女性嫁到东兴的较多,所以涉外婚姻纠纷相对比较常见。2016年就解决过中国村民梁某与越南女子阮氏同居生子抚育纠纷。

走进东兴市平安主题文化园,赫然能见中国和越南两国陆地边界的第一块新界碑“1369号界碑”。东兴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拔群介绍说,文化园的设计以“法治、平安”为主题,通过平安步道、法治长廊、平安宣传栏、智慧平安宣传操作台等多元化和信息化的主题元素设施,让平安文化园成为广大群众学法悟法、休闲游憩的好场所,现已成为东兴市法治宣传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普法效果明显。

一阵海浪的声音传来,“京族三岛”就在眼前,这里是地处东兴市平江镇最南部的万尾村,我们所到达的这个村组,蹲下就能掬捧到蔚蓝的海水。

村里有位京族老人叫骆文芳,四十年来坚持在自家升五星红旗,在他爱国情怀感染下,全村户户升国旗,被称为“红旗组”。

海风吹拂下,骆文芳家的五星红旗呼啦啦地飘扬,那种爱国热情令人热血沸腾。骆文芳热情地切开西瓜,准备和登门拜访的“观察团”边吃边聊什么叫爱国。他说,爱国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豪言壮语,其实都是平凡人脚踏实地的奉献和行动。

在被骆文芳及京族人民朴素的爱国情怀深深感动的同时,我们来到万尾村京族对歌亭前,一群穿着壮族服装的男女放声唱着山歌。他们是从广西柳州来的“山歌普法队”,来这里与京族“嘲剧队”进行普法交流。

东兴市司法局局长郑贤广介绍说,京族文化是万尾村得天独厚的文化品牌和特色的旅游资源。万尾村党支部不但充分利用了独具特色的京族文化,积极打造万尾金滩、京族博物馆等著名景点,通过“唱哈”“竹杠舞”“独弦琴”等边海民俗文化的优秀传统表演,群众在旅游经济发展中增加收入,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尤其是近年来,东兴又打出一张普法的王牌,就是要把京族文化跟山歌融合在一起,利用“三月三”、京族哈节还有歌圩节三个重要的山歌节日做普法宣传,充分展示广西宪法宣传的民族、边关特色。在实现从“条文普法”向依法治理转变的基础上,推进“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五治”理念方式,不断优化社会治理,时刻守护着国门东兴的平安和谐稳定,尤其在优化法治环境方面,促进解决群众在社区民主建设及村民自治等方面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成效显著。2019年第三季度,东兴市群众安全感和扫黑除恶群众满意度均获得全广西第一。

猜你喜欢
靖西京族边民
西藏边境地区边民居留稳定性调查与分析*
广西京族舞蹈语言的审美意韵
京族丧葬音乐中的宗教文化研究
滇西南边民通婚对社会秩序的影响——以普洱市为例
靖西农民画在广西深圳等地展出
罗常乐作品选
论京族舞蹈的原生态美学特征
广西靖西麻鸭获“地理标志”认证
京族医药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