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智慧出版的实现路径探讨

2019-12-18 04:53朱本华温优华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期刊智慧

■朱本华 温优华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桥东东山路 521041

在传统出版向数字化迈进的过程中,融合发展是热潮。互联网、大数据、语义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的媒体和传播技术多点突破和融合互动,对出版业的各个方面、各种业态都将产生深刻影响,给科技期刊的融合发展、转型升级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1-2]。融合才能共赢,融合对于出版业而言,仅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出版行业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实现内容多维数字化再现,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总体上还缺乏整合和规划,新一轮的出版融合呼之欲出。随着数字出版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广泛应用和阅读方式的改变,出版业的知识内容生产、出版流程、传播方式还须进行深刻变革。智慧出版对出版业来说是新的理念,也体现了出版业多维度、多层次的融合发展,是对数字出版的进一步优化[3]。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新媒体、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深刻改变了出版业的生态环境,对于当前科技期刊的发展,初景利等[4]思考了在新媒体时代期刊发展面临的问题,并从宏观上对科技期刊发展进行展望和预测[1];袁庚申等[5]提出通过调整出版流程、创新出版内容、变革出版形式和发行方式等构建学术期刊出版新模式,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刘银娣[6]认为人工智能促进出版业大数据向大机遇转化,提高了出版生产效率。边钊等[7]探讨了《遥感学报》通过融媒体手段创新出版和传播模式,扩大阅读群体的辐射范围及提升传播效应的实践;杨志辉[3]对智慧出版进行定义,并系统地总结了学术期刊智慧出版的新特征,指明学术期刊智慧出版的宏观发展思路和可能实现路径;刘平等[8]指出人工智能与科技期刊融合发展是出版业的大势所趋,将构建科技期刊的智慧出版模式。

综上所述,已有文献主要对学术期刊在新技术、新传播环境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未涉及科技期刊智慧出版的具体实现路径。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文献[3]对于智慧出版的前沿研究,从科技期刊的视角来探讨和界定智慧出版的内涵和外延,结合科技期刊自身特点及发展现状,从国家政策、行业导向和技术支持层面分析科技期刊智慧出版的可行性,并探讨具体实现路径,对科技期刊智慧出版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1 智慧出版的内涵与外延

智慧出版提出伊始,已经出现了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能农村、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概念。杨志辉[3]指出学术期刊的智慧出版是对现有数字出版的进一步融合与重构,是未来出版行业发展的新兴业态,学术期刊的智慧出版相比数字出版具有动态、交互、多维、大数据分析、智能反应处理、知识创新服务等新特征,将学术期刊的发展与人的智慧相结合,所以,智慧出版更多地体现出对学术研究的主动适应、动态调整和开拓创新的特点。刘平等[8]构建的科技期刊“智慧出版”模式,以互联网为平台,建立大数据智能分析资源库及出版趋势预测系统,在选题策划、内容生产、编辑加工、传播推送、内容服务等环节注入智慧理念,多维度体现了新兴智慧出版模式的特点。

结合前面学者的观点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等论断,科技期刊智慧出版是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形式,是科技期刊出版流程再造,其关键是技术、内容、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等,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以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科技期刊智慧出版是以互联网为平台进行流程优化,对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进行有效整合,在选题策划、内容生产、内容传播、知识服务等方面使得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通过智能化内容生产、数字化内容集成、全媒体立体化传播、专业化和个性化知识服务、培养智慧型人才等手段,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科技期刊的出版模式。其内涵和外延可以做如下分析。

科技期刊智慧出版的内涵主要包括两层含义:(1)“智慧”是智慧出版的核心,是智慧出版的第一要义。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全面应用到科技期刊出版的每一个环节,实现“技术科学管理”。智慧出版可以实现对出版相关数据的深度利用,使数据上升为“智慧”,使出版过程有自主感知、辨析、决策的能力,体现信息技术优势,凸显出版能动作用。(2)科技期刊出版的功能由知识传播向知识服务转变。

智慧出版的外延表现为:(1)出版模式不再是简单的纸质期刊或者其内容的简单数字化再现,可以是数据出版、增强数字出版、协同全程出版、语义出版等出版模式。(2)出版的内容和实现形式多样化,可以是文本、图表、音频、视频等,不再受纸张限制。(3)服务对象由读者向用户转变。传统学术期刊出版的边界扩大,智慧出版能够提供千人千面的阳光服务,当前正由信息技术推动的学术期刊内容数字化即是对传统学术期刊的外延式改革。

2 我国科技期刊智慧出版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媒介融合向纵深发展,传统出版业面临严峻的挑战。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统计的自然科学、科技类期刊数据,“十二五”期间我国科技期刊的平均期印数、总印数、总印张均呈现下降趋势。2017年我国互联网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的总收入为82.7亿元,在数字出版总收入中占比1.17%,较2016年的1.54%和2015年的1.77%来说,继续处于下降阶段[9]。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的数字化无法实现知识的快速和精细化传播,也无法实现知识的再加工和扩展增值[5]。

2.1 国家政策支持与行业发展导向

2015年11 月, 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快出版业态的迁移和变革,实现从传统出版传媒向现代出版传媒的战略转型,推动科技期刊从编辑出版向知识服务转变”。这标志着科技期刊的发展方向已发生战略性转变。2019年8月5日,中国科协、中宣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强调全面把握创新发展规律,探索新型出版模式,提供高效精准的知识服务,推动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升级。中国科协联合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于2019年9月启动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以推动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对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中国科技期刊登峰行动计划、中文科技期刊精品建设计划进行系统化整合和重构,多措并举营造科技期刊创新发展的良好生态。从国家顶层设计到一系列讲话、意见的发布,可见国家推动科技期刊转型、培育一批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决心,这也为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科技期刊数字化平台发展非常快,新媒体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期刊在加入相关数据库、建立期刊网站、建立和运营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同时,使网站群、出版商平台、社交媒体平台、移动端App等平台与传统出版有效融合,有些期刊和大型数据库还研究与创新科研平台,构建能激发群体智慧,集研究、学习、创新于一体的群体协同研究平台,从而提升科技期刊的传播和服务能力,这成为科技期刊智慧出版的内在动力。

2.2 技术支持

人工智能对出版行业的渗透正在加速,对出版发行数据的收集与整合、数字化产品创新与销售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出版行业的转型和升级带来更多可能[3]。《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的大数据驱动知识学习、跨媒体协同处理、群体集成智慧、人机协同增强智能、自主智能系统五大发展方向,为科技期刊的智慧出版提供了指导方向。大数据具有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可以对一系列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将会对传统出版产业的信息获取、内容生产、流程再造、传播机制、业态创新产生深刻影响。出版业是将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应用下发生深刻变革的重要领域之一,而且在新媒体崛起和媒介融合深入推进的情势下,推动着出版业进入智能化的经营阶段。期刊官方网站运营、商业数据库的技术升级、智能采编系统的应用等数字化手段也为科技期刊的智慧出版提供了技术支持。国际出版商利用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技术对出版行业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为国内出版业的发展和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新兴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驱动必将从根本上改变期刊业的产业模式和运营理念,进而构建出全新的科技期刊出版模式。

3 实现路径分析

期刊出版工作是个系统工程,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发展的理念全面融入科技期刊出版的各个环节。结合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现状,科技期刊可以从理念、内容生产、传播、服务、人才等方面推进,实现智慧出版转型(图1)。

图1 科技期刊智慧出版实现路径

3.1 思维变革

(1) 发展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是否正确直接决定了科技期刊能否转型成功。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科技发展背景下,科技期刊由知识发布向知识服务转型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期刊人要转变传统办刊思维,要具有站在未来看现在的能力,主动应对科技发展给出版业带来的挑战,提高专业素养,识别出版市场规律,实现创新性发展。

(2) 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知识服务思维。编辑与读者不再是传统的同志式互助合作关系,传统的科技期刊出版在向智慧出版的转型过程中,须建立通畅的信息交流渠道,强化用户思维和提供优质服务。

3.2 智能化内容生产,数字化内容集成

3.2.1 智能化选题策划与审稿

大数据时代,选题策划从完全依靠学科编辑职业经验的判断模式逐步转变为数据与经验结合的判断模式。大数据分析技术具有从海量数据中发现规律的优势,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国内外出版文献、用户行为、公开发布的国家项目等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和分析,预测潜在的重要选题,可以为选题策划提供基于数据分析的参考,提高选题的针对性和前瞻性。

引入开放同行评审、智能集体评审等新型的评议模式。开放同行评审有免费、开放、透明、交互、高效、共享的特点[10],作者和评审人或者不同评审人之间可以就不同意见进行交流;集体智能评审由众多评审专家限时在线评审形成集体评审报告。新型评审模式能汇集评审专家的智慧,能给作者提出更为详细的修改意见,作者可以根据评审意见在论文发表前进行修改,其既能克服传统评审的一些缺点,又能兼顾传统评审的优点,特别是对于跨学科研究和创新研究,能给出相对全面的审稿意见,这也是当前信息化和开放科学的发展需要。

3.2.2 智能采编系统的应用

数字采编系统逐步向智能化转变。智能化的数字采编系统可节省传统科技期刊在编辑校对、出版发行等环节大量人力资源的投入。融合各种采编技术的特点,如中国知网的腾云数字采编出版系统,依托其强大的中文文献数据库,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实现对编辑部所有来稿的不端行为自动检测、热点分析、作者已发表成果分析、审稿专家智能推荐等功能,也能对参考文献实现全文自动审校, 采、编、审都可以实现智能化处理。国外一些知名采编系统的诸如送审时间个性化设置和精细化服务等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值得借鉴。

目前,采编系统已实现移动化,编辑办公不再受时间、空间、设备等因素的限制,大大提升了稿件处理速度和编辑工作的灵活性。以前以人为主导的出版物创作、选题、组稿、编校过程逐步发展成智能机器参与度越来越高的人机协同的信息生产和传播过程[6]。智能化的采编系统不仅有助于编辑提升工作效率,也将成为科技期刊实现媒体融合的技术中心节点,在“原材料”加工阶段赋予学术论文更大的想象空间,成为智慧出版的有力支撑[11]。科技期刊编辑部应主动参与到数字出版平台建设系统开发过程中,不断优化产品的用户体验。

3.2.3 先进的数字出版技术

(1) 出版形式多样化。先进的数字出版技术支持多种新型数字出版物,如增强数字论文、协创论文、数据论文。一些研究的研究方法、过程、计算方式等因为篇幅所限没有在论文的主体部分出现,而这些论文的附加资料往往对论文的科学判断有着关键性意义,因为支持论文结论的研究过程是读者理解、判断、使用此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12]。科技期刊应积极探索增强数字出版、数据出版、全媒体一体化出版等新型出版模式,多样化的数字化期刊内容利于知识精细化传播,可以实现知识的再加工和增值[5]。

(2) 文献的内容呈现形态更为丰富。传统期刊由于篇幅所限,文字、图表等都被固化。随着数字技术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可以多角度展现科研成果,期刊数字化内容的表现形式还可以是图表、动画、音频、视频等,不再受纸张限制,甚至可以做出交互的内容,论文的表现形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可以设想,在智慧出版模式下,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获得不同类型(PDF、XML、RIS等)的文献,这些文献能给人良好的阅读体验,文献中附有视频链接,内容可听、可看,甚至可以体验,文献内容可以评论、分享,读者之间可以交流互动。全球首例实验视频期刊——《实验视频期刊》(JournalofVisualizedExperiments, JoVE),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高品质的科学实验视频,能准确地复制科学实验过程。JoVE自2006年创刊以来迅速发展,目前已发表包括生物、医学、物理、化学等领域的10000多个实验视频,JoVE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科技期刊借鉴。

3.3 全媒体融合搭建立体化传播渠道

人类创作、编辑作品并经过复制公之于众,被大众接收或者接受的社会传播现象(活动)被称之为出版传播[13]。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日益普及,移动客户端的迅速发展,文献传播的平台转变为数字化传播渠道和新媒体传播渠道,相应地,科技期刊文献传播借助移动互联网实现移动化成为新趋势。科技期刊智慧出版传播载体由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形成传统纸质期刊、网络数据库、专业网站、新媒体等多种渠道、立体化的传播格局,学术传播摆脱了时空限制,速度和效率大大增强。

传播理念由知识发布转变为内容与服务并重。新媒体传播具有移动化、社交化、互动化的特点,科技期刊应加强建立个性化、互动化的移动传播服务模式。微信公众号平台具有低门槛、高到达率和精准度、强关系链以及即时性等特点[14],可以实现多次传播,提升期刊的影响力。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相关调查数据,70.41%的科技期刊已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号,微信已成为继数据库和期刊网站以后的第三大传播渠道[15]。顺应大众阅读模式变更的趋势,打造微型科技文章阅读场景,在各种媒体平台推送精简版论文。单凝等[16]根据用户需求和偏好细分客户,将内容以特定的方式准确地推送,实现精准传播。这些都是科技期刊在新传播环境下实现的创新性发展。

3.4 专业化、个性化的知识服务

随着新兴技术与出版业的融合,媒介融合向纵深发展,科技期刊应灵活运用不同的新媒体形式,探索以用户为中心的知识服务模式。

未来期刊知识服务功能的强弱也彰显其影响力的大小。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进步,依靠大数据的精准性,科技期刊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知识服务成为可能。我国科技期刊虽然积累了海量、高度专业化的文献资源,聚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行业精英,但目前的知识服务实践尚在探索阶段,知识服务意识薄弱,知识产品形态单一,国家级的科技期刊知识服务平台尚未建立。在新的出版模式下知识服务的客体不再限于一般的读者、作者、专家、编辑,还有可能是决策制定者,甚至是一般的大众;实施知识服务的主体也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科技期刊,有可能是政府部门、学校/研究机构、知识服务平台甚至行业学会[17]等。科技期刊知识服务未来的发展思路应该是立足自身内容优势,整合海量专业文献资源、用户资源,以服务用户为导向,运用新兴技术创建各类知识服务新产品、新解决方案,构建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资讯服务。

目前,很多科技期刊借助微信在信息推送、互动沟通方面的优势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但是普遍存在粉丝数量少、互动交流少的问题。科技期刊应建立通畅的互动交流渠道,加强在线科学交流功能。(1)读者、作者、编辑能就某学科发展热点问题或某篇文章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编辑与作者的交流延伸到出版环节,关注其已发表文章的被引、转载情况;与读者的交流要从单向的知识发布向知识互动转变。(2)建立信息发布渠道,包括选题指南、相关国家政策文件、重大基金项目情况[3]。(3)为用户提供高效、精准的知识服务。《环境科学》通过建立强大的邮件推送平台,开通了RSS订阅和E-mail Alert服务,利用大数据进行后台分析,已经实现了对审者、作者和读者的定期、分众、精准推送[18]。《同济大学学报》向用户提供交互服务,利用微信平台介绍检索和写作技巧,为用户提供学习途径,从而培育和壮大了潜在作者队伍[19]。

3.5 培养智慧型人才

高素质编辑人才是出版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科技期刊转型的保障。随着科技期刊进入智慧化经营阶段,编辑要实现从单一型编辑向复合型编辑的转变,编辑应是既精通传统出版业务又懂期刊运营和新媒体技术的智慧型人才。在新的出版业态环境下,相较于传统编辑,复合型编辑不仅仅是工作技能、工作范围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编辑思维、编辑理念的变化。要从传统的以文字内容为核心和纸质出版为工作对象的平面单项编辑理念,转向互动、立体、不断追求创新和数字技术应用的编辑理念[20],从而树立起知识服务的意识。王志刚[21]认为融媒体时代虽然需要编辑角色全媒体化,但编辑人才的专业化能力绝非短期可以速成,编辑人才培养仍需要坚持专业化之路。

掌握数字出版技术的高素质专业编辑对科技期刊转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编辑人才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要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基于以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走现有编辑人员技能提升、引进掌握先进数字出版技术的青年人才与人才对外合作并行的路线。(1)现有编辑人员的技能提升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重点提升编辑人员的出版技能,使其拥有互联网思维编辑理念;重新定位编辑角色,根据现实情况制定激励编辑实现个人价值的措施,培养具有新媒体融合思维、掌握互联网融合技术的新型编辑。(2)引进专业数字出版人才。(3)与支持新媒体技术的传媒公司合作,例如,加强与中国知网、万方等大型学术出版平台的合作,协同创新,实现智慧出版的转型。科技期刊应在出版模式的转型过程中,立足自身实际,遵循编辑成长规律,建立科学、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这有利于按照“术业有专攻”的原则发挥其技术优势。

4 结语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在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科技期刊向智慧出版转型的路径。科技期刊的智慧出版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新兴技术与出版业的不断互动与融合发展,期刊的转型实践也是动态发展变化的,因此,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研究对于新的出版模式下办刊资源共享、进一步开发互动交流和深度数据挖掘等知识服务功能涉及较少,同时,新的出版模式下科技期刊评价体系和学术评价体系的变化也会引发科技期刊智慧出版实践的变化,这些现象都值得研究。

对未来的展望:(1)文字识别技术在出版业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对汉语言的处理等新技术的发展,实现人工智能审稿不再遥远。(2)对学术性和科学性很强的文献内容进行再编辑加工,实现科技成果新闻化和内容知识科普化。(3)期待建立国家级的科技期刊知识服务平台或科技期刊论文大数据中心。建立世界级的论文引文库、专家学者库、科技期刊应用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产业化、集约化发展,为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科技期刊智慧出版是响应国家战略大局和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作为传播科学研究成果的主流媒介,我国科技期刊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完善的学术资源和知识服务体系。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期刊智慧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期刊问答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