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燕
(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行政审批局,河北 涞源 074309)
随着信息化的推进,档案管理领域也广泛的应用信息化工具,包括档案的内容与保存、档案的管理与应用等方面,这有效地提高了档案管理质量,推动了档案管理模式的转变。
首先,从档案内容来看,当前档案大多以Word文档形式存在,并可以实现在这种文档中进行修改以至于最终成文,这就实现了档案内容的信息化。特别是,对于长期以来形成的纸质文档,也可以利用扫描、重新录入等方式将其转变为电子文档,扫描后的文档也可以利用相应的软件将扫描件转变为Word文档,从而可以实现统一的文档格式。其次,从保存来看,一般的单位都是利用专门的计算机,通过建立文件的形势进行保存,并且这种文件可以分类保存,并记录保存的时间、责任人等信息。
首先,从管理来看,目前档案管理大多通过建立档案目录来推进,如将一年的档案进行汇总并编制目录,部分单位通过在Excel办公软件中建立详细的目录进行管理,这就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便于查询。其次,从应用来看,对于一些非保密性的档案,单位通过在互联网、QQ群共享等渠道公布,帮助各主体甚至社会主体获取档案的相关信息,契合了当前信息公开的需要,有效地推动了档案的应用。
虽然信息化条件下档案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档案信息化程度不够,信息化应用能力不足,信息化配套管理制度不健全等方面。
档案信息化程度不够是指尚未全面发挥信息化的作用。首先,从现存的档案来看,部分单位档案仍然只是保存纸质文档,电子文档没有保存,或者虽然保存了电子文档,但电子文档的内容与纸质文档存在差异,如没有将最终领导签章确认的电子文档保存等,这就导致两者之间存在差异,不利于档案的开发利用。其次,从历史档案来看,没有利用扫描仪等将纸质文档转变为电子文档,或者转变为扫描件文档后没有转变为统一格式的WORD文档,导致文档查询等管理难度大。特别是对于单位内部下属各科室的档案,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档案电子化更加滞后,甚至出现电子档案丢失等问题。
首先,信息化管理软件开发滞后,部分单位特别是基层单位仅仅简单的利用计算机设备存储电子文档,而没有开发出相应的管理软件将所有的档案纳入到数据库当中进行统一管理,这既不利于档案的保存,也不利于档案的开发利用。其次,信息化后的电子档案开发利用不足,部分单位虽然保存了电子档案,但长期没有对档案进行归纳总结,没有统计分析,难以形成完善的研究报告供领导者参考,从而没有发挥信息化的作用。
首先,信息化条件下的档案格式不统一,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化的电子档案格式,这使得单位内部不同部门的电子档案格式不尽相同,甚至差异较大,不利于统一管理。其次,信息化条件下的档案借阅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单位档案特别是电子档案存在利用互联网随意传递等问题,这种传递没有履行必要的审批手续,容易导致信息泄露。再次,信息化条件下档案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单位虽然有保存电子文档的意图,但只是简单的存放在计算机设备中,而没有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信息化给档案管理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利用这种机遇,必须创新理念规划档案管理工作,创新工具强化档案管理,创新模式规范档案管理。
首先,要从长远发展的视角出发规划档案管理工作,长远来看,档案必定会实现电子化、数字化,甚至纸质都可能不再保存,因此,单位必须从长远发展的视角出发,加快规划档案工作,以适应发展需要。其次,要从信息化的视角出发规划档案管理工作,要从档案内容、保存、管理、应用等方面明确如何推进档案信息化,明确档案信息化的目标即实现全面的电子化管理,明确档案的途径、重点内容和保障措施。
首先,要积极开发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单位要积极与开发商合作,根据自身的需求、档案的总量规模开发出符合自身要求的数据库,这种软件要具有基本的查询、档案上传、录入、编辑、打印、下载等功能。其次,要积极利用信息化工具强化档案管理,如规定单位内部各部门出台的档案要在正是成文之日上传到信息化管理系统中,档案管理部门要对上传的内容进行审核,以解决档案保存滞后、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首先,要创新性推动档案的落实,按照分步推进的原则,可以先后规划若干档案信息化项目,如档案内容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系统开发项目、档案开发利用项目等,以项目为抓手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落实。其次,要创新档案日常管理模式,建立信息化条件下的格式规范化管理制度、档案借阅、销毁制度,对传统的模式进行改进,避免由传统模式转变为信息化模式导致制度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