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东映
(周口师范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0)
舞蹈编导是创作舞蹈作品、排练舞蹈及演出舞蹈的重要组织者以及领导者,在工作中既要发挥出“编”同时也要进行“导”,通过二者的结合来完成工作。舞蹈本身是通过肢体来表现人物情感,塑造形象,为了提高舞蹈作品质量,舞蹈编导应具备良好的创作能力,使舞动的魅力得以展现出来。本文旨在研究怎样提高编导创作能力,首先将对舞蹈编导的创作要求及理念展开分析,笔者分别从:舞蹈编导的创作要求及创作理念、提高舞蹈编导创作能力的有效对策,两方面来阐述,以期为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舞蹈编导在舞蹈创作中所发挥的作用等同于导演,实际上舞蹈表演是对文学剧本进行二次创作,利用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来表现情感,据此舞蹈编程是一项专业系统的过程,对编导要求相对较高,在舞蹈编程中编导应从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分析,对其进行艺术升华,只有这样才能展现出舞蹈作品的生命力。
与此同时舞蹈编导还需具备创新意识及能力,真正做到推陈出新,使舞蹈形式更加丰富,值得注意的是,舞蹈的创作并非是固定不变的,编导通过具象化处理将人们带入作品中的世界,从而引发共鸣,达到表演效果。为确保舞蹈创作的有效实施,编导还应秉着科学的创作理念,首先舞蹈创作离不开创新,其次应与人们的生活保持紧密关系。
不论在哪一行业里,创新都是重要的发展源泉,对于舞蹈创作而言,编导的艺术灵魂与艺术修养是不可缺乏的因素,只有不断创新创作方法可呈现出舞蹈的魅力,据此舞蹈编导在作品创作中应充分发挥创新思维,提高舞蹈作品的创新水平。总的来说,不断提高舞蹈编导创作能力可使人们的生活得到有效丰富,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使舞蹈得到充分弘扬。
另外舞蹈创作与人们的生活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舞蹈创作中采用的素材大部分为生活素材,将生活素材用艺术形式来表现,可进一步提高舞蹈的艺术性及观赏性,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在舞蹈创作过程中,编导应联系实际生活,切实体会生活,利用舞蹈形式来表达生活内容,加强生活与艺术的联系,从而打动观众,带领观众深入到舞蹈世界中来,感受舞蹈的美,加深对舞蹈艺术的全面认识。
综上笔者对舞蹈编导的创作要求及创作理念进行了分析,为促进舞蹈编导创作能力的提升,还应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施对策,对舞蹈理论知识与编舞技法加强学习、加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同时积累更多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充分摆脱陈旧观念,增强自身乐感、提高文化水平加强文化修养,通过有效对策来提高舞蹈编导的创作能力,使其更好地为舞蹈事业服务,详情如下:
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形式,以音乐为背景的艺术形式,通过舞蹈表演可塑造人物形象,抒发内在情感。而舞蹈律动建立在舞蹈基础上,人们可根据相应节奏来实施肢体运动,具有一定规律性,这种规律包括审美规律、情感运动规律等。舞蹈的创作与编舞技法以及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十分密切,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后方可掌握更多技巧,使舞蹈的文化价值得到凸显。现阶段舞蹈形式逐渐增多,如若舞蹈编导的学习不到位便会导致舞蹈领域混乱局面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加强舞蹈编导理论知识与编舞技法的学习尤为重要,不仅使艺术造诣得到丰富,还可使舞蹈编导创作能力得到提高,可乃是一举两得。
舞蹈编导在舞蹈编创中还应对多元价值观进行整合与优化,对舞蹈文化深入研究,加大对舞蹈的宣传力度,顺应时代的发展,从文化理念、意识形态、方式方法等方面来着手,使舞蹈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为了将完整的舞蹈作品呈现给人们看,舞蹈编导还应采取科学的编程流程,根据实际生活对舞蹈动作进行改变,赋予其最合适的表现形式,在具体实施中,舞蹈编导通常遵循:捕捉灵感(创意)——选择或创作音乐——设置剧情——创编动作——后期雕琢修饰,这一整套舞蹈创编的系统。将其应用到舞蹈创编中可提高舞蹈作品的完整性,使其表现力更加突出。
经笔者调查大部分舞蹈创作要素均来源于实际的生活,这也是引发观众共鸣的重要原因。因此一名优秀的舞蹈编导应具备很深的感知力,善于对生活细节进行揣摩,并采用艺术手法对生活中的人与事进行改编,通过这种方法有利于创作能力的提高。
与此同时,舞蹈编导还应秉着谦虚的态度学习优秀作品,这对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大有裨益,此外还应对舞蹈者加以了解,如:舞蹈水平、身体素质等,在舞蹈创作中根据舞蹈者的特质对作品情感进行表达。不仅如此舞蹈编导还应加强对哲学、文学方面知识的学习,以此来提高自身修养,拓宽自身眼界,全面提高编导能力。
总的来说,舞蹈创作是灵活的、多变的,舞蹈编导不应默守陈规,故步自封,而是用创新思维来看待,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累积更多素材,将其运用到舞蹈创作中去,为作品注入更加鲜活的力量,在创编中应多想、多练、多实践,多学习多借鉴,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永攀事业最高峰。
对于舞蹈编导而言,丰富的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想象与虚构不同,基于知觉材料商通过新的组合丰富对新形象进行创作,实际上想象力就是创造力,舞蹈编导在作品创作中还需借助良好的想象力使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具体化,据此加强对舞蹈编导想象力的开发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想象力,大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编导应尝试想象力小品的练习,如:“假如你是一粒沙子。”“假如你是一只受伤的小鸟。”通过练习来提升想象力。此外编导还应打开“六感”习惯“三勤”,用活跃的思维来看待周边的事物,让舞蹈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艺术世界里肆意翱翔。
受思维定势影响,部分舞蹈编导处于固化模式,导致舞蹈作品毫无新意。对于舞蹈作品而言,音乐是一项重要的组成内容,通过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可形成完整的表演模式,将作品的美感体现出来。
据此在舞蹈创作中舞蹈编导应对创作理念加以创新,增强乐感,将更多舞蹈类型与音乐类型结合在一起,从视觉、听觉上给人美的享受,例如,舞蹈编导将古典舞蹈与现代音乐结合起来给观众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引发共鸣,渲染良好的舞台效果。
从另一方面来看,舞蹈编导是一项细致且复杂的工作,除专业素养外还需具备较强饿组织演出能力以及排练能力,在舞蹈作品中服装、灯光、舞美、道具、乐队均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四季歌》演出中,为了体现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便在服装颜色方面入手,通过变换颜色来展现四季的交替,在舞蹈创作中,编导应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各部门发挥自身优势,提高作品的完整性。
对于舞蹈编导而言,良好的文化修养也是确保创编工作开展的关键,据此舞蹈编导应对历史知识与文学知识加强学习。实际上各门类艺术均有共同点,人物刻画鲜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例如:《红楼梦》、《家》被改编为舞台剧多次搬上舞蹈,通过舞蹈动作来展现人物,可加深观众的记忆点,从而不难看出,舞蹈作品只要蕴含较深的文化底蕴便可提高其艺术价值,使作品更加有趣。
随着人们对舞蹈艺术要求的提高,舞蹈编导应加强对编舞理论与技能的学习,使其舞蹈基础得到夯实,在创作中充分摆脱思维定势,学会观察生活,展开想象,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加生动、优秀的作品,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在具体实施中还应根据编导自身情况来开展培训,采取针对性的培训对策,使各层次编导文化水平得到提高,为舞蹈作品创作夯实文化基础,对舞蹈创作意义非凡。
在多元化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舞蹈艺术越来越重视,对舞蹈编导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舞蹈编导应加强对理论知识与创作技能的学习,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推陈出新来调动观众情感,另外还应对更多优秀的舞蹈作品进行欣赏与借鉴,创作出更多动人的舞蹈作品,只有这样才能使艺术深入人心,为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贡献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