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洋
(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图书馆,河南 周口 477200)
传统的信息源通常以印刷形式提供,而在数字图书馆中,所有资源都以数字形式存储在物理媒体上,并在互联网上使用。数字资源可以是文本、图像和信息圈、音频、视频等,只有信息进行数字多媒体处理,才能增加其使用效率,信息才能更加便捷地在全球网络上传播。
随着存储技术的发展,各种移动数据存储设备等的使用,改变了图书馆在资源共享服务上的现状,使得馆藏资源从纸质材料向多媒体资源转变。
计算机网络是信息的传输方式最为便捷的方式,通过网络,数字图书馆可以在所有合作的图书馆以及世界范围内获取共享资源,在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情况下,能够访问任何终端网络需要的所有信息,减少时间和信息传输空间,加速信息交换。
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科技基础下,馆藏信息以信息共享,跨区域、行业的运用为特征,表明图书馆资源不是“秘密”的,而是面向全世界分享的一种资源。
数字图书馆需要大量的信息存储设备,特别是对大量信息的集成管理。由于信息量大,不可能确定储存后的位置,而且信息的使用频率是可变的,因此有必要根据使用频率来移除存储的中频,并确保响应速度。
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可以分为内部信息、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一是传统的纸质出版物、期刊、电影等多媒体出版物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图书馆数字化是这些图书馆的一部分,以数据库的形式在信息资源领域以数据库的形式在线化,主要包括外部电子图书馆资源、研究资源和信息资源。书目、文摘、电子杂志等相关信息是数字信息和图书馆服务。
根据教学科研需要,结合学科的特殊性和学校发展的规模,实施高等教育电子资源扫描图书、学术期刊,使高等教育机构更容易在线阅读和下载。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特点和教育目标的专门数据库。教育和社会资源共享,包括图书馆,也是可能的。
图书馆的门户网站应以网上信息服务为基础,为读者提供互动服务,为读者提供重要的数字资源,是数字资源网站的切入点,其主要组成部分首先是信息资源的建设和传播。ES,网站的结构和界面,认证服务和定制的同质化,网站内内容的管理,以及支持系统的集成。
各地图书馆数据建设资源浪费严重。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数据库和中国科技期刊综合数据库的比较,发现这两个数据库都有数万种期刊。大部分图书馆的数据库收录内容都是重复的,但每一个高校或教育机构在采购数字内容时都存在重复购买的现象,一些高校图书馆在购买数据库时有购买文、理两个数据库的现象,这不可避免地会导致重复购买,造成部分资金的浪费,创建数据库时这种现象尤为严重。
数据库创建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书目共享的主要基础和条件之一,数据库管理系统标准化的自动化是对数据格式(包括文件)索引的特定控制。系统和操作系统基于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字段不一致等,没有统一的质量控制标准。世卫组织在数据库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以及原始数据处理过程中的错误方面存在本质差异。数据库共享受到不规则和不一致的影响,这限制了它们的实用性。
我国高校图书馆在自建专业数据库时的数据不够完整,数据库的建设是从现有文献中扫描出来的,对专业数据库进行资源收集时的工作做得不多,同时,许多高校在同一学科的信息内容不可避免的有重复收集现象的发生。在许多高校对数据库进行了IP使用的限制操作,仅为本高校用户提供数据库服务,在某种程度上是违背数据共享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目标,这就减少了数据库的使用效率。
我们在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同时需要政策支持和建设的标准,这些支持和标准对于未来提升图书馆服务内容有着十分必要的作用。
鉴于图书馆不是独立的个体,而且它们存在于许多其他机构,包括研究机构、档案馆、博物馆等。政府应在扫描大量废弃物后,进行综合规划、机构分工和公共图书馆知识库建设。为了避免过程中的重复和浪费以及数字建筑标准,必须注意确保共享国家资源和地方图书馆进行更多的交流,这将有助于建立国家网络共享知识。
目前,许多数字图书馆都有一个全国性的中文期刊和图书书目数据库,在数据信息采集的时候,主要是通过自主开发建立了书目数据库和信息资源数据库,通过一套科学的逻辑分析体系,有针对性地对数据进行甄别,基于开放式数据库的管理方式和带有地方特色数据信息内容,结合其本地特点,对其数据进行采集,如带有地方特色的数据库、各大学独自的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的服务为国内有需要的用户在走向工业化和市场的发展道路上提供帮助。
图书馆从不同时期收集的典籍、历史资料、文献资料等,大多以不同规格的纸张以各种方式进行存储,不利于长期保存查阅。因此,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及发展为这些图书资料的长期保存提供了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