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
(安庆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安徽 安庆 246133)
教养是是什么?辞典上说:教养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我理解这种文化和品德的修养就是内心深处对外物的尊重。这里的外物包括人和一切相关的事物。尊重他们(我用他们,是因为即使事物不是人,在尊重的层面也要把它们当做人来看待)本来的属性,顺乎本意,不强求,不打扰。
“道”是万物万法之源,创造一切的力量;德是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的行为,不违背自然发展规律,去发展自然、发展社会,提升自己的践行方式。从此看来道德教育只停留在人的行为上,而忽略了人的内心。素质应该是关注人的内心了,素质是指在人的先天生理的基础之上,经过后天的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及其素养、修养和能力的总称。但在素质教育的落实中,又偏向了行为,忽略了内心。在素质教育目的上,素质教育追求学生素质即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其中唯一一个关乎内心的“美”缺失了,也就使得素质教育也停留在了行为方面。原因作者觉得这不单纯是的学校教育的问题,我个人觉得跟其他教育中教养教育的缺失有关系。科学的教育是立体的,它分为4个层面: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国家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又出政策让大学扩招提高大学受教育人数,受学校教育的人数越来越多,但学校教育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没有注重美育教育。这里的美育不仅仅停留在狭义的形式美育上,而是扩展到广义的本质美育上了,这就包括了教养教育。所谓“形式美育”指的是以培养对象的审美素养(如审美观、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而“实质美育”则以上述目标为手段,追求美育的精神实质:人生的美学趣味和教育的审美境界。家庭教育因为家长们自身的教养水平就不高,而无法给予很好的教养教育。社会教育又因为缺乏这样的认识,仅仅停留在道德教育层面,而没有起到教养教育的作用。自我教育因为认识的方向问题,大多数人都没有觉得自身存在教养教育的问题,也就无从实现自身的教养教育了。
现在社会的控制力集中在已经长大了的大人,尤其是中青年阶层。提高他们的教养无论是对上一辈的老人,还是对下一辈的孩子都至关重要。怎么样对他们进行教养教育呢?就要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在所有的教养方式——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中,后两种教育方式还存在于他们的生活中,而自我教育恐怕只有通过社会教育而起作用了。社会教育的方式有哪些呢?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作者觉得这其中新闻单位作为肩负着传播先进文化使命的社会角色,在现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应该在社会教育中的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新闻需要作为教育员的角色,一方面取决于社会发展的需要。缺失了教养教育的已经长大了的中青年,在信息时代的他们每天都在接触新闻,新闻在传播客观事实的时候如果能加进教养教育的成分,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改变他们。至于新闻到底能不能扮演教育者的角色?我们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体系中认为新闻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可以扮演宣传员和鼓动员的角色。作者认为这就是说新闻可以应社会的需要担当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角色。对当下社会来说,最主要的矛盾就是社会发展与公民素质之间的矛盾,提升公民素质成为最重要的事情。在这样的时代要求下,新闻就应该担当起教育员的社会角色,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新闻作为教育员的角色出现,另一方面取决于新闻本身发展的需要。从马斯洛人的需要层次论,当低级需要被满足后,就需要高一层的满足,才能产生幸福感。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现在的人普遍基本实现了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层次,这就需要更高一层——爱和归属感,甚至尊重的满足。新闻如果一直停留在满足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上,就会最终失去受众。现在大家对娱乐化和低俗化的批评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综上,当下教养教育缺失严重,正在变成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桎梏,而针对全民展开教养教育,又并非易事。这就需要抓住问题的重中之重,针对处于承上启下阶层的中青年展开新闻教养教育。这可以从新闻稿件的选择和新闻稿件的修改两方面着手,通过选择那些具有教养教育功能的新闻事实和修改成具有教养教育功能的新闻事实来实现教养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