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是“读”出来的

2019-12-18 13:36罗月华
魅力中国 2019年20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语文课堂课文

罗月华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第三小学,贵州 黔南 558100)

一、读是小学语文教学“魂”

(一)读是对文章的整体感受。阅读与教学是通过指导学生读一篇篇文章去提高阅读能力的。任何一篇文章都是字、词、句、篇和知、情、意、理的统一。要对文章获得整体感受,必须要通过读去实现。因为读能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具体的形象;读能对文章内在美的理悟与享受;读能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读是对语言文字的吸收与积累。阅读教学中,读的作用优于讲的作用。正如朱作仁先生所讲:“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能使人感受到。”一句话,读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读是语文的重要实践。任何能力都是在实践中形成的。这正如学游泳一样,只站在岸边听别人讲如何游泳,不亲自下到水池里练习,是永远学不会游泳的。同样,阅读能力的形成也必须通过学生亲自的阅读实践。读需要动眼、动口、动耳、动脑,是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多种心理因素参与的心智活动。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实践,唯有“多读”才能提高读的能力。一堂语文课,教师讲的多,问的多,必然挤占学生接触语言文字的时间,必然会影响学生读的练习。

(三)读符合汉语学习规律。汉子是表义性文字,它的最大特点是形、音、义相互联系。汉字形成的文章,具有很强的生动性、形象性。又因为汉字由形到义与由音到义是双通道的,使人“见形心通,见文生义,见义生情”。“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话充分说明“多读”的重要性。

(四)阅读教学应该坚持“以读为主”。因为现在的课文都是现代白话文,只要识字,通过读就能轻松地了解文章的内容。“以读为主”指的是把指导学生读书作为阅读教学过程的主线,把读与听,读与看,读与思,读与写有机结合,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如果课堂上要求读的时间多,遍数多,人数多,形式多样。那课堂教学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一般教师的语文课堂

工作25年,担任了12年分管教育教学的副校长,听过了上千节的小学语文课,不知是地方落后的缘故,还是教师固化思维的缘故,在上千节的语文课的观摩中,课堂上重视学生读的训练还不到五十分之一,在观摩中,有的教师以讲代读,只顾在课堂上饶有趣味地讲,侃侃而谈,结果学生糊里糊涂,一节课下来弄得师生哭笑不得。如前段时间听了我校陆老师执教的《动物王国开大会》一文,陆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很多环节,看起来丰富,可到头来是干瘪乏味,原因是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读的训练,从生字就直接进入“通知”要素的讲解分析,结果学生不愿意听,也听不懂,学生们在底下的行为五花八门,根本不听讲,弄得教师不知措,原因很简单,因为课堂学生没有读的训练,学生根本不知道课文的内容;有的教师只注重有读的形式,有时只进行一遍没有目的的齐读或者自由读,没有问题,没有思考;有的教师只给学生范读一遍,接着就是没完没了地分析,这样的课堂往往也是无效的课堂,如在我县的小学语文优质课大赛上,听了沈老师执教的《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教师在课堂上只让学生快速地浏览课文一遍,紧接着教师就引导学生去完成一个概括文章内容的表格,结果只有一两个孩子能完成,大部分学生像听天书一样,课堂气氛沉闷,只有教师在唱独角戏。在平常的教学观摩中,这样的课堂数不胜数,像这样不重视学生读的课堂都是失败的课堂。通过观摩指导,教师虽然能改变一些,可是大部分教师总是担心自己讲得不全面,还有这个重点句没有讲,那个词语没说,这段段意没概括……结果让小学语文课堂变成师生对话的课堂、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长期这样,学生变成工具,变得懒惰,没有思维,没有阅读的欲望,语文知识面越来越狭窄,中华优秀的文化经典就失传。

三、自己的语文课堂

在教学中,我始终认为:“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能使人感受——感受文章中的人、事、物,感受语言文字,让语言文字在学生心中活起来。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朗读让孩子更直接地感受文字之美!语文教学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我把读正确、读流利当作硬性的任务。它是“保底工程”,要求人人做到。为确保每个学生达到读正确、读流利,我是每一篇课文的教学至少要进行三遍朗读,而且每一次朗读的任务都不一样,设置的问题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如我在教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时,我会这样去让学生反复朗读,第一遍,我设计的要求是:把课文读通读顺,结合上下文理解见微知著、无独有偶、司空见惯等重点词语的意思;第二次读,我设计的问题是:课文通过哪些事例来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第三遍,我设计的问题是:细读课文,在课文中你体会深刻的句子中进行批注,体会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第三遍:再次浏览课文,体会课文的写法,想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例子,把它加到课文里面。总之,我认为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 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的这种零零碎碎的理解就难于得到整合和深化。因此我们教师在重视点拨、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体味。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专家教师的语文课堂

工作二十多年,也参加了不少的培训学习,最近几年被派到上海、杭州、长沙、贵阳等地学习,观摩了很多专家的课堂,在他们的课堂中,朗读训练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一句话,他们的语文教学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读出来的。如江苏吴江实验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张学青老师。她致力于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研究,葆有童心与真趣,近年来,在儿童课程建设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著有《张学青讲语文》,编著《小学生沈从文读本》。最近听了她执教了《腊八粥》一课,在教学中,她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猜读,想象读,尤其妈妈与吧儿的对话读,让一篇较长的课文逐渐缩短、有趣,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对话的写法。如陈金龙老师执教的《青蛙卖泥塘》一文,他在教学中激趣读,猜读,分角色读,他一句朴素的引导语“要读什么像什么”,一节课就围绕这句话去引导学生读,结果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把所有听课老师全都震住了。

崔峦老师在去年宁夏会议上说“要和课文内容分析说再见”,这个观点我赞同,语文教学其实很简单,就是听说读写的训练,字要会写,书要会读,精彩诗文要会背,词语要会运用,作文要会写。“会运用”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读是写的梯子,课堂中重视读,语文教学就简单,效果就会达到最佳状态。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语文课堂课文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背课文的小偷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谈
背课文
跳出高年级语文课堂“死寂”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