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坚
(江西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00)
电力行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就是如何更加高效、安全的利用自动化技术完成电力资源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的应用。这样企业既可以降低电力输送的成本,又提升了电力资源高效、安全的运作模式。保障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但由于电力企业对自动化技术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所以在应用自动化技术时产生了许多问题,未能及时发挥自动化技术的作用。因此,企业应加大对该技术的研究,提高工作人员的应用水平,从而保障电力输配和用电工程的稳定发展。
在电力输送过程中应用自动化技术,主要是借助了计算技术实现远程控制,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媒介,不仅有效解决了输送过程中电力能源消耗的问题,同时也大幅度提升了传输效率和质量,为电力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实现奠定了良好基础。自动化技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主要有以下特点:借助自动化技术进行电力输送,弥补了传统输送方式的缺陷和不足,且无需受到设备和地点的限制,同时还可进行远程操控,真正解决了输送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可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动化技术的灵活性和高效性优势,实现了电力传输效率和质量的双重保障;具有自动化和智能化特征,并综合了通信技术和计算技术的特征和优势。
电力企业的绝大多数工作人员还存在传统的观念,在管理模式上不够创新,一味运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对输配电进行管理,逐渐跟不上市场经济的需求,使得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逐渐落后,影响企业的发展。电力企业人员工作存在一定的流动性,人员调动十分频繁,造成企业的工作人员无法专心工作,结构的不稳定和人员的流动就会导致一些员工的管理意识淡漠,对输配电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
输电过程中及时的保养和管理非常的重要,但是一些企业对此并不重视,进而造成电能的损耗。有的电力工程技术不能得到应有的保障和支持,进而影响了输电的效率以及电力资源的浪费。所以,电能损耗的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解决电能消耗的问题,对实现电力资源的合理使用和提供社会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许多电力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在管理技术与管理思维上缺乏创新,与新形势下电力服务的市场需求不相符,造成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挥。另外,电力企业内部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有着比较大的流动性,十分频繁的人员调动直接影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人员流动与结构不稳定造成员工管理意识淡薄,不利于电力企业服务质量的改进。
国内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应用的发展举步维艰,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得不到技术层面的支持。电力企业需大力引进先进的自动化相关技术,加大对自动化技术的研发力度,力争在引进的基础上研发出适用于我国国情的自动化技术,实现输配电系统及相关设备的突破性发展。
对于电能利用率不高问题,需要从优化自动化运行系统着手,完善系统性能,提高供电质量,进而减少电能的损耗。与此同时也要向工作人员灌输节能意识,科学把握整个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电能损耗严重的设备或者线路,要高度关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完善。除此之外,可将电能损耗与个人考核挂钩,真正意义上实现对电能损耗的降低,此外,也需要对当前最先进的设备及操作方式加以引进和运用,使得整个工程的工作流程得到优化,最终实现电网电能损耗方面的全方位降低。
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电力企业广泛应用自动化技术的情况下,各项设备的操作与调整都需要由计算机来完成,而数据信息的采集与传递工作则需要由信息化技术来完成。电力企业可以与第三方通信企业展开合作,对用电工程与输配电工程系统的网络结构进行优化与改良,使网络结构、数据传输性能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需求相适应。另外,对于电力企业的管理工作来说,管理人员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需要得到来自各方面的数据支持,只有在数据信息能够得到准确采集和稳定传输的情况下,才能够使管理人员作出科学有效的决策,提高电力企业的运行效率与服务质量。
增加对输配电及用电工程工作人员的培养力度对于提高自动化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价值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自动化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其原因在于自动化技术在我国发展起步比较晚,并且对于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不足。要想使自动化技术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当中的应用价值得到有效的提高,需要相关单位和部门加大工作力度,注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从而有效地促进电力输配电工程自动化的发展。
在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电力行业同样表现出日趋激烈的竞争局势,首要任务就是提升输配电系统的工作效率与运行质量,保证输配电及用电的正常运行。但在实际自动化技术工程中存在着诸多阻碍,来限制开展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