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峰
河南省方城县辖14个镇1个乡2个街道办事处569个行政村,总人口120万人。农业生产以传统粮食作物种植为主,而种植粮食作物效益较低,不利于增收脱贫。近年来,为了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把木瓜、薄皮核桃、黄金梨、晚秋黄梨、冬桃、花生、蔬菜、食用菌、蚕业、小辣椒等特色农业发展作为主要发展方向,截至2018年年底,全县特色农业总面积已达120万亩。
方城县特色产业主要是烟叶、蔬菜、油料、黄金梨等。蔬菜面积达20万亩,其中小辣椒10万亩,单产200公斤左右,“方娇”牌小辣椒获得国家注册商标。中药材8万亩,其中裕丹参5万亩,获原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认证,“裕丹神”牌裕丹参获得国家注册商标。木瓜10万亩,获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柳河乡成为全国木瓜第一乡。油料面积65万亩,其中花生60万亩,单产300公斤以上。黄金梨种植面积4万亩以上。仅依靠特色农业种植一项,2018年种植区就实现人均纯收入3106元。
方城县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8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以南阳博瑞康、华丰中药材等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生产丹参茶及系列产品实现年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以伏牛山木瓜、同公祥金木瓜等有限公司为主体的木瓜酒年生产规模6000吨以上,实现年销售收入2.5亿元以上。以金馥植物油有限公司为龙头,形成3万吨食用植物油生产能力,实现年销售收入2.3亿元以上。以金穗面业、鑫源粮油等小麦面粉加工企业为龙头,小麦年实际加工能力达10万吨。以胖哥健民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蔬菜加工及深加工能力达3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
全县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兴农业经济组织为载体,由经营为主向产供销一体化发展,由单领域向多领域迈进,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实现了跨区域发展的良好趋势。依托交通方便的公路沿线、特色小镇建立了农产品综合市场11个、专业批发市场4个,农产品年交易额达5亿元。同时,扩大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充分发挥市场信息的作用,在信息指导、农产品营销和农民增收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在抓好瓜果、蔬菜、中药材、油料等特色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主导产业基地建设新模式,制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标准,以基地促发展,搞好示范带动,带动产业规模发展;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新途径,制定完善土地流转政策,突破土地流转瓶颈,集中土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同时,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兴建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生产,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一是对有明确优势、市场前景好的涉农企业,集中精力打造成为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龙头企业。二是对特色明显、与农民增收关系密切的小规模加工企业,帮助企业着力提高产品档次。三是对现有经营状况一般、但有一定资产的企业,通过注入资金、创新机制,使之尽快壮大起来。四是通过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各种资本投入农业开发,创办农业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特色产业发展。
方城县鹏迈养殖公司采用反光膜促进冬桃果实着色
方城县目前知名度高的品牌很少,仅局限在黄金梨、裕丹参等产业,该县整合蚕业、食用菌、花生等产业资源优势、挖掘潜力,全方位创建农业品牌。主要通过建立、完善特色农业标准化体系,继续以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三品一标”农产品作为发展方向,推进品种、技术、知识三项更新步伐,要求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品牌建设投入,以品牌效应拉动经济效益提高。
一是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二是充分利用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加大对特色产业发展的倾斜力度。三是加大财政扶持涉农企业投入,解决企业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全力打造农产品品牌。四是探索金融部门、担保中心、政府财政、保险公司“四位一体”的贷款机制,支持中小企业贷款,加大对特色农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切实解决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
尽管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对特色农业的生产比较重视,对“三品一标”也有一定的认知,但在品牌打造上存在着品牌意识不强、认识不足等问题。尚未把源于田间地头的农产品,通过价值提炼、加工包装、模式创新和传播推广,有机地与现代食品业和现代商业对接;对农业产品品牌打造的特殊性、战略路径和独特方法缺乏系统思考和创新。
方城县岗丘区、浅山区占全县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适宜发展中药材、林果等特色农业。由于这些区域农田地块小而分散,加之农民“土地是命根子”的小农意识还很浓厚,农民普遍不愿流转出让土地,即使同意流转,租金也比较高,每亩高达800元至1000元,增加了土地流转难度,致使一些龙头企业、种植大户规模发展受到限制。
全县现有的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年销售收入18.6亿元,除金馥植物油、金穗面粉、鸿旺牧业、博瑞康科技外,大部分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链不长,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数量不少,但因其发展水平较低,合作社规模偏小,难以形成市场效应,质量和价格优势难以发挥,市场竞争能力明显不足。
加强“三品一标”认证知识宣传,提高生产经营者品牌打造意识。在黄金梨、小辣椒、裕丹参等产业知名品牌打造的基础上,在食用菌、蚕业、蔬菜、果品等产业全方位地创建农业品牌,提高全县农业特色产业知名度,让特色农产品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一是针对岗丘区、浅山区地块偏小的问题,整合农业项目,因地制宜地搞好合块整地、土地平整等基本农田建设,以利于规模化、机械化种植。二是宣传土地“三权分置”政策、利用涉农企业提供就业岗位、鼓励农民自愿流转土地等,促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继续指导涉农企业发挥自身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宽销售渠道,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发挥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