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家哲学对企业内部控制执行的启示

2019-12-18 01:34程晓东
新营销 2019年14期
关键词:道德经道家制度

□ 程晓东

(国网西藏阿里供电有限公司 西藏 阿里 859000)

一、引言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命脉和文化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我国春秋时期老子所创立的道家学派。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为“道”,其学以自然为本,强调返璞归真,以柔弱不争、道法自然作为宗旨。千百年来,道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深刻影响着国人的民族心理和人生态度。由于道家文化深受所产生年代社会政治的影响,若以当今的世界观、价值观来衡量,无疑有局限性的一面,但其核心理念仍然会给今人在工作、生活等方面提供很多有益的启迪。企业内控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无形之中也会受到道家文化的影响。如果能够深刻领悟,用心体会,则道家哲学思想对企业探寻内控建设的有效路径,势必会产生积极影响。

二、道家文化对企业内部控制执行的启示

(一)内控执行要行“不言之教”

“不言之教”是道家文化中“一以贯之”的管理思想。《道德经》二章写道:“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此处的“不言之教”并非不说话之意,而是特别强调“身教”,强调“正己化人”。企业的内控制度,需要“自上而下”推行,即需要由管理层首先遵循和推行,以自身行为教育、感化下属,为所有员工做出表率,则制度推行会“水到渠成”,容易得多。有些企业管理层仅仅将内控制度视为约束普通员工的工具,而忽略了自身也是内控制度的“被约束者”。他们期望员工都能遵循制度,而自己却对规则“不以为然”,甚至私下违背。在这一点上,也许是受了儒家“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影响,将自身看做比普通员工“高人一等”,从而拥有搞“特殊化”的权利。例如有的企业高管号召员工节约成本,自己却用公款高消费,甚至中饱私囊。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结果只会导致员工逐渐产生逆反心理,对贯彻执行制度产生极大的消极作用或破坏作用。因此《道德经》中强调:“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即能够战胜别人是有力量的,但能够战胜自己、克服自身弱点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强者。内控作为企业的一种自我约束行为,与法律法规监管等外部控制相比,属于一种典型的“弱控制”。如果企业管理层和员工不能克服私心,齐心协力,内控执行是很难取得预期效果的。

(二)内控执行需要适度“无为”

“无为”是道家最基本的精神之一。《道德经》提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指的是道永远是顺其自然而无所作为的,但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需要强调的是,此处的“无为”并不是“不为”,并非无所作为,让人浑浑噩噩,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教导人们要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有所为有所不为,且含有不妄为、不乱为的意思。企业在内控执行时,特别需要规避妄为、乱为行为。例如,有些企业内控制度(或风险管理制度)中有类似规定:要确定恰当的风险偏好与风险容忍度,但在执行时,有时为了一己私利,对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如偷排污染物、偷税漏税等)则悄然采取了“风险承受”的不恰当策略。因此企业在内控执行时,要树立适度“无为”的思想,即树立一种超脱的、忘我的思想境界,无私无欲,利于他人,并且深刻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实现企业对社会价值的实现。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对“无为”存在误读,则会对企业内控建设产生消极影响。如果将“无为”解读为“不为”,认为开展内控建设时,不需要采取控制行为,而高估人性“善”的一面,任由企业自由发展,则企业完善的内控是无法完成的。

(三)内控执行要“归根曰静”,耐得住寂寞

内控制度执行难,是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具体原因较多,但“耐不住寂寞”应该是其中的成因之一。内控执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长年累月的过程中,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列流程:制度执行、制度执行效果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提升制度执行力。这个过程往往也是一个寂寞的过程。如果相关人员心生懈怠、缺乏毅力,往往会导致内控执行半途而废。以内控评价为例。2008年之后,伴随着内控建设,许多企业大规模的内控评价活动也应运而生,轰轰烈烈开展起来,评价活动多数由企业的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牵头进行。如今这项活动已经大幅降温,甚至有点“销声匿迹”的感觉。例如有些企业审计部门开展了内部控制审计评价项目,原先一年开展一次,现今逐渐“偃旗息鼓”;即使仍然在开展,重视程度也大不如前,甚至仅仅是为了完成年度审计计划,“走走过场”,草草了事而已。也许是开展此类业务的激情不再,喧嚣之后逐渐回归了平静。这种“运动式”的内控执行对企业的内控建设非常不利。

《道德经》十六章中提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这段话很好地诠释了“动”与“静”之间的关系,即“动”是现象或表象,“静”是主宰或根本。这段话告诉人们,只有在喧嚣的环境中保持平静的心情,才是合乎人类本性的真正的宁静;人们需要“以静制动”、“宁静致远”,静中看到动的一面,动中不失静的本相。对企业内控的启示在于,内控执行本身就应该是一种平静的活动,应当在平静的状态下进行,并且需要从内心的宁静开始,静中有动,循环往复,这样才是顺应自然规律的。那种在狂热、浮躁的心态下开展内控,注定不会长久。企业只有耐得住寂寞,不受外界过多的干扰,多年如一日,以“水滴石穿”的精神和毅力,持续不断、不折不扣地开展内控执行,内控才能真正实现质变,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和效力。

(四)内控执行要注意细节,“必作于易”

《道德经》指出:“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意指天下的难事,都是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微的地方开始。因此圣人不直接去做大事,反而能够成就大的功业。企业内控执行也是如此。内控执行的过程,是一个揭示风险的过程。有些企业执行内控时,长期以来只关注“大”的方面,对一些“小”的方面,即细节问题忽略不计,而恰恰是这些细节问题所产生的风险,很可能给企业致命一击。“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说的就是此道理。许多大企业栽在“小”问题上的事件也是层出不穷,此起彼伏。因此企业应树立“内控无小事”理念,对发现的问题都需要“见小曰明”,深入分析问题的本质、性质和潜在影响,采取恰当的应对举措。另外,还要树立“风险管理本身也是风险”理念,对采取风险管理策略可能导致的潜在风险这一细微问题,也要予以恰当关注。

三、结束语

企业内控建设是一个规模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高质量地完成这一工程,需要大的智慧,需要借助文化的力量。如果企业能够跟上时代的变化,吸收道家文化的精华,实现道家文化的现代化,则道家文化里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朴素的辩证法,对企业更好地进行内控建设及形成良好的内控文化,必然能够提供非常有益的启迪,甚至起到“指点迷津”的效果。另外,人性的固有缺陷(如自私自利、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等)也是企业内控产生缺陷的重要成因,道家文化是一门偏重心性炼养的文化,其对克服企业人员的人性缺陷也很有裨益。因此本文通过阐述道家文化对企业内控执行的启发,希望企业能够深刻参悟到内控建设的一些基本规律,从而促进企业内控高质量地发展,并不断完善。

猜你喜欢
道德经道家制度
What Does ChatGPT Say:The DAO from Algorithmic Intelligence to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道德经》的“中和”思想探究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漫画道家思想
漫画道家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