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回东
(福建省安溪县东方中学,福建 安溪 362400)
韩愈在《师说》里对教师的定义是这样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他将“传道”作为师者的第一任务,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关键性人物。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立德树人”一直以来是我国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根本要求,在新形势下,初中学生的成长应该是思想上更具创新性,行为上更具主动性,核心素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科学精神、文化涵养、创新创造以及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素质。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下,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传统的应试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在人才的培养方面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初中数学是小学数学的延伸,是高中数学的基础,因此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有助于推动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帮助教师改变传统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效率,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数学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时代需要,初中数学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跳跃性强,求知欲强,好奇心重,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设计出符合初中学生心理特征的学习内容。比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根据课本内容制作出相应的三角形模具。教师利用多媒体等形式为学生们制作出相似三角形角、边等方面的图片、动画等,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制作的三角形模具跟随多媒体上的图形变化学习数学知识。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此外,还可以借助微课等形式,将课本中的难点与重点知识制作成视频的形式,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升数学课堂学习效率,还能增进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主动探究,不断学习。
数学思想是学习数学的关键,学生掌握数学思想能够举一反三,解决同一类型的数学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初中数学学习中的函数问题对有些学生来讲很难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不会使用数学思想来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二次函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解决问题,将二次函数画在具体的坐标轴上,函数的顶点以及对称轴等都可以清楚的展现出来。
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就必须结合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比如:教师可以将生活化的例子引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图形的面积与体积时,可以让学生测量卧室、客厅、教师等场地的长、宽、高,然后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出每个场地的面积与体积。在学习《统计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的环保部门参与生活垃圾处理等调查实践活动,然后根据调查的数据,做出相应的统计图。此外,教师还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布置不同的数学课题,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发挥自身特长,积极完成小组的数学课题。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增进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相互进步,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下,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越加重要,初中数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的课程,在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的培育,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融入新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深入数学内容,引进数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相互进步,提升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