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勇
(江西省瑞昌市第六小学,江西 九江 332200)
在当代信息素养的视角下开展小学学生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是关系着小学学生个人未来成长发展的实际需求,也是当今社会对信息科学技术人才的具体需求。但是,由于部分小学学校和信息技术教师认为小学生自身年龄普遍太小,自身能力又不足,片面地认为小学生难以真正理解信息技术相关的具体理论知识,不能真正掌握信息技术相关的具体操作方式。同时,部分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难以适应当前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需要。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不受学校重视。首先,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上课安排时间很少,和美术、音乐等这些课程属于一个等级。较少周次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安排是不能真正强化小学学生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难以实现小学学生信息技术方面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其次,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本身的教学内容专业性需要加强。部分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经常利用大量的自由空闲时间做其他的兼职工作,不会改进教学方式,直接影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际教学质量,严重影响小学生本身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效率[1]。
新课程标准里面强调指出,小学教学模式的实际改革和小学教师自身角色的积极转变,努力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是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的主要方式,因此必须强化小学信息技术课堂里面的实际教学效率。首先,应该采用那些灵活多变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小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决定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必须多种多样。如果单单依靠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不会真正引起小学生学习小学信息技术的注意力,所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要多种多样,充分激发小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注意力。比如,在进行绘图工具使用的教学过程中,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可以为小学学生展示其他学生开展实际绘图过程的详细视频,让小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进而激发小学生自身对于学习小学信息技术里面绘图软件的浓厚兴趣。其次,能够积极采用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小学信息技术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实际上是一门操作特点十分突出的基础课程,只有浅显的理论知识,没有经常的实践操作,是远远不能真正学会的,因此必须要努力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利用效率,采取两个人共用一台电脑的方式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操作,这样不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能够消除一个人进行学习时候的枯燥乏味[2]。
在新课程标准里面的具体要求中,实现评价一个学生自身能力不仅是通过对应的教师进行评价,还要进一步开展同学之间的有效评价。首先,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具有特别强实践性质的基础学科,因此,具体评价项目里面占比比较高的主要是学生自身的实践操作,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能够从小学学生日常的课堂练习和相关家庭作业实际完成情况进行具体评价。其次,应该是小学学生关于小学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方面,针对这一点能够采取两种方式开展评价,一种是理论知识的笔试评价,还有一种方式属于现场实际操作评价。通过多方面全方位地对小学学生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评价工作,促使小学学生能够全面实现发展综合能力,让小学学生的自身评价能够做到更全面更真实的体现学生的真实情况[3]。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是实现信息素养有效提升的重要方式,关注和其他的基础学科进行有机统一,实现在其他的学科课堂里面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身的信息素养能力。在小学的学习阶段,小学学生能够进行学习的学科不多,除了基本语文、数学和英语等学科,其他具体的学科分类几乎很少,因此和其他基础学科进行整合就相对单一很多。比如,开展学习键盘操作的时候,能够和英语学科的字母内部学习有机结合;在学习word的实际操作时候,能够和小学学生的作文作业和平时日记有机结合;在学习相关画图软件操作的时候,能够和美术这样的学科课程有机结合。因此,要将小学里面其他学科的基本知识尽量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体现,不但能够提升小学学生自身的信息素养能力,还能够把对其他学科学习的浓厚兴趣转移到小学信息技术学习上,实现小学学业上各学科不偏科,多学科有机统一[4]。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属于一门实际操作性特别强的基础课程,所以单纯的小学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学习是不够的,必须要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实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在进行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和实践操作一起开展。比如,在开展学习office等相关办公软件的过程里面,就需要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具体讲解每个按钮的的时候开展实际操作演示,充分吸引小学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而且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讲解具体的信息技术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尽量做到讲解语言通俗易懂,让小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掌握[5]。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素养的具体培养必须从小学阶段开始实施,只有能够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才能使小学生在当前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环境中找准方向,做真正能够对社会和国家有贡献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