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2019-12-18 15:44:03刘鹏雪
魅力中国 2019年25期
关键词:工匠应用型价值观

刘鹏雪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 大连 116034)

一、“工匠精神”在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的必要性

(一)“工匠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可或缺的强大精神力量

党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三个层面,即国家价值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事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而以“坚持不懈、钻研技能、精益求精、敬业担当、勇于创新”等职业精神为价值内涵的“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相得益彰。弘扬“工匠精神”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高度契合,弘扬“工匠精神”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环节。当代青年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可爱、可信、可贵、可为,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广大青年应肩负起国家民族的希望,与时代同心、同向、同行。广大青年大学生更应用“工匠精神”的博大精深支撑自身的精神世界,用“工匠精神”的严谨态度指导自己的求学生活,用“工匠精神”的严格标准规范工作实践。

(二)坚持不懈以“工匠精神”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是本科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一以贯之的重要教育内容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季羡林大师言“只抓物质,只抓科技,而能兴国者,未之有也。所以,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学生的人文素质,迫在眉睫”。“工匠精神”所体现出的人文精神可以概括为尊师重教的师道精神、潜心专注的钻研精神、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追求完美的卓越精神、一丝不苟的制造精神、求新立德的创业精神、敬业乐业的奉献精神、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更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所以,本科院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对“工匠精神”要有一个系统地把握和理解,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在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始终融入“工匠精神”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工匠精神”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一以贯之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艰苦奋斗、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可吸收和借鉴的宝贵资源。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将这种完满的“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在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人文修养,提升人文精神,树立对事业的敬畏、对责任的担当、对工作的专注、对品质的执着、对完美的追求,并将这些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工匠精神本质上是指专业精神、职业态度和人文素养,这与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高度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三个思想政治教育层面:一是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生党建的全过程,培养一支理想坚定、政治素质过硬、学业能力突出、道德品质高尚的龙头队伍;二是将工匠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三是将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创新是工匠精神的精髓,可在业界的师徒传承中成就大国工匠。

(二)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切入点,推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和引领。真正的工匠德艺双馨,经过长期的积淀打磨出最好的产品,赢得客户的信任,当国家和人民需要时,会毫不犹豫地报效国家。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切入点,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让学生成为完整的人,做到“修技”与“修身”并举,“治术”与“治德”并行。具体做法:一是创新教学内容,把工匠精神所蕴含的民主法制、职业素养、行为养成、时代精神和安全等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培养并践行对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与自觉意识;二是创新思政课程的教学形式,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引领作用,通过技能展示、展览、参观等活动,借助“互联网+”新媒体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传播工匠精神,增强思政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三是深化专业教学改革,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将工匠精神的构成要素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并使其贯穿于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培养技术一流,兼具家国情怀,心系天下的大国工匠群体。

(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全面提升

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人才培养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社会、企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侧”和高校生源的供给侧之间的互动,采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方式,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在学校、企业、社会间形成合力,三者共同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总结:培育工匠精神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要使命,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面对的重大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促进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搭建以文化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等入手,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担当、德技双馨的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工匠应用型价值观
90后大工匠
国企管理(2022年3期)2022-05-17 01:38:45
我的价值观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工匠风采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工匠神形
当代工人(2019年11期)2019-07-10 14:59:10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工匠赞
大江南北(2016年6期)2016-11-21 21:15:31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