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美凤
(江西省南昌大学附属小学前湖校区,江西 南昌 330038)
小学阶段正好处于学生智力开发和培养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旺盛,探知欲强。而小学数学这一学科恰恰基于其逻辑性,思维严密性等特点,具有极大的启迪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牢牢把握住这一学科优势,将益智教育理念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融合,从而在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智力水平的有效提高,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大多数的数学课堂的氛围对于学生而言十分具有压迫性,由于数学知识理论性较强,理解难度也确实较大,所以,小学生对于数学学科难免存在或多或少的畏难心理,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一定要清楚认识到这一现状,有针对性的数学学科的阿囧学。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一方面为了追赶教学进度,一方面因为小学生思维较分散,注意力不易集中,所以在课堂教授中往往就采取急功近利的灌输式教学,教师占据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而学生的思路只能被动跟随老师,难以形成独立连贯的思考,对于知识的实际理解和掌握具有不利的影响。这也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热情,长此以往,学会不愿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变少,整体的学习氛围也会随之降低,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性质又会进一步降低,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难以保障教学质量。
虽说素质教育理念已经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大行其道,但是放眼于广大科任教师,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仍坚持着传统的教学方式,遵循守旧,不愿改变,实属教育眼光短浅。具体到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本身这一学科的教学难度大,教师的教学压力中,因此,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及时结合前沿的教育理念对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方式进行完善和更新,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教师为了追求短期的教学效果,仍过分注重应试成绩,进而运用题海战术来让学生对教材中的数学理论进行巩固和加深,以为提升学生的应试技巧,反而忽视了学生长远的数学思维的培养,更别提益智教育理念的实际应用了。
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完全依赖于教材内容,教材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教,并没有深入研究和分析教材中各个理论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或区别,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难以建立整体的学科思维,每个知识点过于独立和分散,整个教学工作浮于表面,课堂教学不成体系,学生无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融会贯通,更无法得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首先,要想实现数学学科的有效教学,就必须要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必备的。教师在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要想打先打消学生对于数学的顾虑,降低学生对于数学的畏难和抵触心理,让学生放平心态,正视数学。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向同学们分享与数学知识相关的脑筋急转弯,让学生们提起兴趣,转动脑筋,打开思路,去思考和探究答案,当然了,这一导入形式的目的并不在于让学生知道问题的答案,而是为了以一个趣味性和灵活性的方式对课堂气氛进行活跃,并且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尽快的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从而保障课堂教学质量,也对于小学生的智力培养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其次,教师也要重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落实,多多与学生互动,为其提供足够的课堂发挥空间和展示平台,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使学生乐于学习数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小学生益智教育理念的落实起到长期的促进作用。
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上,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往往都是通过题海战术或者不停地记课堂笔记来得以保障的。但这种学习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教育环境要求,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与思路,是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不断改进,增加课堂授课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比如,教师可以模拟生活化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正如前述所言,数学学科是一个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学科,因此,教师若将数学学科的理论教学与生活事例相结合,不仅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培养在多方面得以提升,还能加深学生对于教材知识的深度理解,实现有效教学。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京津冀的飞速发展,现在的数学学科所能应用的教具种类也越来越多,各种花样的益智类游戏也层出不穷。结合到具体的数学课堂中来说,像华容道、九连环七巧板之类的一直玩具都可以作为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教具,学生通过操作这些教具,可以有效的提高动手能力,促进自身思维的发散和创新,对于逻辑能力的培养也很有帮助,除此之外,还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循序渐进的促进培智教育理念的有效落实和推进。
总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数学学科对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探究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把握机会将培智教育理念他通过具体的措施或方法应用到实际教育活动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实质性掌握,并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