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文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郭村中心小学,河北 保定 072450)
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在愉快中学习。活跃的课堂氛围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本文着力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在新课标课程中,教师需要坚持“生本教育”理念,特别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以激发其学习语文知识的动力。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果,营造一个和谐、民主、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以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使语文课堂焕发活力。随着新课程标准理念的不断深入执行,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以自身为主导。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营造一个良好而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那就像丰富的矿场中闪烁的颗颗耀眼珍珠,光彩夺目,让人喜爱。教学中讲故事、说典故、谈轶事、读美文,纵横几万里,上下几千年,用丰富的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广阔的语文天地。如果每一堂课都精心设计,词句华美,色彩斑斓,妙语如珠,情真意切,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还要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调,富有美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有声的语言与无声的语言结合为主体语言,声情并茂,“一石激起千重浪”,波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性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沟通,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使学生“感知”“求知”,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中,忘身于课文所展示的情景。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扼杀了学生对你的亲切感。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首先自己就要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能够从学生内心激励学生开展自主性的探索活动。在语文课堂中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最能够保证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学习的因素。只要学生对学习和探索的知识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在课堂学习中调动自己所有的感觉器官,提高自己的注意力,精神饱满的参与到课堂学习环节中,这样就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环境出发,选取最为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和学生共同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身心轻松的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学习《鸟的天堂》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泛读,整体感受文章描述的情境和表达的情感,然后选取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最后组织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这样就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绘声绘色读起来,进入文章描述的场景之中。最后教师要就学生朗读的情况进行表扬和夸奖,组织学生认真地听完朗读示范后再朗读一遍,使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更加贴近文章所要表达的意境。
教师及时的评价会让学生正确证实最近的表现和做法是否得当,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选取最佳的学习途径,能够让学生建立更加自信的学习态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定时开展学习总结和评价活动,而且这个评价不能只局限于教师对学生做出的评价,要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评价,并且运用更加灵活、丰富、多样的形式来呈现,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强大魅力,从而喜爱上语文,对学好语文建立充足的自信心。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虽然授课的主体是学生,然而小学生的自制力必然不能够维持他们在课堂上一直保持专注和耐心,这时教师就要站出来维持课堂的纪律,保证教师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们以正确的方式进行学习。
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防止教学过程过于俗套导致学生失去兴趣甚至引起反效果。教师要紧盯一线的教学方式,不断强化自己的业务水平,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准。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每位学生负责,不能够有偏袒的情况发生。每一位学生的思想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放飞学生们的思想,使每个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独特意见。
新的发展形势下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广大教师应当积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主动地为学生解决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从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与道德水平。